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同性婚姻法:為什麼中國大陸對此保持沉默?

  • 凱麗(Kerry Allen)
  • BBC中國媒體觀察員
Supporters of same-sex marriage gather outside the parliament building as a bill for marriage equality is debated by parliamentarians in Taipei, Taiwan, 17 May 2019.

圖像來源,EPA

台灣成為了全亞洲第一個通過同性婚姻法案的地方,而中國大陸官方媒體則顯著地對這一進程保持了沉默。

官方報紙尚未代表中國大陸媒體對事件作出反應,但是考慮到中國大陸將台灣視為中國的一部分,而中國本身並不承認同性婚姻,因此這個法案具有爭議性。

同性婚姻在中國大陸已經得到越來越多的社會支持,但是中國當局對同性婚姻並不承認。

北京對同性戀持開明的態度,但是卻很難定義在這個範疇內,哪些行為是可以接受的,哪些又不可以。

低調處理

就在全世界都在新聞上看到台灣通過亞洲的第一部同性婚姻法案時,中國大陸唯一提及這項法案的中文媒體就是《人民日報》海外版。

這是一份官方報紙,而它報道這一新聞時說的是「根據當地媒體報道」,由此避免提及北京方面的看法。該報道也沒有努力去突出這一消息。

官方媒體廣泛分享政府主要媒體發佈的報道是一個常規做法,但是除了一份報紙(《新京報》)和一本雜誌(《Vista看天下》)之外,傳媒並沒有在新浪微博上分享這條新聞。

這一消息被低調處理,部分原因是因為北京將台灣視為「一個中國」的一部分,而不是一個獨立的國家或實體。中國不喜歡指出這個島嶼和大陸不一樣的地方,而在同性婚姻這個案例上,就是不允許討論為什麼它在台灣可以發生,而不是在中國。

網民支持

中國意識到,近年國內對於同性婚姻法案已經有越來越多的支持。

2015年6月,當美國在全部50個州宣佈同性婚姻合法化時,中國的網絡輿論有一大片讚譽之聲,還有一些人呼籲國家訂立自己的同性婚姻法案。

台灣立法院最初在2017年3月通過同性婚姻法案,當時中國大陸也出現了呼籲訂立同婚法的聲音。

不過,由於北京與台灣之間的緊張關係,官方評論已經聲稱,台灣的這一法案是台灣領導人蔡英文作出的一個政治舉動,為的是凸顯台灣的民主、自由和人權與北京的嚴密控制有所不同。

中國當局經常批評蔡英文不回答有關她的政府將台灣視作中國的一部分還是獨立國家的問題,而官方媒體則對她領導下的任何措施作出批評,指那是為了顯示兩岸的不同。

音頻加註文字,台灣同性婚姻

刪除「不雅」內容

過去五年,北京對同性戀的態度越來越開放。

它意識到,對同性戀權益採取更接納的態度,某程度上有助於解決中國性別嚴重不平衡帶來的不滿——由於很多人在「一胎政策」下選擇不生育女孩,令中國目前的男性比女性多出幾百萬,從而令國家面對巨大的兩性婚戀危機。

不過,這又並不意味著,政府不會擔心同性戀權利推廣可能傷害傳統的家庭價值觀。

據一些被廣泛記錄的事件顯示,中國媒體對同性戀內容的審查以及對相關個體的懲罰引發了反彈。

2018年4月,新浪微博曾短暫清理與同性戀有關的內容,在受到廣泛批評之後取消了這一審查行動。

之後的那個月,全國網絡電視平台芒果TV在播放歐洲歌唱大賽(Eurovision)時對畫面中的彩虹旗作了模糊處理,引發了激烈批評。

11月,一名耽美小說作者因為在作品中描寫男性之間的性愛行為,被以「製作、販賣淫穢物品牟利罪」判處入獄10年。

同性題材內容成為令中國當局頭疼的一個難題,對於什麼會被認為可以接受,什麼可能被定義為「有害」和「不雅」,它只能有模糊的定義。

「愛就是愛」

台灣的同性婚姻法案的通過當天正值5月17日,即每年的「國際不再恐同日」(International Day against Homophobia, Transphobia and Biphobia)。這幫助了中國媒體在不提及台灣的同時又顯示他們對同性戀持開放態度。

包括新浪新聞在內的媒體,都強調了大體上對於恐同的不容忍態度,這一點在避免得罪政府的前提下又得到了讚譽。

數以十萬計的社交媒體用戶也得以在沒有審查風險的情況下使用「#5·17國際不再恐同日#」的話題標籤。

不過,雖然官方媒體對於台灣的同性婚姻法案作低調處理,但是仍然未有阻止數十萬用戶使用「#台灣同性可以結婚了#」的標籤。

而雖然話題標籤常常是在一些官方媒體的支持下得到廣泛傳播,但台灣同性婚姻法的通過,是因為活動人士和個人對此的接納和關注而成為了熱點。

由於過去對網民噤聲的嘗試都遭遇了強烈批評,這一次的中國社交媒體用戶已經能夠沒有障礙地將他們的頭像改成彩虹旗和轉發「Love is Love(愛就是愛)」的口號,並且以前所未見的強度進行傳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