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被毛澤東稱為「第一等聖人」的魯迅

  • 嵇偉
  • BBC中文網記者
魯迅是中國近現代作家中被評價最高的人,但也是生前身後都不斷引起爭議的人。

圖像來源,

圖像加註文字,魯迅是中國近現代作家中被評價最高的人,但也是生前身後都不斷引起爭議的人。

今年9月25日是魯迅誕辰133週年紀念日,魯迅是中國近現代作家中被評價最高的人,但也是生前身後都不斷引起爭議的人。

曾經被中國人奉為神和聖人的中國前最高領導人毛澤東就把魯迅稱為「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毛澤東甚至在魯迅逝世一週年的紀念儀式上,把他稱為與孔子並列的「中國的第一等聖人」。

魯迅原名周樹人,1881年9月25日生於浙江紹興,21歲去日本留學學醫,後來改行從事教育和文學,希望以文救中國,辛亥革命後曾在南京臨時政府和北京政府教育部任職,並在北京大學和女子師範大學等校教課。

周樹人用「魯迅」的筆名在1918年發表了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第一篇白話小說《狂人日記》,該小說被稱為「奠定新文學運動的基石」,他本人也成為「五四」新文化運動的主將。

但是近年來魯迅在中國「第一等聖人」的地位卻大為下降,最明顯的表現是自2009年起,魯迅的文章在中國中小學語文教材中大量減少。

據中國媒體的報道,中國大陸的中小學生中流行一句話:一怕文言文二怕寫作文三怕周樹人。分析人士也指出,時代不同了,魯迅「橫眉冷對千夫指」的代表形像,讓今天的年輕人感到更多的是害怕,而不是敬仰。

不僅許多學生不喜歡讀魯迅,稱魯迅的作品文字晦澀,看不到希望,讓人壓抑,就連一些教語文的老師也說,魯迅作品「幾乎快成了中學語文教學的一塊雞肋」。

事實上,多年來一直有很多人認為,如果魯迅活著,一定會在1957年被打成右派分子,或者在文革中被紅衛兵打死。而毛澤東之所以把魯迅推上「中國第一等聖人」的地位,完全是為了利用已經去世的魯迅的思想和作品,來為他自己和中國共產黨的政治和統治服務。

那麼被毛澤東稱為「文化革命的旗手」、「空前的民族英雄」以及「中華民族新文化的方向」的魯迅和他的文章,究竟是因為時代不同而減少了意義呢,還是過去幾十年來對魯迅和魯迅作品的評價確實都太過誇大了呢?

是「聖人」還是「誤入歧途」?

被譽為上世紀八十年代以來中國最具代表性的人文學者之一、老北大精神的傳承者北大教授錢理群在接受BBC中文網記者的採訪時說,他個人認為,毛澤東對魯迅的評價還不夠高。

多年來研究魯迅,並著有多部專門著作的錢理群教授說,魯迅是一位作家,也是一位思想家,他的特點是既有原創性,也有源泉性,他是中國民族文化的源泉之一。

錢理群同意毛澤東把魯迅與孔子相提並論的說法,他認為,魯迅對於中國的意義,就像莎士比亞對於英國、托爾斯泰對於俄國、歌德對於德國和泰戈爾對於印度的意義一樣偉大。

著名社會學家、上海大學教授朱學勤在接受BBC中文網記者的採訪時卻認為,毛澤東對魯迅的評價過於誇張,因為魯迅後期成為左翼文學家,其實是他的一種「誤入歧途」的選擇。

朱學勤教授說,反思當年魯迅走過的路,他在上海被左翼文學青年包圍,先做左聯的盟主,後來又陷入左聯的宗派糾紛,導致他當時的思想和文學成就都大大退化。

從20世紀整個知識分子思想史的角度看,魯迅後期的選擇為後來人留下的更多的是負面教訓,因為作為左翼文學家,他當年傾慕蘇聯和極左的社會主義理想,實際上顯示了在20世紀知識分子的錯誤選擇方面,魯迅也未能免俗。

因此朱學勤認為,雖然今天不應該苛指魯迅當年的選擇,但是今天的中國人沒有必要走同樣的路,從這個根本的意義上說,朱學勤教授堅決不同意毛澤東的「魯迅的方向就是中華民族新文化的方向」的評價。

中國作家、網絡時評人程江河在接受BBC中文網記者的電郵採訪時指出:「魯迅先生的批判精神,對中國年輕人的影響恐怕並沒有我們想像中的那麼大。」

程江河認為,把「無產階級文學家」這個頭銜加在魯迅身上並不確切。首先,魯迅並非一個無產者,拿著國民政府的俸祿,衣食無憂,按現代語講是一個體制內的人;其次,魯迅看到了社會黑暗、揭露了社會黑暗,但只不過是一個《徬徨》者,從始至終的文章裏都沒有流露出無產階級和社會主義這一方向。

生前身後的爭議

對於魯迅這個人,他生前不僅受到右翼人士的攻擊,就是左聯內部也有包括郭沫若在內的許多作家和革命者對他有頗多意見,甚至還有辱罵,但是很少有人敢貶低魯迅雜文的藝術性和魯迅的「硬骨頭」。

近年來魯迅的作品在中小學教科書中逐漸減少,許多人認為這是魯迅在中國的「神聖」地位越來越下降的標誌,但是在錢理群教授看來,這種現象是正常的狀態,他稱魯迅的作品是「長銷書」,而不是「暢銷書」。

錢理群教授還舉例說,即便在今天中國讀魯迅作品的人沒有過去多的情況下,《北京日報》所作的一項調查結果卻顯示,現在中學生最喜歡的課外閱讀作品第一是《史記》,第二是《論語》、《魯迅全集》、《三國演義》和《紅樓夢》,可見魯迅還是深受年輕人愛戴的。

但是網論時評人程江河認為,雖然魯迅作為一位批判現實主義的文學家,以他犀利的筆鋒、不屈的性格、愛憎的分明,成為偉大的無產階級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中國文化革命的主將。

但是他認為魯迅對中國文學的影響是非常有限的,人們只是從魯迅的文章裏讀到點批判精神,並沒有把這種精神應用於自己的文學創作中,並加以發展。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有影響力的批判現實主義文學作品寥寥無幾,便是最好的證明。

著名社會學家朱學勤教授雖然反對「神話」魯迅,但對魯迅的雜文很推崇,朱學勤說,魯迅雜文的文學性很強,筆鋒尖銳,表達乾脆,魯迅同代的作家中寫雜文的很多,但是在文學成就上很少有人超過他,後來的作家、雜文家就更不能相提並論了。

朱學勤教授還指出,魯迅「基本上」不與權勢者合作的精神,值得所有中國知識分子學習,尤其在中國知識分子普遍患有「軟骨病」的今天,讀一讀魯迅當年是怎麼「橫眉冷對千夫指」的,仍然具有很大的意義。

(責編:尚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