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皮书》:2颗星的奥斯卡“最佳影片”

  • 卡琳·詹姆斯
  • (Caryn James)
(Credit: Universal Pictures)

图像来源, Universal Pictures

意大利裔美国人托尼‧瓦莱隆加(Tony Vallelonga)是一位脾气暴躁的夜总会保镖。唐·雪利(Don Shirley)是名受过高等教育的黑人钢琴家。众人所熟知的“雪利博士”擅长弹奏肖邦的曲子,而“肖邦”这个名字从瓦莱隆加的口里说出来,听起来却像带有意大利口音“乔潘”。就是这么迥异的两人在1962年的纽约相遇了。为了在种族隔离的美国南部钢琴巡回演奏会的顺利举行,温文尔雅且沉稳安静的雪利雇佣了无礼邋遢且喋喋不休的托尼作为司机,并为他提供强有力的保护。或许只有那些以前从未看过电影的人,才会看不出这部拥有天生冤家人物模式的兄弟情喜剧类公路电影是奔着什么而来的。

幸运的是,《绿皮书》(Green Book)中有维果·莫滕森(Viggo Mortensen)饰演托尼,马赫沙拉·阿里(Mahershala Ali)饰演唐‧雪利,两位演员的表演非常出色。尽管电影剧情本身带着可预见性和明显的瑕疵,但他们两人的精彩表现使这部电影具有了很高的观赏性和娱乐性。《绿皮书》在多伦多国际电影节(Toronto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上赢得了观众奖,而这一奖项似乎在预告此片注定要获得奥斯卡提名,证明了一部其实并不是很好的电影也可以获奖。

莫滕森,凭借着啤酒肚和纽约布朗克斯口音,成功地化身为一个心地善良但举止粗鲁的角色。他的出色演技让托尼这个角色看上去既温暖又有趣,电影中他把整个大比萨饼分两半折起,就像吃三明治一样。观赏电影时大家很容易忽略一个事实,那就是这个角色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典型的油嘴滑舌的意大利裔美国人。他是个不起眼的骗子,外表是一个粗鲁硬汉,但骨子里却是一个顾家的男人,有个细心体贴又比他聪明的妻子,喜欢与亲戚们围坐餐桌吃意大利面。

在电影开始的一幕中,托尼也暴露出他是一个潜意识的种族主义者,当两个黑人工人离开厨房后,托尼拿起他们喝过的玻璃水杯扔进了垃圾桶。当然,这部电影最终会解决这个问题。《绿皮书》的剧情有时就和托尼一样在不知不觉中即陷入了人们认为它试图打破的刻板模式之中。

这部电影是根据真人真事改编的,剧本是由现实生活中托尼的儿子尼克·瓦莱隆加(Nick Vallelonga)写的。这个故事主要是围绕托尼所写,因此经常从他的角度讲述故事。

保守老套的唐·雪利是一个不那么浮华的角色,尽管他第一次面试托尼来做司机的工作时,在卡内基音乐厅(Carnegie Hall)上方的公寓里,他穿着一件白色和金色相映的非洲长袍,坐在一张王座状的椅子上。在路上,两个人一开始都十分不满对方,但不久他们的关系开始缓和,雪利还帮托尼写了封比较浪漫语法正确的信给他的妻子。

唐利里会说几种语言,拥有高等学历,并通过表演一种令人喜爱的经典与流行相组合的音乐来展现他非凡的才能。他在任何方面都是非凡的,但剧本只是暗示了他角色的多面性,并用一个瞬息即逝的场景揭示他是一位同性恋者。

阿里的演技是如此有力,他只需一个眼神就可以传达出角色内心深处的情感和思虑,甚至展现出了剧本没有成功描绘出的一个角色。“尊严总是占上风的”,这是他告诉托尼的一句话,这句台词解释了唐·雪利行为举止克制而矜持是为了防御这个充满着侮辱不尊的世界。这部电影最令人大开眼界的是揭露了1960年代初期仍盛行在美国南方日常生活中的种族主义。唐·雪利递给托尼一本小册子,名为《黑人驾车旅行指南》,这是一本当年指示黑人旅行者如何寻找只接待接待黑人的酒店和餐馆的真实手册。在一个令人痛心的场景中,警察要求托尼和唐·雪利靠边停车,因为当地法律禁止黑人在天黑后外出。

但就连阿里也只能帮助这部电影提升到这个地步。托尼在影片中假设身为黑人的唐·雪利一定喜欢炸鸡,然后在得知这种刻板印象并不适用于唐·雪利后,反而教他如何欣赏炸鸡。在这不禁想问,如果这部电影想要打破老套的刻板印象,那为何又要将它重新组合起来呢?

导演法雷利(Peter Farrelly)和他的弟弟制作了无数的喜剧,其中包括《阿呆与阿瓜》(The Dumb And Dumber)和《我为玛丽狂》(There's Something About Mary)。如今由他个人制作的喜剧电影,似乎并没有偏离惯用的模式,即电影的每个节点都安排了喜剧情节。这部电影不可避免地陷入一个讲述两个男人之间的兄弟情谊的剧情套路,要让现实中不太可能成为朋友的两位主角在银幕上结成生死兄弟。

莫滕森和阿里的精彩演出令人赏心悦目,但《绿皮书》电影本身只能说是老调重弹,不痛不痒。

★★☆☆☆

请访问 BBC Culture 阅读 英文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