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抗议:艺术如何成为一种武器

  • 薇薇恩·周
  • Vivienne Chow
艺术品

图像来源,Getty Images

香港特首林郑月娥的脸正在崩解。她一只眼珠从眼眶中脱了出来, 左下巴被扯掉一块肉,身穿黑衣戴黄色安全帽的抗议者踩在她的头顶上,在她额头上悬挂一条“香港加油”的横幅,还用扩音器塞进她的耳朵大声呼叫。

,

图像来源,(Credit: Elyse Leaf)

图像加注文字,插画家兼设计师Elyse Leaf在抗议者走上街头的2019年7月创作了这幅香港特首林郑月娥的头像画。

这是26岁的插画师兼设计师Elyse Leaf创作的一个虚构场景,她以绘画来表达自己的愤怒和无力感。香港这年6月爆发了争取民主的抗议活动, 导火线是现已撤销的送中引渡条例,一个月后的7月,Elyse Leaf完成了这幅创作。 她说:“我这一生人从来没有对一个人感到如此难以形容的愤怒,这个人就是林郑月娥。”

Elyse Leaf这幅绘画传达出正在进行的这场抗议活动的著名口号“兄弟爬山, 各自努力”的精神。这幅画随即成为网上疯传的其中一幅数字海报, 并被人制作成贴纸在街头散发给参加抗议活动的游行人士。 然后,这些贴纸海报贴在了街头巷尾,最后街头贴上这些海报的情景被拍摄成照片又在社交媒体上分享传播。

Elyse Leaf这幅作品是推动香港抗议活动的艺术创作从线上开始,再到线下然后再上线,循环往复的众多例子之一。这些创意作品借鉴流行文化和美术,首先在数字领域传播抗议活动的意识形态。然后通过社交媒体、加密信息平台Telegram和苹果的蓝牙隔空投送(AirDrop)进行传播。 随后作品又进入实景现场,成为街头抗议者高举的抗议海报或街头的抗议性表演,从而把街头公共空间变成画布或艺术画廊。而这些充满艺术创作的街景图片会被再次传到网络空间,并通过社交媒体进一步传播。

。

图像来源,Getty Images

图像加注文字,港铁站的一堵墙变身为连侬墙。

香港艺术家和策展人卢乐谦(Him Lo)在香港的一个名为“艺术在公共空间”(Visual Art in Public Space)的小组讨论会上告诉我,“公共空间本身的转变就是艺术。我们对公共空间有了更多的想象,抓住此机会把公共空间变成艺术场所。”

被嵌入抗议运动的艺术

持续了整整6个月后,香港抗议活动仍在继续,形式也在不断演变。警方和激进抗议者之间的暴力冲突正在升级,因为当局采取了更强硬、更为高压的手段,而抗议者的回应也越来越咄咄逼人,香港这座城市处于动荡不安之中。

香港中文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李立峯教授告诉BBC文化频道,“这个运动需要大量的艺术创造力来维持,因此在这个过程中艺术创造力的出现是自然的。”

。

图像来源,Justin Wong

图像加注文字,漫画家黄照达的作品《处决》。其复制品上了连侬墙。

“如水而行”(be water)的抗议策略,是受香港功夫偶像李小龙那句著名的哲学名言启发而来,现是香港这次抗议运动游行者的基本原则。李立峯教授解释说,与香港过去的政治示威不同,比如2014年由政治领袖带头的抗议者占领特定地点长达79天的“雨伞运动”,这次抗议活动并不是单一的模式,方法“必须不断演变,不断有新的东西出现”。

以抗议艺术著称的香港艺术家黄国才(Kacey Wong)在“公共空间中的视觉艺术”论坛上说,由于抗议活动的流动性,与抗议活动相关的艺术也必须是流动性的。

数字制作的作品符合这一要求。抗议艺术、绘画、动画短片和无名者创作的宣传海报在网上广泛传播,比如受到日本动漫启示而获得灵感的一些作品。还有一位匿名艺术家Harcourt Romanticist为反送中抗议运动创作的一幅著名作品,是参考法国画家德拉克罗瓦的名画《自由引导人民》。此外还有香港漫画家黄照达和居住在澳大利亚的中国政治艺术家巴丢草等专业艺术家的作品,这些充满创意的艺术作品最终都贴上连侬墙,成为实体艺术作品。

