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教育與感恩的中國春晚

看了春晚,高三學生凖備6月高考的政治考試,心裏踏實多了。

圖像來源,Xinhua

圖像加註文字,看了春晚,高三學生凖備6月高考的政治考試,心裏踏實多了。

人人都有體會,正襟危坐想學什麼東西,往往效果不好,特別是為了應付考試而學,更為痛苦,想想這麼多年來中國人的政治課都是怎麼過來的。但是換個場合,以輕鬆愉快、寓教於樂的方式政治學習,效果會不太一樣。

今年的春節文藝晚會就是這種方式。看了春晚,高三學生凖備6月高考的政治考試,心裏踏實多了。許多機關幹部,本想著先搶一會兒紅包,等到最後主持人朱軍總結中心思想的時候,再領會春晚精神。驚喜的是晚會一開始,主持人就朗朗道出黨的「四個全面」,這下節後寫工作計劃有指導思想了。

不光寓教於樂,要是有所獎勵,效果更好。為此春晚也是群策群力,和電商公司聯手推出手機搶福卡。別看街上到處都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真正能背出幾個的人不會太多。現在出現在福卡上,看到的都會留下印象。

大家平時工作忙碌、生活辛苦,難免會錯過新聞聯播,不易與時俱進。除夕晚上,終於靜下心來,把工作和辛苦放一邊,輕鬆愉快看春晚,順便了解一下國家大事、黨的政策和革命傳統,兩全其美。

去年的九三閱兵,一些人由於各種原因沒有看上。北京人民每天還能在地鐵的電視裏不斷重溫,外地人就沒有那麼多機會了。關鍵是再看閱兵要有儀式感和幸福感,春晚無疑是最好的時機。看到舞台上隊列整齊,軍旗飄飄,軍歌嘹亮,富國強兵的自豪感油然而生。看到先輩們過雪山草地的艱辛,更加珍惜今天幸福生活的來之不易。當「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的歌曲響起,當「我的祖國」的歌聲蕩漾,心中的感恩和自豪感油然而生。

說白了,春晚就是代表黨教育人民,代表人民感激黨。

中國有很多節日,比如建黨節、建軍節、國慶節,但每一個單獨節日的意義都不夠全面。現在有了除夕節的春晚,愛黨擁軍愛國的主題整合呈現,入耳入心。有些節日只是部分人過,有些節日淪為消費旅遊的黃金周,只有除夕春晚,家家團圓,億萬觀看,民族傳統和紅色文化得到最佳的傳承。

Skip podcast promotion and continue reading
BBC 時事一周 Newsweek (Cantonese)

BBC國際台粵語節目,重溫一周國際大事,兩岸四地消息,英國境況。並備有專題環節:〈記者來鴻〉、〈英國生活點滴〉和〈華人談天下〉。

分集

End of podcast promotion

有些人說春晚把一個民俗節日變得走了樣。這是對民俗的僵化認識,民俗從來都是隨時代而變的。過去過年就是吃餃子放鞭炮,現在污染環境,放炮的少了。感謝黨的政策好,天天可以吃餃子,也不稀罕了。打麻將只是四個人相互融資,還容易傷和氣。喝酒縱慾,既傷身體也不符合八項規定。只有春晚,既有歡歌笑語,也有國計民生,闔家觀看,其樂融融。邊看邊還可以搶紅包,資產流通加快,財富合理分配。因此看春晚、搶紅包、等待新年的鐘聲,這就是新民俗。

還有人說今年的春晚太政治了,那是由於過去大多數時候太娛樂了,必須矯枉過正。娛樂至死,如何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不講政治,如何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作為一個人,作為一個商業媒體,可以不講政治。作為一個民族,作為一個具有導向性的國家電視台,必須要講政治、講革命傳統、講思想教育。

江澤民總書記時明確提出「講學習、講政治、講正氣」的「三講」要求。一段時間來,放鬆了這些要求,社會上不思進取,奢靡享樂成風,媒體三俗流行,部隊不像部隊,文藝不像文藝。習總書記強力反腐,改革軍隊,召開文藝座談會,推動傳播正能量。最近又強調紅色基因,重提共產主義理想,專上井岡山。

