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貿易戰:中國宣佈對美反制措施 巨額關稅誰買單

Signs with the US flag and Chinese flag are seen at the Qingdao free trade port area in Qingdao in China's eastern Shandong province on May 8, 2019.

圖像來源,Getty Images

5月13日周一晚間,中國國務院關稅稅則委員會辦公室宣佈,對已加徵關稅的600億美元清單的部分美國商品,分別加徵25%、20%或10%的關稅。此前加徵5%關稅的稅目商品,將繼續加徵5%關稅。

受此消息影響,北美股市開盤暴跌。紐約油價跟隨美國股市走勢,因中美貿易磋商情勢急轉直下引發投資者恐慌,他們早盤推高油價,因擔心據報幾艘油輪在中東遭到破壞性襲擊可能導致供應受擾。

油價受到股市和其他風險資產重挫打壓,因中美貿易戰升級促使投資者紛紛轉向美債等避險資產。

投資者擔心,全球最大的兩個經濟體之間的貿易戰可能進一步升級,導致全球經濟脫離正軌。

美國商務部宣佈,將六家中國科技實體、一家巴基斯坦公司及五家總部設在阿聯酋的公司加入出口管控實體清單,禁止向這些公司美國敏感技術產品及其他商品。

在美國5月10日開始對中國2000億元美元商品加徵關稅後,中國表示將進行反擊,但反制措施一直未公布。

中國表示,新加徵關稅將從今年6月1日0時起實施。關稅稅則委員會稱,此舉是對「美方單邊主義、貿易保護主義」的回應。

與此同時,中國央視《新聞聯播》節目播出時,男主持人康輝用1分30秒口播中方對中美貿易戰的立場,而外界認為這一表態頗為強硬。

康輝在《新聞聯播》中表述,「對於美方發起的貿易戰,中國早就表明態度:不願打,但也不怕打,必要時不得不打。面對美國的軟硬兩手,中國也早已給出答案:談,大門敞開;打,奉陪到底。 」

中美貿易戰硝煙四起

圖像來源,Getty Images

圖像加註文字,中美貿易戰硝煙四起

中共黨媒《環球時報》總編輯胡錫進在推特上表示,中國或將停止購買美國農產品及能源產品,減少波音訂單量及限制美國對中國的服務貿易。他還表示,一些中國學者正在討論拋售美國債券的可能。

據法新社報道,波音一位發言人稱,該公司對中美達成貿易協議「有信心」,相信兩國達成的共識會有益於中美消費者與製造商。

美國商務部聲明指出,六家中國企業中有四家試圖採購原產自美國的產品,這些產品可以支持伊朗生產大規模武器與軍事項目,但違反美國出口管制規定。另有兩家企業參與美國管制技術的出口,且曾將相關技術轉交至中國人民解放軍下設機構。

中國具體措施出台之前,美國總統特朗普在推特上表示,中國「不應該反擊」。「這樣只會更糟,」他稱。

中國反制措施公布後不久,美國股市開市。截至北京時間22點15分,道瓊斯工業指數開市後跌落超過569點,跌幅達2.1%,標普500跌幅近2%,納斯達克指數下跌2.9%。

歐洲股市同樣低開,倫敦富時100指數下跌超過0.6%,德國DAX與巴黎CAC指數均下跌超過1%。

上周五,美國正式把去年九月對中國價值2000億美元商品的徵稅幅度從10%提高到25%,休戰數月的中美貿易戰戰火重燃。中國國務院副總理劉鶴在美國提高關稅的前一天開始與美方進行第十一輪中美貿易談判,而雙方未能就這次加稅達成一致,但同意繼續對話。

此前外界一度認為,兩國接近達成貿易協議。但特朗普本月初突然表示,中國刪去了原有協議草案的許多內容,中國人需要為此付出代價。

去年9月,美國開始對價值2000億美元的中國輸美商品徵收10%的關稅,外界視其為中美貿易爭端升級的標誌;今年2月,特朗普宣佈推遲原定將10%的稅率提升到25%的計劃,向外界傳遞兩國談判進展順利的信號;5月,特朗普突然提高這一稅率,讓劇情再次反轉,一掃市場的樂觀情緒,中美股市出現大幅震蕩。

誰將為這些突然而至的關稅買單?各方看法不盡相同,甚至在白宮內部,也迅速展現出分歧。

全部由中國買單?

