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丧父、丈夫外遇、男同身份存议、博士在读, 什么事让他们最孤独

  • 赵雅珊
  • BBC中文记者
loneliness

图像来源,Getty Images

身在网络发达的现代社会,人却越来越孤独。孤独的原因和形式多种多样但孤独也并非毫无积极作用。BBC中文的《你问我答》栏目此前发起关于孤独主题的互动,我们收到很多读者的留言和分享,在此特地选取采访了几位读者向各位讲述华语世界的孤独。

前夫外遇 离婚导致我孤独

小D, 38岁,台北,正进修博士学位

loneliness

图像来源,Getty Images

大概三年前我跟前夫离婚。我们高中相识,并且恋爱十五年,但结婚不到一年,先生就外遇。

我当然很难过,问他选谁:选“小三”还是回来。但他没在第一时间给我回应。之后我们还住在一起,每天正常上下班。终于我实在受不了,自己搬出来住。然后有一天他告诉我要选“小三”。

一开始很痛苦。总想为什么我会变成这样一个人呢?我一个人背包出国旅行,在外面走很自由。为什么在台湾一个人却不自由?

离婚的半年里,我做了一件不错的事:赋予自己力量。(empower myself)。我“隔绝”包括父母在内的人群,自己选择见的人和时间。

为了走出来,我一开始给自己规定每天帮自己找一个乐子。但要坚持才会养成习惯。比如看YouTube上小女生教别人化妆的视频,觉得很好笑。

我觉得孤独并不很负面。人会害怕孤独,不知道头脑里装什么,手脚放哪里。学会与孤独相处后,我发现,人在思考时需要孤独自处。它是生活的一部分。因为有十三亿人,会有十三亿种孤独。

与孤独相处后,我学会了一个人生活,找回很多年没见的朋友,找回自己做学者和教授的梦想。所以我现在在台湾公立学校停薪留职开始进修博士。

我"隔绝"包括父母在内的人群,自己选择见的人和时间。

图像来源,Xiao D

图像加注文字,我"隔绝"包括父母在内的人群,自己选择见的人和时间。

极端控制欲使我孤独

小唐,29岁,湖北,服装厂流水线工人

工作时忙,我不孤独。但回家时,我最孤独。

13岁时爸爸去世,妈妈至此控制欲望极强,不让我和她不认可的人玩。这样的状态一直持续到17、18岁。那也是我最孤独的时候。为了消解孤独和分散注意力,我那时沉迷上网,也有时连续睡几天觉。

现在我平时上班朝八晚十,有时甚至要工作到十一点。每个月(上)400个小时左右,只有一天休息,很夸张。

每年除开暑假淡季和过年的十几天假,几乎都在工作。

图像来源,Mr. Tang

图像加注文字,每年除开暑假淡季和过年的十几天假,几乎都在工作。

和约30位工友一样,我住在自己的单间里。但一个人关在房间,无所事事。拿着手机不知道找谁聊天。

但我的孤独感,只持续一个小时左右。我怕孤独,因为担心得抑郁症,所以会尽量让自己充实起来。比如看看外网,上上YouTube。与工友与众不同的是,我是唯一拥有VPN的人。那是3年前玩游戏需要VPN,于是自然而然接触了外网。

我平均每天花半小时泡在外网上。多时,一天有三个小时接触外面的世界。我还有自己的YOUTUBE 频道。新视频上传当天有几千观看的时候,就“好开心啊。哇,上班都在笑。过了几天,看的人越来越少。落差好大。就感到孤单了。”

但泡在与国内差异太大的外网上久了,就感觉自己一个人不合群。(和身边人)价值观不一样。我的想法是推进身边朋友的公民意识。提到跟政治/政见有关的话题时,(他们)就避而不谈。

工友和朋友们也有劝过我(不再提),但我觉得人要学会思考,要接触好的东西,才知道不好的。

“我们不能接受你的行为,我们不想被你伤害到。”

