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陽花學運兩週年:邁向新公民崛起社會

  • 鄭仲嵐
  • BBC中文網台灣特約記者
發生於2014年3月18日的「太陽花學運」對台灣政治發展產生深影響。圖為當年抗議的學生在立法院牆上噴漆「當獨裁成為事實,革命就是義務」。

圖像來源,BBC CHINESE

圖像加註文字,發生於2014年3月18日的「太陽花學運」對台灣政治發展產生深影響。圖為當年抗議的學生在立法院牆上噴漆「當獨裁成為事實,革命就是義務」。

兩年前3月18日,一群學生闖進台立法院抗議服貿協議強硬被國民黨通過,掀起「太陽花學運」,就此改變政局。

服貿帶動反抗

事發當時3月17日,國民黨團與民進黨團正在立法院審議與中國的服務貿易協定。雖然該協議的內容正當性在台灣屢屢發生爭議,但國民黨憑著強勢的委員人數優勢,凖備正式通過,也跟在場的民進黨團發生推擠。

混亂當下,時任國民黨立委的張慶忠抓住發言機會,利用30秒的時間自行宣佈服貿協議已超過3個月審查期,應當視為「已通過」。一個關乎台灣人民利益的重大條約,就在一陣兵荒馬亂下成立,張慶忠也就此被戲稱為「半分忠」。

此時,在外頭抗爭的學運團體「黑色島國青年陣線」以及民運人士接獲消息,皆感到震驚。學生們也在隔天襲擊式翻牆進入立法院佔領,高呼「退回服貿」口號,展開長期抗爭,也揭開了「太陽花學運」的序幕。

3月18日事發當天,記者攝於凌晨,仍有不少學生趁著當時警力稀少,翻進立法院內,但隨後許多人在裏頭待到4月10日才出來。

圖像來源,BBC CHINESE

圖像加註文字,3月18日事發當天,記者攝於凌晨,仍有不少學生趁著當時警力稀少,翻進立法院內,但隨後許多人在裏頭待到4月10日才出來。

長達23天佔領

這場學運是台灣1990年「野白合學運」以來,規模最大的一次學運,在事發的第二天,隨即吸引了全台各地的人士前來聲援。許多學生或坐或臥,聚集在一起,並且自發性地排班監視周遭,以免警察突襲立法院。在活動的初期,立法院周圍彌漫一股肅殺之氣。

其中,學運透過網路的迅速串聯,讓學生們之間的溝通管道異常順暢,行事迅速。衝擊力大到連台灣政府都無法想像,當時紛紛指責這些學生是「網軍」,卻也逆向造就了新名詞「婉君」(網軍的諧音)。

隨後在3月23號,大批學生跟抗議人士突襲附近的行政院,並一度佔領為第二個政府機關,但是警方也在隔夜凌晨強勢驅離,許多學生遭到逮捕或是受傷。這場「強勢驅離」引發許多人士批評,警察更被指控對手無寸鐵的民眾施加暴力,至今仍是有許多爭議未解。

3月30日,在學運團體的號召下,數十萬民眾走上街頭,向當時的馬英九總統及行政院長江宜樺抗議。最終,在當時的立法院長王金平的斡旋,跟學生承諾在達成社會共識前「先不審服貿」,學運團體決定「和平撤出」立法院,結束為期23天的抗爭。

在學運發生的隔天,記者站在天橋上拍攝立法院,後門已經擠滿了SNG車還有從各地前來聲援的「反服貿學生」。

圖像來源,BBC CHINESE

圖像加註文字,在學運發生的隔天,記者站在天橋上拍攝立法院,後門已經擠滿了SNG車還有從各地前來聲援的「反服貿學生」。

主宰兩場大選

隨後,這場的學運在台灣起了推波助瀾的效用。國民黨在台灣的聲勢大幅下滑,並讓年輕人普遍對國民黨產生不好印象,增加了選舉投票意願,2014年11月的「九合一」縣市長大選,國民黨大輸,當時甚至號稱迎來「1949年遷台以來最慘的敗仗」。

「太陽花」的效應也讓許多「第三勢力」政黨出現,無黨籍的柯文哲,更是從這一波效應中脫穎而出,標榜「超越藍綠」,並以網路平台打選戰,最終以懸殊差距擊敗國民黨籍推出的台北市長候選人連勝文,成功入主台北市府。

而在2016年總統大選,當年2008年上台的政治明星馬英九及國民黨,宛如失了勢,在大選中慘敗300多萬票。創下國民政府遷台以來執政中央與國會都是在野的新局面,身兼國民黨主席的總統參選人朱立倫更為此引咎辭職。

當年投身太陽花學運的律師黃國昌,在2016年的國會議員大選中擊敗對方,當年趁機翻進議會,如今是正當走進議會。

圖像來源,

圖像加註文字,當年投身太陽花學運的律師黃國昌,在2016年的國會議員大選中擊敗對方,當年趁機翻進議會,如今是正當走進議會。

領袖投身政界

當年太陽花學運的政治人物,在隨後也紛紛投效政治圈。其中在學運裏的三大重要人物之一的黃國昌,更是成為台灣新政黨「時代力量」的黨主席,並在2016年的國會議員選舉中擊敗深耕20多年的國民黨敵手。

台灣獨立音樂的知名樂團「閃靈」主唱,當年積極參與學運支援的Freddy,也以本名「林昶佐」投入國會議員選舉,最後擊敗對方。

當年學運的領袖人物林飛帆與陳為廷,至今也活躍在台灣社運圈中,林飛帆更在3月中前往歐盟議會,分享台灣民主的進程。而這場活動也讓年輕人開始積極參與政治,2014年及2016年,有不少年輕人紛紛投入縣市議員及立法委員的選舉。

當時的學運團體號召在3月30日上街向當時的馬英九政府抗議,該團體聲稱有數十萬人參與這場遊行。

圖像來源,BBC CHINESE

圖像加註文字,當時的學運團體號召在3月30日上街向當時的馬英九政府抗議,該團體聲稱有數十萬人參與這場遊行。

公民意識崛起

回顧這一場改變台灣民主政治的學運,雖然當初是因為服務貿易協定的簽屬爭議而引起,但背地裏其實是年輕一代長期對政府的失望,公平正義不能落實等,最後在「服貿」這個引爆點引爆,但也點燃了原本對政治冷感的年輕世代,積極參與國家大事,促發「公民意識」。

這樣的公民意識,也間接影響到台灣隔壁的香港,在2014年10月時,香港也發生了「佔領中環」的行動,數十萬人露宿在中環,要求香港政府「普選特首」。這樣的行動也間接讓台港兩地的社運人士有了交流。

而當初因為服貿協議無法通過而持觀望態度的中國,在學運發生後也調整了對台灣政策的力道。當初學運團體堅持「先立法,再審查」,也將在2016年的新國會舉行「兩岸監督條例」的立法,往後台灣與中國簽屬任何協定,將會有更嚴密的機制。

回顧兩年前,一場突如其來的翻牆佔領,居然變成驚天動地歷史留名的學運,這恐怕是當初國民黨跟民進黨也料想不到的。縱使民進黨在這一局中取得優勢,並順利取得執政權,但它可能也要謹記,若是哪天政策倒行逆施,人民還是會有可能突襲「取回屬於人民的議會」。

(責編:路西)

網友如要發表評論,請使用下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