上周五,特朗普在推特上稱,對於中美貿易談判,沒必要著急,因為對2500億美元中國商品所徵的25%關稅,將由中國支付。「這些巨額資金將直接到美國財政部。」按此理解,中國似乎是關稅的買單者,而美國是受益方。

不過,關稅不同於個人所得稅那麼簡單——稅單來了,照單繳納,錢進入財政。過高的關稅將影響貨物的流向,2500億美元商品中,很多貨物可能因為關稅上漲而根本不會流入美國,徵收的關稅也就無從談起。

特朗普的核心幕僚、白宮經濟顧問庫德洛(Larry Kudlow)跟總統唱起了反調。上周日,庫德洛接受福克斯新聞採訪時承認,任何從中國購買商品所附加的關稅,事實上是美國公司在買單。而且,如果這些公司把上漲的成本傳遞到商品的售價上,那麼美國消費者也將為此買單。

貿易戰進程

每戶美國家庭每年多花767美元

國際貿易顧問公司Trade Partnership的一項研究估計,關稅可能使普通的美國四口之家每年多出767美元的花費。根據牛津經濟研究院的預估,到2020年底前,關稅還可能導致20萬個工作崗位流失。

對於由關稅帶來的成本上漲,美國零售商可以選擇自己消化,也可以選擇通過更高售價的方式傳遞給消費者,或者要求中國供應商降低價格,以及在關稅政策生效前大幅增加進口。

但關稅從10%突然增加到25%後,消化提高的成本變得越來越難,使零售商不得不將增加的成本轉嫁給消費者。

對於不少美國公司而言,選擇中國以外的供應商並不容易。密西根州安娜堡汽車研究中心的克里斯汀·德思科(Kristin Dziczek)稱,對中國汽車部件徵收更高的進口關稅,將令在美生產的汽車平均每輛增加約190美元成本。「大多數的成本將由消費者負擔,」並稱與關稅相關的高成本,可能導致美國銷量減少66,000輛。

汽車商和供應商正把供應至美國的零部件與機械品的製造地從中國移往其他地方。但是,「沒有一個地方具備中國那種規模的未充分利用產能」來迅速接手生產。

z

圖像來源,Getty Images

路透社稱,商店和線上的標價不會立即受到影響。由於訂單從與供應商交涉到製造、運送到美國港口、再到零售商上架有一段前置時間,消費者目前暫時還不會有切身之痛。該社援引美國業內人士稱,前置時間至少要90-120天...因此可能要三、四個月後才會反映在新價簽上。

不過庫德洛也表示,關稅將也對中國的經濟產生影響,因為更高的成本會使美國降低對中國產品的需求。

「雙方都會因此承受痛苦。」庫德洛稱。

更多美國分析人士表示,關稅爭端長期將對中國產生更嚴重的影響。美國投行B. RILEY FBR董事總經理兼首席全球策略師馬克·格蘭特(Mark Grant)稱,如果兩國政府能夠解決對兩國都有意義的問題,那麼與中國之間的潛在貿易協議將是積極的。如果不能,對美國來說將是輕微震動,對中國而言則是真正令人擔憂的問題。坦率地說,美國可以承受「達不成協議」的後果,中國也可以,只是承受力不如美國強。中國未來道路上的攔阻索將會收緊,脖子上的帶子將會收緊。

z

圖像來源,Getty Images

儘管上周在華盛頓進行了為期兩天的談判,但沒有跡象表明,雙方有解決分歧的跡象。庫德洛稱,問題的關鍵在於北京方面不願意將談好的協議放入法律條款之中。

貿易談判將在北京繼續,庫德洛表示,有「很大的可能性」特朗普和習近平將在六月末於日本召開的G20峰會上見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