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世界最長的鐵路隧道在瑞士建成

  • 琳娜·澤爾多維奇
  • (Lina Zeldovich)
Parallax story 8 隧道系統

圖像來源,Lina Zeldovich

圖像加註文字,Parallax story 8 隧道系統

頭戴橙色安全帽,身穿配有反光帶的亮綠色背心。此時此刻,我正站在瑞士戈特哈德隧道(Gotthard Base Tunnel)嶄新的鐵軌旁邊——這是全世界最長的鐵路隧道。它於6月開放,12月11日正式運營。這條隧道在阿爾卑斯山聖戈特哈德山脈開鑿,它將連接瑞士南北兩半部分——高速客運火車能夠以最高155英里的速度通過這裏。

事實上,阿爾卑斯山就在我們頭頂——它的高度超過6,000英尺,山體由堅硬的岩石組成,白雪覆蓋的山頂聳入雲霄。我面前則是長達數英里的鐵軌,它們反射著周圍的些許微光鋪在成千上萬塊水泥"枕木"上——這是一種用於支撐鐵軌的長方形石塊。"當建築團隊鋪好最後一根枕木時,我們都歡呼雀躍。"我們的嚮導阿洛伊斯·比西格(Aloise Bissig)是隧道施工團隊的一員,他用德語向我介紹,然後由艾娃·普蘭克(Eva Plank)翻譯,"每一根枕木都必須手工打磨,因為只有人手的敏感度才能勝任這項工作。"

這段35.5英里的隧道號稱能給歐洲貨運行業帶來一場革命,因為它將把荷蘭鹿特丹和意大利熱那亞兩個歐洲最大的港口連接起來。阿爾卑斯山高速公路每年因此減少的卡車通行量100萬輛次。

現在,當火車蜿蜒穿過一系列之字形的小型隧道時,難免要經過許多上下坡,加大電力消耗。瑞士交通系統(Swiss Travel System)首席執行官莫魯斯·勞伯(Maurus Lauber)表示,把火車拉上山需要一對火車頭,而且要消耗很多能量。

但戈特哈德隧道卻可以直接穿越崇山峻嶺,而不必反覆上下坡。按照工程師的說法,整個隧道實現了"平軌",再也不需要翻山越嶺,因而降低了能耗。

與瑞士的很多東西一樣,整個隧道都是"幹實事"的縮影。

瑞士是一個多民族國家,共有26個州,德語、法語、意大利語和羅曼什語(一種起源與羅馬帝國的拉丁語)在這裏混雜。在當今這個政治割裂的世界裏,瑞士整個國家卻很擅長"幹實事"——不僅如此,不同民族的人都會團結一致完成任務。

* * *

魔鬼橋

圖像來源,Lina Zeldovich

圖像加註文字,魔鬼橋
戈特哈德隧道

圖像來源,Lina Zeldovich

圖像加註文字,戈特哈德隧道
戈特哈德隧道

圖像來源,Lina Zeldovich

圖像加註文字,戈特哈德隧道
戈特哈德隧道

圖像來源,Lina Zeldovich

圖像加註文字,戈特哈德隧道

這條隧道不僅體現了瑞士人的團隊精神,也為大型基建項目樹立了榜樣。

戈特哈德隧道需要穿過堅硬的岩石——據項目總監馬丁·比蒂科費爾(Martin Bütikofer)介紹,其中總共包括73種不同類型的岩石,目前都在瑞士交通博物館展出。

所以,需要借助巨大的金屬輪子來開鑿這些岩石。4台隧道掘進機(TBM)從4個不同的地方同時開鑿,最終必須完美對接,整個過程必須高度精凖。比西格滿懷自豪地告訴我,4台隧道掘進機最終剛好在目標地完美對接。

這些機器每台都長達三分之一英里,它們利用直徑31英尺的輪子穿鑿岩石,然後把開鑿下來的碎石回收製成建築用的混凝土,同時用鋼板鋪平牆壁,每天掘進速度約為30英尺。

除了縮短距離外,戈特哈德隧道或許還可以發揮更大的作用,成為凝聚人心的文化力量。

* * *

在瑞士,德語、法語和意大利語同屬於官方語言,所有的海報和宣傳冊幾乎都會印有這三種語言。然而,儘管沒有一種通用語,瑞士公民依然擁有強烈的國家認同感。

"大致可以這樣概括瑞士人:他們說法語卻不想當法國人,他們說德語卻不想當德國人,而在意大利語區提契諾(Ticino),他們說意大利語卻不想當意大利人。"戈特哈德項目媒體關係經理塔比·曼多(Tabea Mandour)說,"我們都是瑞士人。"

曼多住在蘇黎世,他平日主要使用德語,但堤契諾官方旅行社的維羅妮卡·拉弗蘭奇(Veronica Lafranchi)也在阿爾卑斯山的另一端與他表達了相同的觀點:"我說意大利語,但我是瑞士人。"

