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外交學:美國與朝鮮之間的變與不變

  • 芭芭拉·普萊特—厄舍爾 (Barbara Plett Usher)
  • BBC駐美國國務院記者
金正恩在平壤人民大學習堂露台上向參與閲兵式的黨政幹部和群眾揮手(15/4/2017)

圖像來源,AFP

美國與朝鮮過去幾個星期互放狠話,緊張態勢持續升級之際,特朗普總統談到有可能跟他的對頭金正恩會面。讓我們稍作抽身,看看到底是如何一路走來。

到底有什麼在特朗普底下變了?

對威脅的看法變了:美國人相信平壤早已掌握向日本和韓國發射核彈頭的技術,並計算出不出幾年就有可能打到美國來。因此朝鮮現在被視為威脅到美國的國家安全,而不光是威脅到區內盟友。緊迫與決心意識由此而來。

官方修辭變了:軍事選項一直都「擺在台上」,有時更是比其他時候「擺」得更積極。但歷屆美國政府從未如此直言不諱。這很大程度上是因為特朗普總統的辦事風格,但也是緣於當局對朝鮮威脅的迫切性日趨擔憂。

軍事姿勢變了:春天通常是朝鮮半島的緊張季節,因為朝鮮會慶祝一連串愛國節慶活動,而這些都是搞武器測試的好時機。美國則在此時候與韓國舉行軍事演練。

不過,特朗普政府今年可是給這演示加強了火力,這包括一艘搭載制導導彈的潛艇和一個航母戰鬥群。但是後者的調動混亂也許讓其威懾作用打了折扣。

一架MH-60R海鷹直升機飛近正在菲律賓海航行的卡爾文森號航母(24/4/2017)

圖像來源,EPA

朝鮮變了:平壤一直堅持要開發核武器來保障其國家安全,並稱面對國際非難和譴責已經做好了攤牌的凖備。但是金正恩不但展示出他的決心,而且更有別於其先父和先祖父,無視了僅存盟友中國的看法。

前任美國首席談判代表克里斯托弗·希爾(Christopher Hill)對BBC說:「金正日再惡貫滿盈都總會在乎其他人怎麼想,尤其是在乎中國怎麼想。他的兒子金正恩倒不怎在乎其他人怎麼想。」

中國變了:中國這頑固盟友的武器精良度不斷提升,給氣得怒不可遏。她在執行聯合國最近有關煤炭貿易的禁令上已經越趨嚴格。

不過,中國也許更擔心特朗普擺的軍事姿態會讓緊張進一步升級,也對他不斷強調北京在擠壓平壤方面的獨特位置感到不自在。

中國報章上對朝鮮的言論轉趨強硬,似乎是在回應美方施壓。

北京與華府之間的協調也漸趨密切。美國國務卿蒂勒森說,北京威脅平壤,要是對方進行第六次核試驗,就會單方面實施制裁。

音頻加註文字,特朗普接受哥倫比亞廣播公司(CBS)電視專訪時談到了近期的美朝關係緊張。(英語視頻)

有什麼東西沒有變?

選項沒變:沒有哪個是好的選擇。

  • 對朝鮮採取先發制人的軍事打擊幾乎必定會招惹對韓國的大規模報復,首爾1000萬老百姓與2.8萬美軍士兵都會成為目標。
  • 聯合國制裁並未奏效,這些措施本質上就因為要取得共識而被衝淡,在執行上也存在漏洞。美國施壓祭出更嚴格的「痛苦」禁運,但這需要像打擊伊朗一樣有效的警惕性與盟友關係的構建。
  • 對話早已嘗試過,但平壤基本上只用來討價還價,以獲取援助,到頭來還是恢復製造核彈頭。一眾朝鮮通都相信她絶不會放棄這些核武,但美國卻視放棄為談判的前提。專家們認為凍結武器是個更顯示的選項。

蒂勒森說,去核化仍然是個目標,但他並未交待過重開談判的具體條件。

音頻加註文字,朝鮮的問題能怎樣解決?(英語視頻)

策略沒變:其實這算是變了,但也算是沒變。

政府說變了,但是其組成部分——透過施壓謀求加強經濟制裁、促請中國依靠鄰國,還有等待朝鮮倒台——跟奧巴馬的「戰略忍耐」(strategic patience)很相似。

差別似乎在於忍耐少了,強勢外交多了,還有更實在的軍事威脅。除了中國,特朗普政府也在嘗試游說東南亞國家孤立朝鮮。

中國沒變:中國也許更願意對平壤施壓,但僅此而已。沒有跡象顯示中國已經改變其算計,不把朝鮮視為緩衝區。北京懼怕這個政權要是倒台,美國的安全保護傘就會橫越半島,直達其邊界。

而朝鮮雖然是個危險的煩惱,但其最大的戰略對手還是美國。蒂勒森最近保證美國無意尋求朝鮮的政權更迭不光是朝著朝鮮說話,還是朝著北京說的。

特朗普與習近平在佛羅里達州棕櫚灘海湖莊園內會晤(7/4/2017)

圖像來源,Reuters

「通配卡」沒變:即便是在個核子流氓國家身旁,特朗普總統還是喜歡攻其不備,而他的策略就是那種交易商的策略。

儘管如此,觀察人士還是解讀不了他的強硬措辭與他最近提出會晤金正恩的建議——在「合適時勢下」——到底有什麼不同。

奧巴馬在2008年競選時也曾說過願意與朝鮮領導人會面,但卻沒有像特朗普一樣誇獎對方能透過掃除異己來掌控權力,是個「聰明家伙」

總統到底是否故意把垂釣著的胡蘿蔔舉出來,給強人暗送秋波,還是單純的說漏嘴,目前不得而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