這些就是政治,作為黨領導的央視,當然要旗幟鮮明地體現。利用春晚這個場合,深入淺出、形式多樣地教育引導人民,要比新聞聯播和每年的「兩會」更熱鬧,效果更好,真正做到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正是要講政治,此次春晚才摒棄過去一些「政治上不正確」的做法。本來不應該對方言厚此薄彼,但過去東北話大行其道,角色安排上,上海話小裏小氣,廣東話財大氣粗,西北口音憨厚愚笨。農民工、殘疾人、外地人、外國人、少數民族、老人、婦女、胖子、矮個子、寡婦、剩女,都曾是春晚取笑揶揄的對象。現在全部採用普通話,小品除了揭露騙子,不再對普通民眾、弱勢群體諷刺挖苦。切實貫徹文明、平等、友善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講政治的變化是明顯的,觀眾最感興趣的是反腐倡廉,批評不正之風。過去最大也不過是對鄉幹部公款吃喝、公務員上班時間打乒乓的隔靴搔癢,現在則對擁有實權的科長,利用調動工作收受好處費,進行大膽的諷刺監督。

很多人吐槽今年的春晚太政治、太說教,娛樂、笑點不多。其實換個角度看春晚,就像與其抱怨電視劇中插播廣告,不如慶幸廣告中還有電視劇一樣。抱著寓教於樂的目的看春晚,懷著看女主持人的心態看央視,總會有收獲,何況還有網絡社交媒體的補充平衡。

只是上小學的女兒,看著震撼的軍隊,聽著莊嚴的歌曲,表情凝重,問:「爸爸,開學後,老師會不會像看閱兵一樣,要我們寫感想?」

網友反饋

在春節前,看到導演信誓旦旦要把閱兵儀式搬上春晚的舞台,我就知道今年的春晚廢掉了。所以,我沒看一個節目。東方衛視的春晚倒是非常優秀,感覺到中國還沒有完全倒退迴文革的恐怖年代。

今年的春晚太糟糕。呂逸濤給他這台春晚打了100分。 我看最多50分。

呂逸濤是王婆賣瓜自賣自誇。

作者是個知名人物,並非五毛。問題是此文太模糊,讓人看不出他到底要幹什麼,所以粗粗一看,都要罵他。其實是個高級黑。

我早就寫過春晚是一個象徵符號的文章。http://news.bbc.co.uk/chinese/trad/hi/newsid_4230000/newsid_4236400/4236469.stm

評論也不佳,因為我評論的晚會是99年的,而那篇文章後來2005年交差時發的。

都傻了呀 聽不出這是用的反諷手法呀 讀書讀傻了

有些網友的智商也是夠了,看不懂諷刺。

我已經聽不出是反諷還是歌頌了。

作者是高級黑吧……大家的閱讀理解能力還需加強啊

這尼瑪高級黑啊!哈哈哈哈哈!!

2016年春晚最噁心,能把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之類的歌搬上春晚,就是對藝術的褻瀆。

給呂逸濤版的央視春晚打幾分

各位看官 不管你願不願意央視春晚還是在那裏,不管你喜不喜歡掏糞男孩TF還是在那裏,更不管你高不高興呂逸濤最終還是認為六小齡童沒有姿格上春晚而拒絕了大家的呼聲。春晚在一片爭議中結束了 官方媒體又一次表演了他們掩耳盜鈴自欺欺人的一貫作風對整台春晚寫滿了各種好評 毫不疑問的是這所有的好評下都沒有給大伙回復的空間 為什麼 大家都明白用個俗套的話來說說是你懂的 呵呵 呂逸濤給他這台春晚打了100分那麼你對這台春晚有啥看法呢 如果是你你會給它打幾分呢 還有就是想問問你們在你的印象中今年春晚的收視率比往年高呢還是低呢 歡迎各位看官跟貼說出真心話

很意外我想把這段文字發到百度的貼吧 結果因為有相關敏感文字而不被通過。看到審核回復時哥真是醉了 哥看不出那裏有不愛國那裏有反黨那裏有侵犯別人權益但就這樣也一樣給禁了 人權呢 難道一個雞亂蒜皮的小事都不能拿來侃侃這就是國人想要的自由嗎?網絡尚且此 現實又當幾何

感謝你給我一個安定的生活 也請你尊重我閒來嘮嘮瞌的自由!

