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句波兰话帮你度过难关

  • 奥尔加·梅金
  • (Olga Mecking)
波兰

图像来源, Getty Images

图像加注文字, 尽管历经惨痛的历史,但波兰人民却依然保持乐观(图片来源:Annapurna Mellor/Getty Images)

近年来,像"hygge"(丹麦语)、"gezelligheid"(荷兰语)和"lagom"(瑞典语)这样的话非常流行。但是,信奉这些听来大而化之的话的人们往往忽略了一点,即丹麦、荷兰和瑞典都是政治上稳定的富裕国家,拥有良好的社会支持、教育和医疗体系。他们的哲学很难适用于其他不太幸运的国家。学习斯堪的纳维亚人的快乐之道,就像在经济困难时期向百万富翁中学习金钱之道一样。

那么,我们为什么不向一个历经磨难而屹立不倒的国家学习呢?

地处德国和俄罗斯之间,波兰一直置身于冲突的焦点。1772年、1793年和1795年,波兰经历了所谓三次瓜分,领土逐渐缩小。经过最后一次瓜分,波兰几乎从地图上消失了123年,直到1918年才恢复独立。第二次世界大战让波兰遭到毁灭性打击,人口大幅下降。似乎这还不够,随后波兰又被前苏联所控制。1981年,为了应对日益高涨的团结运动,波兰政府颁布戒严令,严格限制波兰人民的正常生活和自由。在铁幕落下之后,波兰虽然加入其他西方民主国家的行列,但仍然经历了一段漫长而艰难的转型时期。尽管历经惨痛的历史,但波兰人民却依然保持乐观。

我在波兰长大,常常听人们说"Jakoś to będzie"(发音为"雅-科什-托-本-杰伊")。每当我为某件事担心的时候,我的父母就会对我说这句话,我一直认为它非常鼓舞人心。从字面上看,这句话的意思是"事情最终会解决的"——但它的意义远远不止于此。"Jakoś to będzie"的意思是采取行动而不计后果,而不是坐等寄希望于事情自行解决。它表示努力实现不可能达成的目标。它表示毫不畏惧、勇于冒险。

贝亚特·霍马托夫斯卡(Beata Chomątowska)认为,"我们可以做任何事情,不管我们前进道路上遇到什么障碍,任何事情我们都做得到",她是《波兰人的生活方式:Jakoś to będzie》一书的合著者。

这也使它成为艰难时期的完美哲学。

波兰

图像来源, Getty Images

图像加注文字, 丹尼尔·利斯:"波兰特色的幸福是走出那个舒适区"(图片来源:NurPhoto/Getty Images)

事实上,霍马托夫斯卡与合著者丹尼尔·利斯(Daniel Lis)将"Jakoś to będzie"的哲学视为舒适满足的对立面。

"对我们而言,舒适满足似乎包括让自己与外部世界和其中的问题隔离开来;它是和你心爱的人呆在家里,享受共处的时光。波兰特色的幸福是走出那个舒适区。它是做一些似乎没有意义的事情,仅仅是为了逆流而上。利斯说:"它是努力求变。"

波兰人的心态包括勇气、创新和创造力,它还意味着去国外追求更美好的生活。旅居国外的波兰裔侨民(Polonia)约有2000万,相当于波兰人口的一半。波兰人是英国最大的外国侨民群体,他们在纽约和芝加哥等美国城市也非常引人注目。正如波兰歌手沃伊切赫·姆维纳尔斯基(Wojciech Młynarski)所说的那样,"当我们不在场的时候,一切都美妙无比。"但是我们却无处不在。"虽然他的本意是讽刺,但波兰人民重头开始创造新生活的能力却不无道理。

我个人喜欢"Jakoś to będzie"哲学的一个例子是华沙中心的人造棕榈树。"来自耶路撒冷大道的问候"(Pozdrowienia z Alej Jerozolimskich),在常常寒冷和灰色的城市里,这是多么令人惊讶的一幕。视觉艺术家乔安娜·拉日科夫斯卡(Joanna Rajkowska)2002年首次提出这个设想时,曾引起巨大的轰动。华沙市民抱怨说,棕榈树是一种不适合本市的外来元素,市政当局则担心它的维护。但是,根据"Jakoś to będzie"哲学,这位艺术家坚持完成了自己的计划,随着时间的推移,棕榈树已经成为华沙的象征,就像这里的文化和科学宫殿一样令人难忘。

波兰

图像来源, Getty Images

图像加注文字, 波兰人是英国最大的外国侨民群体(图片来源:Scott Barbour/Getty Images)

"不兴高采烈,就会丧失信心。我们不是一个安定的国家,我认为这与我们的地理位置有关,"利斯说。

沃利·奥林斯(Wally Olins)是一位国家品牌专家,在2006年为牛津大学赛德商学院(Said Business School)撰写的一篇文章中,他写道,波兰人的性格、力量和永不停步都来自于大量明显截然不同的特质。"波兰是西方的一部分,同时又理解东方;波兰人充满激情和理想主义情怀,同时也很务实,神通广大;波兰人的雄心勃勃,同时又脚踏实地。"

这些截然不同的特质合起来就产生了一种被称为"创造性张力"的东西——这是一种不满足现状的不安分,一种总是令人兴奋、常常令人吃惊的高涨情绪。他写道:"这就是波兰总是在不断变化和演变、有时躁动不安的原因所在"。

这一点在波兰首都显而易见。"华沙是一个人们总是在议论纷纷的城市,它总是在不断地变化。它由不同的部分组成,不见得有多漂亮,但却很有趣。"霍马托夫斯卡说。

人造棕榈树

图像来源, Getty Images

图像加注文字, 艺术家乔安娜·拉日科夫斯卡(Joanna Rajkowska)在华沙中心树立起一株人造棕榈树,它最终成为这座城市的象征(图片来源:NurPhoto/Getty Images)

我在华沙生活时,这种鲜明对比是显而易见的。华沙看起来好像是由那些不太搭配的东西缝合在一起的。在市中心,战前的房子紧挨着现代化的摩天大楼,而华沙老城的漂亮建筑又与现代公寓楼形成鲜明的对比。游客们可能会把这座城市描述成灰色和丑陋,但它却总是充满活力。

这种活力在波兰人极具激情的讨论中可见一斑,面对政治等棘手议题时尤为如此。尽管在某些文化中,争论并没有被社会接受,但在波兰,它却受到鼓励。这种争论甚至往往转化为具体的政治行动,比如7月份的示威游行,反对政府对司法系统严加控制的计划。各种抗议活动,包括团结工会1980年8月发起的运动,都是波兰人心态以及"Jakoś to będzie"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抗议活动需要激情、在危机情况下采取行动的能力以及相信事情终会解决的信念,无论它是什么。

华沙

图像来源, Getty Images

图像加注文字, 贝娅塔·霍马托夫斯卡:"华沙是一个人们总是在议论纷纷的城市,它总是在不断地变化。"(图片来源:NurPhoto/Getty Images)

"必须要认识到,只有人民,不是政府,而是人民,才能掌握一切,组织起来。"在体制行不通时,我们是神通广大的。我们可以从一团乱麻中理出头绪,"霍马托夫斯卡说。

不过,体现"Jakoś to będzie"哲学并不一定要有痛苦的经历。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它仅仅意味着做一些非同寻常的事情。选择与众不同的道路。前往另一个城市,即使不知道将要在哪里过夜。

利斯说:"这总会有一点冒险。"

请访问 BBC Travel 阅读 英文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