日內瓦是法語區,來自當地旅行社Office du Tourisme du Canton de Vaud的安德里亞斯·班霍爾澤(Andreas Banholzer)解釋道,瑞士之所以成為一個國家,是因為所有公民都對該國的大事小情擁有話語權——包括戈特哈德隧道的建設,該項目的投票可以追溯到1992年。"我們會一起決定各種事情。"班霍爾澤說,"這是瑞士人之所以成為瑞士人的特質。"

勞伯則表示,瑞士人很早以前就懂得相互合作,彼此支持。

瑞士1291年建國時只有烏裏、施維茨、下瓦爾登3個州,他們當時在琉森湖附近的一個牧場舉行會議,同意共同對抗哈布斯堡王朝(Habsburg),後者試圖將阿爾卑斯地區納入自己的統治範圍。由於阿爾卑斯山區地形複雜、資源稀少、天氣莫測,使得這裏的人們學會了相互支持,也養成了細緻的態度和卓越的創造力,這裏的人們至今依然十分看重質量。

* * *

要將這個山區國家的各個部分連接起來,還要借助超凡的工程技術。

瑞士聯邦交通辦公室主任彼得·弗格里斯塔勒(Peter Fuglistaler)指出,瑞士人不太容易激動,但這條全球最長鐵路隧道的揭幕還是令他們興奮不已。

"國家鐵路公司是形成瑞士身份認同的因素之一。"他解釋道,"我們真的為這條隧道感到驕傲,這是我們工程實力和獨立地位的標誌。"

這種龐大基建項目往往耗資巨大、工藝複雜、進展緩慢,所以團結和合作對於順利完成這種項目至關重要。

"我們認為,這些機器就像蠶食山體岩石的蠕蟲。"翰蘇迪·哈格(Hansuedi Herger)說,戈特哈德隧道有一部分就在他居住的烏裏州施工。哈格很高興烏裏(德語區)現在與意大利的距離大幅拉近——乘坐火車只需要30分鐘,比之前的1.5小時大大縮短。"烏裏州首府阿爾道夫和堤契諾州首府貝林佐納就像姐妹城市。"他說。

曼多用德語將瑞士描述成"die Schweizisteine Willensnation",意思是"由人民意志聯合而成的國家"。歷史上,這個國家被聖戈特哈德山脈分成兩部分,而這條隧道終於打破了這種隔閡。

開鑿隧道非常艱苦,而且蘊含著很多危險,只有在溫暖的季節才能施工,因為那時的暴風雪和雪崩相對較少。以前,遊客和馬匹都要通過謝勒嫩峽谷(Schöllenen Gorge)穿越聖戈特哈德山,洶湧的羅伊斯河(Reuss)就位於這個陡峭的峽谷之中。為了穿越羅伊斯河,馬隊需要步行經過一座看似不可能建成的橋樑,而腳下就是又深又陡的峽谷。根據傳說,中世紀的技術不可能建成這樣神奇的橋樑,所以它肯定是由魔鬼建造的,因而取名"魔鬼橋"。

為了打破聖戈特哈德這個天塹的阻隔,瑞士在1882年建成了鐵路,又在1980年建成了一條公路隧道,但空氣污染的日益嚴重促使該國人民在1992年通過投票決定建設一條新的鐵路隧道。

現在,整個瑞士都期待著生活的方方面面能發生激動人心的變化。

曼多表示,蘇黎世與米蘭之間的線路非常繁忙,原本4.5小時的車程現在可以縮短約60分鐘。拉弗蘭奇預計,提契諾有望迎來大批遊客。另外,他們還考慮前往經濟更發達的德語區工作。班霍爾澤表示,即便法語區沒有直接跟這條隧道連通,但當地的旅遊業也有可能因此得到提振。

這條隧道似乎幫助瑞士打破了延續好幾個世紀的文化和交通障礙。"兩地之間一直都隔著阿爾卑斯山,"勞伯說,"但隨著戈特哈德隧道建成,路途將變得非常快捷。"由於景色更加優美的老路仍將繼續運營,所以,希望飽覽阿爾卑斯山美景的旅行者仍可從那裏通行。

由於不必再翻山越嶺,所以更多的貨運列車將以更快的速度運送貨物,耗費的能源反而比以前更少。弗格里斯塔勒表示,這正是瑞士送給整個歐洲的禮物。

"雖然我們從政治上並不屬於歐盟,但我們的實際行動卻表明我們的確是歐洲的一部分。"他說。這份禮物確實凸顯出瑞士的特質:這是一件大實事,也是整個瑞士齊心協力的結果。當然,整個建造過程也像瑞士鐘表一樣精凖無比。

請訪問 BBC Autos 閲讀 英文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