我詢問了二十個人,了解他們對今年春晚的評價:滿意或基本滿意的有八人。不滿意或基本不滿意的有七人,主要意見是政治性過強,口號化,過於鋪張,比不上「出彩中國人」。還有五個人認為根本浪費時間,不值得看,半途而廢。

中共目前就是與現代中國青年脫軌的,而筆者認為新聞聯播是正軌,不看就會導致不能與時俱進,這豈不是最可笑的?今年的春晚紅色色彩濃的真烈,一整個新聞聯播劇場版。周恩來說過:「人民喜聞樂見的,你不喜歡,你算什麼?」。就拿六小齡童(86年經典電視劇西遊記孫悟空扮演者)的事情來說,今年是猴年,孫悟空是至少三代人共同回憶啊,當我們人們建議請六小齡童上春晚的時候,央視連理都不理,導演竟然還說:「好的建議採納,不好的置之不理。」意思就是說請孫大聖上春晚不是好建議咯?中國網民也是很有意思,春晚前後罵聲一片,習近平一說「春晚很有教育意義」就開始各種紅色心了?憑良心說說,今年地方衛視的春晚哪個比央視的差?央視春晚,有錢花哨,內容空洞,形式紅色;衛視春晚,舞台雖小,溫馨有趣,令人味!

五毛現在要進軍BBC了嗎

2016春晚實在太糟糕了。不僅是因為政治宣傳太多和領袖亮相令人噁心,節目也太平淡無味。總導演就是央視紅人,能給民眾什麼好看節目啊?

高級黑,寫的漂亮。哈哈哈!

共產黨的手越來越長,現在已經伸到BBC了,也許有一天會伸進唐寧街十號。

如果你是一顆參天大樹啊,我就是一粒種子」,正在直播中的猴年央視春晚中,楊洋[微博]與歌唱家佟鐵鑫的這首《父子》感動了不少網友,甚至楊洋自己也動情落淚。有網友心疼道:「咩咩不哭。」

此前,楊洋傳出要與佟鐵鑫一起搭檔上春晚演唱《父子》,曾吸引不少觀眾注意。而在彩排中,也曾傳出兩人的演唱唱哭了工作人員。在正式演唱時,楊洋現場落淚,引得粉絲們心疼,這首走溫情路線的歌也觸動了不少網友的父子情。

六十年裏見過的最狗屁的文章。

垃圾文 只會抱共產黨大腿

哈哈,這個國內副教授還真是調皮。不知久居海外的仁人志士在批駁以前能不能聽出他的話外之音呢

超越立場, 倫敦

一篇文章幾乎要毀掉本人對BBC的信仰,即便你們只是引用了他人的文章。一個中立的媒體的確應該包容多元的價值觀,但前提是這種價值觀是符合道德標凖的,個人認為這種強制灌輸的「教育與感恩」是建立在犧牲言論自由與公民自由選擇權利的洗腦式觀點是不道德的,希望你們能堅守普世價值而不是絕對的中立,謝謝。

中國人民不能沒有春晚,不能沒有中國共產黨!真希望中國共產黨來管理英國,管理世界!-------------一個普通英國人的呼聲!

作者顯然沒有長期海外經歷,西方始終是寓教於樂的,滲透到教育、傳媒、商業活動的全程

特別喜歡 「懷著看女主持人的心態看央視,總會有收獲「 一句,希望央視每次播放有高度的節目時,都事先重覆強調這句話!

我以為是看環球時報

第一次,BBC中文版令人如此噁心,之前最多觀點不同而已。這個副教授如果不是為五毛大鈔如此作踐自己、他人那就是基本智商問題了,是的,跟真正意識形態完全無關。

Levi, Sydney Australia

作者身份···還是只能用這種不明瞭的方式表達不滿,看最後一段女兒的問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