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性廟」帶來的視覺震撼

在印度中央邦(Madhya Pradesh)的克久拉霍(Khajuraho),原來有85座寺廟,現在僅存20座。(圖片來源:Charukesi Ramadurai)
圖像加註文字,

在印度中央邦(Madhya Pradesh)的克久拉霍(Khajuraho),原來有85座寺廟,現在僅存20座。(圖片來源:Charukesi Ramadurai)

2013年12月,印度最高法院裁定同性戀為犯罪行為,給印度的男女同性戀、雙性戀和跨性別群體帶來嚴重打擊。最近,2015年8月,印度政府頒布一項禁令,宣佈封禁800多家涉黃網站,以遏制兒童色情和性暴力, 不過該禁令在數日後有條件地取消了。

在過去的數百年裏,印度都是一個非常保守的國家,這是受多股清教主義力量作用的結果,其中包括伊斯蘭王國、英國的殖民統治以及印度自己的婆羅門教的等級制度。但是印度不是從來如此。

13世紀以前,印度的性規範要遠比現在寬鬆,在塵世和精神世界上都給性以同等重要性。性曾經是正規教育的一門課程。公元前4世紀至公元2世紀之間,印度還為世界貢獻了首部性愛專著,《愛經》(Kamasutra)。

事實上,如果你仔細觀察,印度隨處都可以看到自由開放時代留下的痕跡。在印度奧裏薩邦(Orissa)東部的科納爾克(Konark),建於13世紀的太陽廟的矮石牆上刻有性愛主題的浮雕。而在馬哈拉施特拉邦(Maharashtra)有兩座佛教石洞,建於公元前2世紀的阿旃陀石窟(Ajanta)和建於公元5世紀至10世紀之間的埃洛拉石窟(Ellora),裏面有裸體仙女的壁畫和雕塑。

性雕塑(圖片來源:Charukesi Ramadurai)
圖像加註文字,

性雕塑(圖片來源:Charukesi Ramadurai)

印度畫面感最強的性廟藝術作品

然而,保存最完好的、最具畫面感的性廟藝術作品位於印度中部中央邦的小鎮克久拉霍。這裏的印度寺廟因精美的雕塑於1986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目錄。這些寺廟建於公元950年至1050年的昌德拉王朝(Chandela dynasty)期間。原來有85座寺廟,現在僅存20座。

冬日的一個午後,我進入了這個佔地6平方公里的遺址,沙石閃耀著金光。當地的婦女帶著鮮花和佛香來參拜,而參觀者則漫步於外層的通道,驚嘆於牆上布滿的大量複雜的雕像。其中有男神、女神、武士、音樂家、動物和鳥類。這樣的景象本可以在印度的任何一座寺廟看到。

但是如果靠近觀察,你會發現很多雕像都帶有濃重的情色色彩,展示男性、女性,和動物。有三人性愛的場景,也有縱慾狂歡的聚會,還有同性戀和獸交。

一位女士向寺廟參拜(圖片來源:Charukesi Ramadurai)
圖像加註文字,

一位女士向寺廟參拜(圖片來源:Charukesi Ramadurai)

雖然我已經對此有所預期,但是當我清晰地看到雕塑中身材曼妙的少女和精壯的男子以幾乎不可能的性交體位交纏在一起,而旁邊就是一些對著信徒幸福微笑著的神靈的雕塑,還是感到十分震驚。

雖然一些石塊有所破損,一些肢體殘缺不全,但是考慮到這些寺廟已經有1000多年的歷史,這些雕塑的保存狀態是極其完好的。

關於這種對性愛主題的生動描繪有幾種說法。一種異域色彩較重的說法是昌德拉王朝的君主信奉主張男女平衡的密宗(Tantric),所以他們建的寺廟也會推崇這一信仰。

其他的解釋與那個時代寺廟本身的功能有關:寺廟在當時不僅是崇拜的地方,也是學習的地方——尤其是工藝造型藝術,包括性愛在內。此外,一些人認為對性愛活動的描繪是一種很好的徵兆,因為它代表著孕育新生命和新的開始。

雕塑覆蓋了外牆的每個角落(圖片來源:Charukesi Ramadurai)
圖像加註文字,

雕塑覆蓋了外牆的每個角落(圖片來源:Charukesi Ramadurai)

除此之外,印度教在傳統上就將性視為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這就解釋了為什麼這類雕塑被隨意地夾雜在其他各類活動的雕塑中,比如祈禱和戰爭。這些雕塑被擺在顯眼的位置,而不是被藏到某個不起眼的角落,這就表明了他們的創作者希望大家都能看到它們。

因為與世隔絕,這些生動的雕塑被保存了下來。

奇怪的是,沒有人知道為什麼這些華麗的寺廟要建在克久拉霍,因為沒有清晰的記錄表明這裏曾經有過王國。這些生動的雕塑之所以能夠保存下來,可能要歸功於該地區曾經十分茂密的森林在數百年間讓這裏與世隔絕,直到1838年英國人布特(TS Burt)再次發現這個地方。

一位參觀者在雕塑前駐足欣賞(圖片來源:Charukesi Ramadurai)
圖像加註文字,

一位參觀者在雕塑前駐足欣賞(圖片來源:Charukesi Ramadurai)

事實上,布特自己也是在他的印度侍從的勸說之下才進行這次旅行;他並不相信這麼遙遠的地方會有什麼有趣的發現。這些充滿魅力的寺廟也逃過了印度道德警察的怒火。近年來,他們封禁、毀壞了很多文化藝術品,包括薩爾曼·魯西迪(Salman Rushdie)的作品和侯賽因(MF Hussain)的繪畫。

但是,我覺得比這些露骨的雕塑和它背後的歷史更有趣的是,當導遊在繪聲繪色的講解位於壯觀的肯達利亞·瑪哈戴瓦神廟(Kandariya Mahadeva)牆壁高處的更具衝擊力的雕塑時,整個一家人都聽得全神貫注。

沒有人揚起眉毛,也沒有人交換尷尬的表情,年輕人也沒有露出一絲怪笑。可能,當藝術置身於宗教的背景時,它就是無可厚非的——但是當我離開時,我覺得克久拉霍的牆壁裏面藏著的是印度對寬容的一種教誨。

請訪問 BBC Travel 閱讀 英文原文

(責編:友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