英媒:習近平放棄中國賴以成功的模式

習近平現在被認為是毛澤東以後中國權力最大的領導人

圖像來源,Reuters

圖像加註文字,習近平現在被認為是毛澤東以後中國權力最大的領導人

《金融時報》報道說,如果習近平的新政成功,其所謂的「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的目標就能實現,但如果他的政策失敗,中國將可能陷入政治動蕩,經濟停滯和國際對立。

報道認為,習近平現基本放棄了過去30年中國崛起的成功模式,即鄧小平1978年上台後開創的模式。這個成功模式被鄧小平的繼任者完善,其主要包括政治、經濟和國際三個方面。

在經濟方面,鄧小平及其繼任者強調出口、投資和雙位數的經濟增長。在政治方面,中國放棄了毛時代的個人專制模式,採用集體領導模式。在外交事務上,中國採取了韜光養晦的姿態。

《金融時報》的外交記者在文章中說,習近平上台修改了上述成功經驗的所有三個方面,中國出現了強人領導,經濟上結束了雙位數增長,經濟重點由出口轉向側重國內消費,中國在國際事務中放棄了過去的韜光養晦政策,在亞太地區開始挑戰美國的主宰地位。

大權獨攬

習近平現在被認為是毛澤東以後中國權力最大的領導人,官方媒體也不斷為習近平唱讚歌。與此同時習近平開始大力反腐,導致大批官員被整肅,對官場和商界精英造成了震動。另外一個結果是北京謠言四起,時有關於刺殺和政變的傳聞。

許多評論員認為習近平決心延長其統治,要超過規定的兩個任期。這樣就會改變中共集體領導的模式。

與此同時,中國的外交政策也加強了民族主義的傾向,加大了同亞洲鄰國和西方對抗的風險。中國在南海擴建島礁,加強了領土和主權要求。

《金融時報》解釋說,在經濟發展放慢的時候,當局需要額外的合法性來源,加強同日本和美國在海上對抗可能激發支持政府的愛國情緒。

以往中國的成功模式是外交和政治為經濟服務,為經濟奇蹟創造條件。而在習近平時代,政治和外交經常壓過經濟。報道說,中國的新做法為中國和整個世界帶來了風險。

元朝文物

北京故宮博物院證實發現了埋藏在紫禁城地下600年的元代 (1271- 1368) 文物。故宮博物院5月5日表示,這些文物是在故宮內進行維修工作時發現的。

從明朝初期1420年起一直到清朝結束,紫禁城就一直是皇家宮殿。故宮博物院附屬研究所的考古部門的負責人說,去年在故宮西側安裝電纜時發現了這些文物,但是經過數月的研究和鑒定才弄清了這些文物的年代。

研究人員說,發現的斷瓦殘瓷證明這些文物不晚於明初。研究人員說,在明朝和清朝的建築地基是修建在元朝文物的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