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印流血衝突會不會在印度引發抵制中國商品浪潮

印度示威者拿著"杯葛中國"的橫幅遊行。

圖像來源,EPA

圖像加註文字,印度示威者拿著"杯葛中國"的橫幅遊行。

中國和印度軍隊早前在邊界衝突後,印度爆發反華浪潮,示威者上街焚燒中國國旗和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的肖像,一些政客更呼籲當地民眾抵制中國製造的產品。

印度消費者事務部部長拉姆·維拉斯·帕斯萬(Ram Vilas Paswan)和社會公平保障部長阿塔瓦萊(Ramdas Athawale)先後公開呼籲公眾不要購買中國貨品。印度媒體更引述帕斯萬指示下屬,不要為部門採購「中國製造」。

一些印度國企也宣佈可能取消向中國公司採購的計劃。其中,印度國營鐵路公司宣佈將取消向北京全路通信信號研究設計院在印度鐵路網安裝訊號系統的合同,價值約6170萬美元。印度政府據報也要求,當地電訊商未來不可以從華為或中興等中國公司購買通訊設備。

分析認為,印度政府可能在短時間內推出一些針對中國產品的貿易措施,但不會採取激烈的措施。還有分析稱,印度消費市場依賴中國產品,不大可能完全抵制「中國造」。

中國商品在印度隨處可見

圖像來源,Reuters

圖像加註文字,中國商品在印度隨處可見

「中國製造」在印度

除了個別官員外,印度政府沒有就「抵制中國產品」的呼籲表態,但印度民間對此似乎十分積極。《印度時報》引述一項民意調查發現,約87%的受訪者表示願意未來一年「抵制中國貨物」。

印度其中一個最大的商會「全印度商人協會」也發表聲明,呼籲當地公司和消費者抵制中國產品。

但印度消費者要抵制中國並不是容易的事。印度市場十分依賴中國貨品,中國是印度目前最大的貿易伙伴,印度2019年從中國進口價值約684億美元的貨物,遠高於從第二大貿易伙伴美國約349億美元的進口額。 印度2018從中國進口貨物總額更高,達到736億美元。

Commuters pass by an advertising board of Chinese mobile phone maker VIVO on a street in Kolkata on June 22, 2020

圖像來源,AFP

圖像加註文字,小米,OPPO等中國手機品牌佔據了大部分印度市場份額。

相對來說,中國2018年從印度只進口了價值約188億美元貨品,佔全年進口總量的比例不到1%。中國政府的統計也顯示,中國從印度主要進口原材料,而不是製成品。

印度國內一些評論也質疑這輪抵制中國產品行動對中國的影響。中國2018年總出口量價值超過2兆美元,其中對印度出口貨品總值約768億美元,只佔總出口量3%。

《印度斯坦時報》(Hindustan Times)早前發表評論員文章指出,印度全面抵制中國產品可能會對中國出口造成少許影響,但印度之後就需要尋找替代來源地。

印度十分依賴進口中國貨品. 印度每年從中國進口價值約600至700億美元的貨物,遠超第二位美國。.  圖表只顯示印度首五大進口貨來源。.

其中,受惠於便宜的售價,中國品牌的智能手機在印度十分受歡迎。數據公司Counterpoint Research的數字顯示,中國智能手機品牌小米、VIVO、Realme和OPPO在2020年首季佔印度智能手機市場73%,相比之下韓國品牌三星的印度市場佔有率只有16%。

除了高科技產品,一些日常用品在中國的製造成本要比在印度生產低,也令它們十分受印度消費者歡迎。《新印度快報》(New Indian Express)早前對比印度制和中國制的電蚊拍的成本,發現如果在印度製造電蚊拍的膠手柄,成本需要約1.35美元,但在中國只需要約0.49美元。

中國品牌智能手機在印度十分受歡迎. 小米是單一最受歡迎的智能手機品牌。.  除三星外,其他四個品牌都由中國公司擁有。.

中印科技合作

除了中國製造的貨品,許多中國公司都在印度有投資,尤其是在電子商貿、金融科技領域。

據在孟買的外交事務智庫Gateway House調查發現,中國國營或民營公司在印度的基礎建設投資,比在巴基斯坦、斯里蘭卡等印度鄰國要小,但中國公司在印度科技產業的投資影響力十分龐大。

調查指出,印度至少有30家在電商、金融科技、媒體和物流領域的公司接受了騰訊、阿里巴巴、攜程等中國公司的投資。

印度政府最近調整了新的外國直接投資(FDI)政策,規定從4月份開始,所有來自「與印度有陸地邊界國家的投資」都需要得到事先批准,外界普遍認為政策針對中國。市場普遍預期印度政府在短時間內,會進一步加強監察來自中國的投資。

音頻加註文字,100秒看懂中印對峙背後的深層原因

印度國防分析研究所(Institute for Defence Studies and Analysis)中國研究員普拉尚特‧辛(Prashant Singh)接受BBC中文訪問時指出,外界大概會將這一系列措施視為印度政府的反制。

但他認為,印度官方將會「理性地」從經濟角度出發作出決定。「任何武斷封鎖中國貨品的做法都不大可能,也不符合理性經濟的邏輯。」

印度除了依賴進口中國的製成品,一些印度工廠也因為從國內無法購買質量符合要求的原材料,而要從中國進口,這令印度市場更難擺脫依靠中國的情況。

普拉尚特‧辛認為,這輪「抵制中國貨物」運動可能會鼓勵印度政府和企業升級轉型,令它們更有效率、更具競爭力。「如果這樣做,長遠來說將會是印度經濟脫離依賴中國的正確方法。」

「但這需要一點時間凖備,是一個長遠的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