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买买买喧闹中的微弱环保呼声

伦敦牛津街
图像加注文字,伦敦市中心的牛津街,是英国最繁华的购物商业中心,吸引来自世界各地的消费者。

中国"双十一"后,西方"黑色星期五"登场。有什么办法让人抗拒消费带来的快乐?人们一方面对环境污染极为不满,另一方面又继续追求消费,却忽视一个很残酷的现实:剁手消费后,流血的还有自身所处的生存环境。

“黑色星期五”早晨,伦敦市中心繁华的购物区牛津街、丽晶街上已经车水马龙,比往日多了好些手拖行李箱的人。他们是来这里准备大采买的。

街道两旁的商店里,工作人员都在紧锣密鼓地准备着。隔着橱窗玻璃,能感受到他们的紧张气氛。这可算是关系到一年业绩的重要日子。

在卖电脑手机的名店外,已经有人开始排队了。有个商店的工作人员还在橱窗上贴标语:“给家人想要的圣诞礼物”。

牛津街上的消费者,应该只是英国参加“黑色星期五”庞大消费人群中的极少部分。

据说英国人今年有意在这个大甩卖的日子掏出25亿英镑。

英国的25亿英镑,与中国本月双十一“光棍节”的2500多亿人民币交易纪录额相比,还不到十分之一。

超英赶美

英国伦敦街头商店的促销告示牌

图像来源,PA

图像加注文字,源自美国的“黑色星期五”商品促销日,在电商的积极参与下,成为一个世界范围的消费日。

现如今的中国,可谓商家必争之地:庞大的消费人口和年年刷新的消费金额,已经“超英赶美”。

西方老牌资本主义国家中的消费盛宴,与有特色的社会主义中国掀起的消费狂欢相比,已经越来越难分彼此了。

这算不算中国崛起、民富国强的表现之一呢?其实中国人心里很明白。

中国“双十一”过后仍待处理分发的快递物品。

图像来源,Xinhua

图像加注文字,中国“双十一”一天,快递订单达8.5亿件。环保组织警告由此造成的环境问题。

他们将没有节制肆意妄为的网络消费者称为“剁手党”,血腥气之浓远远超出了英文里的“购物狂”。

中国人的购买能力,一年比一年让全世界惊叹,现在似乎让外界司空见惯习以为常。在评论人士看来,“买买买”已经成为中国中产阶级的“宗教信仰”:狂热崇拜、根植于心、坚定不移。

在刺激经济、拉动内需、消化过剩产品的种种需求下,民间的购物狂欢与官员的追求政绩一样,环境代价基本忽略不计。

环境代价

不过,倒是有环保机构给中国的“双十一”对环境造成的代价算了一笔账。

环保机构“绿色和平”统计说,中国在2016年“双十一”对环境造成了“灾难性”的影响,相当于造成25.8万吨的二氧化碳排放,需要258万棵树才能吸收。

绿色和平指出,“双十一”不仅制造了巨量的垃圾,而且生产、包装和运输过程中产生的二氧化碳巨多。

“一键下单,用完就丢的时尚不是未来零售可持续发展的模式。”

无处不在的网购渠道和配套的方便快递,造成了怎样的环境影响,可以从几个中国官方数字看出端倪。

快递处理中心

图像来源,Xinhua

图像加注文字,2016年,中国快递共消耗32亿条编织袋,68亿个塑料袋,环保组织警告,中国“双十一”造成环境“灾难”。

据中国国家邮政局的统计, 2016年全国快递业务量达312.8亿件,共消耗约32亿条编织袋、约68亿个塑料袋、37亿个包装箱以及3.3亿卷胶带。光是一年消耗的快递包装盒所需的纸就多达4600万吨,相当于消耗了7200万棵树。

这应该也是中国人纠结之处吧:西方发达国家享受丰富的物质生活已经多年,凭什么让富裕有钱了的中国人厉行节俭?

于是人们一方面对空气污染、土壤污染、水污染、环境污染极为不满,另一方面又继续追求消费,忽视一个很残酷的现实:剁手消费后,流血的还有自身所处的环境。

环保呼声

值得欣慰的是,中国有相当一部分消费者对“双十一”这样的网购活动保持清醒的头脑。

BBC中文记者所做的一个小范围调查发现,绝大多数受访者没有在“双十一”购物。

其中有个回答或许能代表很多理性消费者的态度:有必要不吝惜,无需要不乱买,抵制任何资源浪费。

在黑色星期五到来之际,环保组织绿色和平发起了一次新的环保活动,在包括北京、香港、台北、伦敦、罗马等城市在内的全世界范围,对疯狂的消费主义说“不”,呼吁全世界的公众,无论身在何处,用创造代替消费。

该组织发起的这次活动,名为“营造节”(MAKE SMTHNG Week),从12月2日至10日,通过多种活动教给人们如何修理、循环、共享、自己动手、重新使用,希望人们从创造中而不是消费中找到人生快乐的源泉。

这样的环保呼声,在群情汹涌的消费大潮中,总是显得势单力薄。很难想象,在伦敦发起的环保活动,能吸引到“黑色星期五”同样数量的参与者。

作为个体,要在以消费为经济发展动力的社会中提倡节俭或许很难,但至少可以在购买之前回答一个问题:究竟是需要还是想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