李立峯教授解释说,除了艺术作品,抗议活动还采用了其他新形式,以吸引全世界的关注,比如众筹500多万港元(合48.6万英镑),在世界各地的报纸上刊登精心设计的广告,以便在G20峰会之前向全世界传播香港的抗争信息。

。

图像来源,Getty Images

图像加注文字,政治漫画家巴丢草手持一面受香港连侬墙启示而创作的旗帜。

李立峯教授补充说,抗议示威者非常清楚艺术的表述元素可以把一场集会变成一个具有持久影响力的激励人心事件,因此有8月23日在象征香港精神的狮子山上手拉手组成人链,以及在香港的购物商场高唱抗议歌曲,比如《愿荣光归香港》这一首歌。这首歌网友用数个星期创作出来,迅即唱遍全港,成了这座城市的民间国歌。他说,“这些象征性的图像和艺术有助于巩固我们对这些事件的理解。”

“艺术是一种武器”

黄国才也加入了歌唱抗议活动。在一次示威集会中,他假扮成香港防暴警察速龙小队的成员。这只防暴警察部队曾冲入港铁太子站毒打示威者和市民,施暴过程被摄录机拍摄到。一开始示威者被黄国才的外表吓到,但很快放松下来。黄国才像指挥家一样挥动着手中的发光警棍,带领示威者跟随他扩音器播放的音乐一起歌唱。

黄国才说,“在危机时期,我们需要有人倾听到我们的呼声。”

卢乐谦也同样渴望他的声音能传达出去。他承认, 当他目睹这个城市变成一个战场,内心感到非常愤怒,尤其是在11月中旬,当几所大学校园被防暴警察包围之时。他用从冲突现场收集的催泪弹壳制作了一个名为“香港原罪”的装置艺术作品。这个作品在香港展出时,被警方拿走了弹壳,理由是拥有武器和弹药是违法行为。

。

图像来源,Getty Images

图像加注文字,抗议者在香港的狮子山上组成人链,用LED灯砌成Free HK的口号。

卢乐谦告诉BBC文化频道,“作为一名艺术家,如果我想表达我的信息,我有不同的武器,比如绘画、诗歌或其他媒体。有些人可能认为这些武器很微弱,但这是我们需要传达给人们的信息:除了勇武抗争,我们还有其他选择。”

越来越多的艺术家开始用他们的艺术作品来参与抗议,但迄今为止只有少数艺术家的作品在当地展出。黄照达和卢乐谦的一些作品曾在一个名为《流水与飞灰 •·创意进化/革命》集体展览中展出,这是巴黎第一个专门展示2019年香港反送中运动的抗议艺术作品。

这场展览让那些匿名的画家、设计师和艺术家的创作成果备受关注,他们是香港抗议活动的主要推动者。黄照达解释说,当无名的创意者和抗议者隐藏他们的身份时,他们共同形成了一个新的身份,创造了一种以前不存在的团结和流动感。卢乐谦说,艺术家是一场政治运动的一部分,这场运动正在演变成一场重塑香港身份、保护香港灵魂的斗争。

。

图像来源,Kacey Wong

图像加注文字,黄国才的抗议作品之一《盾牌》。他说,归属于抗议的艺术应该是流动性的。

Elyse Leaf解释,这次抗议是无名艺术家能够展示他们在工作中无法展示的艺术才华的机会,因为他们工作服务的客户很保守。她提到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也是设计师,甚至是广告公司的老板。

她说,“香港人从来没有这么团结过。他们尽最大努力表达自己的心声,创造性地传播信息。以前,我爱香港不深,我一直想离开香港。但现在我只想赢得这场战斗。这些人把我们香港的家搞得一团糟,我们不能听之任之。”

访问 BBC Culture 阅读 英文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