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写:中国适婚单身男性“脱单”缺自信和主动

  • 赵雅珊
  • BBC中文网记者 发自香港
单身派对

图像来源,OkDealClub

图像加注文字,陈丹婷说,在婚恋态度上,中国男生比较务实。在上海从事情感咨询的史秀雄看来,是因为“他们的女朋友或者女朋友的妈们都期望他们这样去做。”

11月11号本来是中国近几年流行的所谓“光棍节”,但中国电商将其变为数亿网购用户疯狂的“剁手买”(疯狂购物)。但网络集体狂欢的背后,依旧无法解决脱单的问题。

中国男女比例的不平衡问题日益凸显。到2020年,过剩的男性光棍人数会高达3000万,到时可能会爆发“光棍危机”。而这过剩的3000万男性,在香港大学社会学院的讲师杜先致(Sandy To)和社会学者洪理达(Leta Hong Fincher)看来,过剩的大部分是中国农村的男性。

但即使如此,大城市里的中国男性也并非高枕无忧。中国适婚女性在单身派对和两性交往能力的培养上比中国男性要积极和主动。而中国学校和家庭教育上的缺失,使得中国成年单身男性“缺乏自信”,表现在约会中“做得不够”和“不会打扮”等。

“差外国男生好多年”

上海是一座相较于其它中国城市比较西化的地方,年轻人愿意通过西方的交友派对来扩宽交际圈,并结识新朋友。

陈丹婷(Josie Chen)是上海的一位派对活动组织者。在上海的社交圈里,她小有名气。上海经常出没派对的人和媒体记者,都听说过或者采访过她。

来参加陈丹婷派对的大多是中国女生,来的中国男生却比较少,大部分还是外国男生。

组织过多场单身派对后,陈丹婷对中国男生参加派对时的衣着打扮和“绅士”礼节略有建议:“要注意场合,穿合适的衣服。在一些高端场合,有的中国男生穿T恤来。中国男生也不太会用啫喱休整发型。”

更不用说走路时让女生走马路内侧;开门时帮女孩子托门等细节。

陈丹婷认为造成中国适婚男生 “不会打扮”和“做得不够”的原因,与家庭教育有关。

她说,我们这代人,父母只是要求成绩好。加之念书时候,不准早恋。“所以在约会技巧上,中国男生要比外国男生差了好多年。”

但在婚恋态度上,陈丹婷较积极地评价中国男生比较务实。

他们会想往长远的方向看,朝着婚姻走。但“太务实的话可能也会让女生觉得不太有意思。”她举自己朋友的经历,第一次同对方约会就谈房价、结婚等话题。

她提高了音调,说:“这一点,在外国人看来,太匪夷所思了。”

不自信

可是这一点,在上海从事情感咨询的史秀雄(Steve Shi)看来,是因为“他们的女朋友或者女朋友的妈妈们都期望他们这样去做。”

史秀雄课堂

图像来源,Steve Shi

图像加注文字,来咨询的学员,有的因为家里压力大,父母催婚催得急;有的遭受了分手,想学一些两性交流的技巧来做改变;还有的纯粹是出于好奇和好玩儿来一探究竟。

史秀雄说,中国男人们知道,如果这样去做的话就会获得女人们的欣赏和认可。

史秀雄在上海开有一间工作室,主要给单身的人,提供在约会、谈恋爱时的人际交往能力的咨询。

来咨询的学员,有的因为家里压力大,父母催婚催得急;有的遭受了分手,想学一些两性交流的技巧来做改变;还有的纯粹是出于好奇和好玩儿来一探究竟。

学员比例三七开,中国女生占了七成,来的中国男生很少。史秀雄跟陈丹婷在社交活动上有所交集,他说这跟参加单身派对的状况相似,女多男少,而且“中国男生的表现都非常得拘谨”。

面对男女咨询的不平衡比例,史秀雄说:“中国的男性整体上来讲是非常不自信的。这跟我们的教育方式和传统的文化氛围有很大的关系。”

他接着说:“当我看到这样的男生的时候,心里其实是带有一种同情的。这的确是很强人所难的。就像中学时学英语,从没有练过口语,然后要让你去参加演讲比赛一样。”

教育缺失

史秀雄眼里的教育氛围,与陈丹婷的看法不谋而合。他说中国的教育体制从来不以培养一个“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为目标。从小的教育,就是把男生变成只要成绩好的学霸,其它方面都不用管。体育课是为了达标,没有人真正把运动作为对生命质量有帮助的事情。

除开中国教育对学生情商和交际能力上的培养缺失,中国家庭的教育也难辞其咎。中国父母对孩子的情感生活和异性关系是极端保守的一种状态,学生时代打压和禁止早恋。

“所以很多人对恋爱、性和男女关系,充满了抗拒、困惑或者不安的这种感觉。所以现在作为成年人,突然要做这件事的时候,当然是一筹莫展。”在上海从事 80后90后的情感婚恋、心理健康和个人成长咨询快3年后,史秀雄这样解释背后的原因。

“没那么难为情”

单身派对

图像来源,OkDealClub

图像加注文字,杜先致认为现在的中国女性更愿意主动出击,去结交一些平常社交圈以外的男性。

在上海,中国前卫潮流和观念的先锋地,中国的单身女性在社交和情感能力培养上,显然要比中国男生主动和积极得多。

香港大学社会学系讲师杜先致(Sandy To)也认为“现在的中国女孩子没有那么难为情了。” 杜先致曾发表自己的调查报告《剩女的四大类型和她们择偶类型》。她说现在的女孩子更愿意主动出击,去结交一些平常社交圈以外的男性,她们也不太反感相亲。

“剩女”一词被用来形容27岁左右的高学历或者高收入的中国女性。但这一说法最开始在中国引起了很大的争议和讨论。这对这类群体的女性是极不公平的称呼。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媒体也开始用“剩男”来形容单身男生。

杜先致认为“单身节”这样的节日,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在她执教的香港,人们不过此节。

“我觉得单身派对或者相亲是件好事。”杜先致继续解释说:“这让单身男女有机会找到另一半,也对中国的国家发展有利。”

站在国家宏观的角度看,性别失衡所引发的社会问题除开婚姻挤压、贩卖新娘、性暴力犯罪还有诱发色情业蔓延,加剧艾滋病、性病的传播等。而鼓励婚恋和安居乐业,则有助于解决这些问题。

中国目前除开面临男女比例失衡的危机,还有老龄化。所以中国在十三届五中全会后,放开了“计划生育”政策,实行“二孩政策”。

杜先致认为,政策的放开有可能会帮助中国解决男女比例失衡的问题。她解释说:“随着受教育教育人口的增多,和男女平等观念的推进,这可能在未来改变目前失衡的局面。”

这是一代人或者甚至两代人之后的变化。但是在当下,中国的适婚男女依旧面临不小的压力。 而这部分压力,大多来自家长。

平时给学员出谋划策的史秀雄在谈到家长压力时说,这个年龄段的家长,不指望他们能听进多少。“我给的建议就是 ‘请别多管闲事’ ”。很多年轻人过得并不开心,家长非常强势和无理地给他们制造麻烦。因为家长过度参与和干涉,让恋爱变得非常得恐惧。

(责编:萧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