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观察:低碳生活有多难?

  • 鄒頌華
  • 香港自由撰稿人
香港11月初聖誕燈飾就已亮起

圖像來源,xihua

圖像加註文字,香港的聖誕來得愈來愈早,11月初聖誕燈飾就已亮起

最近我才發現自己有一個創舉,就是沒有交過電費,用電量少得甚至連政府給每戶的電費補貼金額也沒用完。跟許多朋友談起,大家也認為這是城市奇談。其實只要選用有能源效益的節能電器,再加上沒有過度浪費,不用太刻薄自己,還是可以過著挺舒適的低碳生活。

燈光背後

可是,作為一個家居用戶,最近愈想愈不對勁。無論我個人如何節能,似乎還是難以逆轉地球氣溫愈來愈高的命運。尤其踏入12月,香港散發濃濃聖誕氣氛的時候。其實,香港的聖誕來得愈來愈早。早在11月初,維港兩岸的聖誕和新年燈飾已亮起,各大商場也有閃閃生輝的聖誕裝飾,銅鑼灣時代廣場和尖沙咀海港城等人流量甚多的娛樂購物熱點,更是長期不夜天,讓人根本無法分辨白晝與黑夜。

這一個又一個發熱發亮的燈泡,加上節日的喜慶氣氛,讓人無法聯想到地球的另一端,正在召開被譽為人類拯救地球最後一次機會的德班氣候峰會。會議將於本周五結束,而香港的可持續發展委員會於8月時推出的《紓緩氣候變化:從樓宇節能減排開始》公眾諮詢文件,也很「應節」地在兩天前結束諮詢。香港人對於這場關乎人類命運的氣候之戰,是「處變不驚」?還是有所承擔呢?

德班氣候峰會,各界也不看好,要各國定出具法律約束力的減少二氧化碳排放協議,困難重重。《京都議定書》雖於2003年已適用於香港,但由於中國不屬於議定書附件一所列的國家(已發展國家),所以沒有外交的香港也可逃過減排責任,不用遵守在2008至2012年間,把排放量降低至比1990年的水平少百分之五。

不過,香港這幾年間,在民間、商界和政府自願的情況下,也有好些減排措施;可是,大規模和強制性的減排方案卻遲遲未出爐。而可持績發展委員會推出的《紓緩氣候變化:從樓宇節能減排開始》公眾諮詢,雖是姍姍姍來遲,但總算是再踏出了一步。

香港的溫室氣體排放大多來自建築物(佔總排放量的六成),而建築物的耗電量則佔全港總耗電量的九成。因此,去年制定的建築物能源效益條例,於明年開始全面實施,可說是香港履行減排責任踏出第一步。不過,條例中有些節能措施仍容許業主自行決定是否執行,而現有政策也沒有誘因鼓勵執行,這種自願性的做法收效有多大,一直為眾環保團體質疑。

至於剛截止的樓宇節能減排諮詢文件,可持績發展委員會已經提出多項節能建議,包括淘汰鎢絲燈泡、擴大強制性能源效益標簽計劃的範圍、還有牽涉許多利益集團的改變電費架構問題。

電費與減碳

一講到電費,遙遠的氣候問題就變得很實在切身了。電費架構是計算用電量收費的方法,一般人也會認同多用多付的累進收費原則。但以香港最大的電力供貨商中電的收費方法為例,住宅用戶和中小型商戶是累進收費,而大用電量的商業用戶則是以累退制的模式計算電費,簡單來說,就是用電愈多,電費愈平。

全港有三分二溫室氣體由發電產生,而商業用電佔全港用電量七成,十年間的用量更急升三成。也就是說,無論我等一般市民本身如何節能,也無法彌補商業用戶的耗電量,即使住宅用戶的用電量有減少趨勢,香港的總耗電量還是不跌反升。

香港的商廈和商場燈火過亮和空調過冷,一直為人詬病。政府未有定下明確的減排目標,再加上受惠於累退制,實在沒有節能的誘因。中電雖有八成多的客戶皆以累進制收費,但據綠色和平的推算,享有特惠的「大量用電價目」及「高需求用電價目」客戶,雖僅佔整體中電客戶的0.19%,但卻耗用全港近42%的電量。可見,如不改變現有電費架構,無論小市民如何節能,根本無法達到減排的效果。

諮詢文件建議把電費架構改作累進收費,實屬美事。可是,身為可持續發展委員會主席的陳智思也承認,此舉牽涉既得利益者的利益,現屆政府基本上不可能完成改革,唯有期待下一屆政府牽頭完成。以政府行事的效率,也就是說,徹底的減排遙遙無期。

香港政府也有提出為應對氣候變化,使用核電的比例由現時的23%,提升至2020年的50%;而中電也計劃在清水灣以東海面建67颱風力發電機,發展可再生能源以增加電力供應(然後再加電費,預計市民每年要多付2%電費)。當一切以潔淨能源為包裝時(但核能既不再生也不潔淨,福島的陰霾也清楚證明這點),為什麼沒太多人質疑,香港根本不用增加電力供應,而只需要改變現有的電費架構,鼓勵商戶節能,就能真正轉型發展低碳經濟?

網友如要發表評論,請使用下表:

讀者反饋

低碳生活本非難事。【但是】,以港人什麼都要【講求快捷】,什麼都要【方便就手】的生活習慣,加上香港【地狹人稠】,【商品市場暢旺】,如果沒有強制的政策,要【全面實踐】低碳生活似乎【有點難度】。不過,不能因善小而不為,從今天起,先由自己出發,嘗試【學習適應】低碳的生活,利人未必做到,起碼在【利己】方面總會有【一些得益】的。孟光, Hong K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