Leslie,28 岁,男同性恋化妆品行业的市场营销

我是男同性恋者,我现在很孤独。和男友分手后没有宣泄的地方,也不能和同事、朋友和家长说。

中国LGBT人士举行集体婚礼

图像来源,EPA

图像加注文字,由于社会和家庭的压力,同性恋与异性恋者结为夫妇的不在少数。

家人没意识到我的性取向。在他们眼里,我一直都是读书很乖,从来不打架,从来不担心我学习的孩子。

学校教我同性恋就是病。上大学时,我发现自己有时更依赖男生,觉得我是可以被他们保护的。我喜欢一个男同学,他知道后觉得我有病。我蛮痛苦,那是很失败的初恋。

当时一度以为自己有病。也不敢对父母、同学和老师讲。那段时间只有靠发呆和听歌来排解孤独。孤独时觉得全世界都处在静止的状态啊。最痛苦时,我觉得像是被世界抛弃的人。

本来打算自暴自弃,但去英国留学后发现同性恋在国外很正常。我开始慢慢接受自己。在英国期间我有谈恋爱,和伴侣在街上手牵手,也不用在意别人的眼光,可以像别人一样正常生活。但在中国很难。

但一开始去英国念书,也不是一帆风顺,我遭受很多冷暴力。2016年我到英国念书,中国的留学生给我发信息:“我们不能接受你的行为。我们不想被你伤害到。”

中国大部分男生不接受男同性恋,他们觉得我很恶心。他们认为同性恋就等于艾滋病。我去男洗手间,他们会马上避开我。平时也不跟我说话,社交活动也不会主动叫我。态度客气一点的,就是“hello and goodbye”,见面说你好,离开时说再见。

对他们的态度,我感到震惊。但那段时间因为刚到英国没朋友,所以很孤独。同时也很痛苦。主要通过看心里医生和靠自己去海边发呆挺过来。

回国后我在一座南方城市做市场营销专员,离家有四小时的飞行距离。每次回家的心情是既期望又害怕。我想享受家的温暖。但回家后,旁人默认我都28岁甚至是30岁,认为这个年龄段该考虑婚姻。

我每次都说我想工作,想花更多精力在工作上。不得已时会被逼相亲,但不会告诉对方自己的性倾向。遇到坚持要不合适原因的女生,我会找一些比较“愚蠢”的借口。比如:我们不在一个城市生活,我要出国读博士。

我是一个女权主义者,不想形婚也不想欺骗女生。因此想移民去一个对同性恋友好的地方。

我知道自己不够坦诚但也没勇气跟她们说,因为我要面对很多非议、歧视和压力。如果找到一个可以结婚的人,我会跟父母说。

“我自己一个人住,经常周末可能都不说一句话”

Devin, 27岁,UCL在读化学博士,伦敦

bakery

图像来源,Getty Images

图像加注文字,烘焙甚至让我更习惯独处,因为我好像比较沉静在自己的世界。

这是我来英国的第四年。我自己一个人住,经常周末可能都不说一句话。除了必要,我很不喜欢出门,周围没人跟我说话。

微信联系人有500人,但有时闲下来一整天,没人找我说话。偶尔孤独的感觉真不好受。感觉这个世界多我一个不多,少我一个不少。那种感觉格外强烈。但真正体会了,就不怕了,觉得也在我能承受的范围之内。

在中国国内的孤独感没这么强。隔着八小时时差,英国时间的每个傍晚或者更晚时,联系人中有一半都不能联系。在中国社交不存在文化背景障碍,再加上我个人比较内向被动,在跟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交流时,我有一种为难情绪。

在伦敦,我除了中国人以外没有其它国家或者民族的朋友。尝试结交新朋友之后我发现,收获太少痛苦太多,有种得不偿失的感觉。

我偶尔会觉得孤独因为平时做实验比较忙,没有空闲想太多。工作日一天大约十小时都在实验室。出了实验室,回家以后还要对数据进行整理和做下一步的规划, 每天睡7小时左右。

周日闲下来会孤独所以我会做烘焙来享受孤独。刚开始从简单的饼干面包做起,后来还做需要自己裱花的蛋糕。至少我在做烘培时,有很确切感觉到自己的价值。但烘培在社交方面对我并未有太大帮助。烘焙甚至让我更习惯独处,因为我好像比较沉静在自己的世界。

除了自己一个人的时候,人多的时候也会感到孤独。大家去唱歌,觉得自己跟他们格格不入。可能因为我不是一个比较会high的人。我也不大喝酒,然后周围的人很high,我就东看看西看看。感觉好像,还是只有自己一个人。

孤独让我有很多时间独处并思考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