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逃犯条例:特朗普与美国国会均打破沉默

香港反逃犯条例示威

图像来源,Getty Images

继美国国务院对香港修订《逃犯条例》表示“严重关切”,总统特朗普和国会都相继打破沉默。

6月12日在白宫被记者问到香港的大规模示威时,特朗普表示:“那真的是很大的示威。那真的是一百万人……那是我见过最大的示威。”他反复说,他相信参与人数是超过百万人。

在记者的追问下,特朗普始终未具体说明美国的立场。“我希望对中国和香港来说,所有事情都能解决。我相信都会解决的。”

特朗普

图像来源,Getty Images

图像加注文字,特朗普表示:"那真的是很大的示威。那真的是一百万人……那是我见过最大的示威。"他反复说,他相信参与人数是超过百万人。

“我本希望总统能够清楚说明,他跟香港人民站在一起。”美国民主党籍国会众议员麦戈文(Jim McGovern)接受BBC中文采访时说。

他透露,美国国会将会发声支持香港示威群众,谴责港府不顾香港人民意愿、强制仓促通过逃犯条例。

跳过 Twitter 帖子, 1
允许Twitter内容

此文包含Twitter提供的内容。由于这些内容会使用曲奇或小甜饼等科技,我们在加载任何内容前会寻求您的认可。 您可能在给与许可前愿意阅读Twitter小甜饼政策隐私政策。 希望阅读上述内容,请点击“接受并继续”。

结尾 Twitter 帖子, 1

“美国与香港人民站在一起”

麦戈文说,在华盛顿时间12日下午或13日上午,两党议员将重新提出《香港人权及民主法案》,该法案将提高评判香港是否享有充分自治的标准。

麦戈文表示,美国国会已目睹香港情势的紧迫性,认为香港民主已迅速恶化。参众两院、民主共和两党多位议员就这一立场达成共识。早前,众议院议长佩洛西和参议院多数党领袖麦康奈尔皆发表声明,谴责“危险的”逃犯条例。佩洛西的声明写道:“美国与香港人民站在一起。”

佩洛西

图像来源,Getty Images

图像加注文字,美国众议院议长佩洛西
línea

国会重提《香港人权及民主法案》,意味着什么?

BBC中文驻美记者 冯兆音

美国国会即将提出的《香港人权及民主法案》并非一个全新的法案。在2017年,国会跨党派议员就曾经提出过一个该法案的版本。

其中载明,在美国制定任何给予香港不同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待遇的法律和协议前,国务卿需要向国会确认“香港享有充分的自治”。除此之外,国务卿每年都要向国会报告涉及美国利益的香港情况。

这一条文把主动权交予国务院。不过,何为“充分自治”呢?这一提案并未说明具体评判标准。2017年的这一版本在参众两院都只被提出,未经过所属委员会和国会全体投票,并未正式成为法律。

在大批香港市民上街抗议、警民爆发暴力冲突之后,外界估计国会此时会对《香港人权及民主法案》加以更大关注。然而,美国的立法程序旷日持久,提案首先要通过相关委员会的讨论与投票,再到参众两院投票。是否能通过成为法律,目前还言之尚早。

línea

香港的“颜色革命”?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耿爽11日回应称,美方对修例发表不负责任的错误言论,对香港事务不停说三道四,中方对此表示强烈不满。

香港媒体HK01引述政府消息人士称,香港政府内部研判,示威约有四万人参与,港府将其定性为“一场由外国策动的颜色革命”,因此对《逃犯条例》修订决不让步。

林郑月娥

图像来源,AFP

图像加注文字,香港行政长官林郑月娥

中国官媒《环球时报》总编胡锡进在推特上有类似的表态,认为“西方人”鼓动了类似颜色革命的“反送中”示威。

跳过 Twitter 帖子, 2
允许Twitter内容

此文包含Twitter提供的内容。由于这些内容会使用曲奇或小甜饼等科技,我们在加载任何内容前会寻求您的认可。 您可能在给与许可前愿意阅读Twitter小甜饼政策隐私政策。 希望阅读上述内容,请点击“接受并继续”。

结尾 Twitter 帖子, 2

麦戈文对BBC中文表示,他认为这番表述是中国政府的宣传煽动。“没有外部力量可以鼓动一百万人上街。这是源自于香港的本土运动。”

line

香港《逃犯條例》修訂爭議時序

台灣通緝懷疑在台灣殺人的香港男子

图片版权 BBC

台北地方檢察署正式通緝香港男子陳同佳,指他同年2月在台北殺害一起到當地旅行的女友潘曉穎,但因為香港和台灣沒有引渡協議,無法向香港申請將他引渡返回當地受審。

被害人母親召開記者會

香港立法會議員與台灣殺人案受害者的母親一起召開記者會。受害者母親說她希望香港可以修改法例,堵塞漏洞。

香港政府公開修法建議

图片版权 BBC

香港政府正式宣佈提出修改《逃犯條例》和《刑事互助條例》,當中刪除原有條文訂明引渡法例不適用於中國大陸、澳門和台灣的限制引來外界關注。

台灣發聲

图片版权 CNA

台灣陸委會表示,不同意香港政府以「一個中國」為前提修改引渡法例,以此與台方交涉。

香港大律師公會批評修例建議

香港大律師公會發表聲明,批評政府曾經承諾「不會在沒有詢問公眾」就跟中國大陸商討引渡協議,而政府的修例建議違反這個承諾。

香港政府第一次修改修法建議

图片版权 Getty Images

香港保安局局長李家超宣佈,刪除修訂中九條可引渡罪行,涉及逃稅、 公司法、環保等罪名,中國大陸等司法管轄區不能以這些罪名為由,要求香港引渡嫌疑犯。

首次遊行

图片版权 Reuters

香港公眾首次舉行反對修例建議的遊行,舉辦方表示約1.2萬人參加。銅鑼灣書店原店長林榮基也有參加,他早前被中國政府指控「非法經營罪」,他說修訂如果通過,中國政府就有充份理由引渡他回中國大陸受審,因此他在修訂通過前離開香港。

修例建議開始立法程序

图片版权 Getty Images

香港立法會為修例建議進行首讀和二讀,開始立法過程。立法會依例中止待續(暫停全體會議二讀),先成立法案委員會詳細審議。

英國議會發聲

图片版权 Getty Images

英國議會下議院外交事務委員會發表報告,指出修例等爭議會削弱香港的自治權,令它從「一國兩制」變成「一國一點五制」。

銅鑼灣書店原店長抵達台灣

图片版权 Reuters

林榮基抵達台灣,準備在當地定居,獲臨時簽證一個月,之後獲台灣當局延長。

第二次遊行

图片版权 Getty Images

反對修訂建議的團體舉行第二次遊行,主辦方說有13萬人參加。遊行前數天,香港法院判處數名「佔領中環」運動發起人監禁,遊行發起人認為判決令更多人決定參加示威。

陳同佳洗錢罪成

台灣殺人案的嫌疑犯陳同佳因為洗錢罪成,被法庭判處監禁29個月,扣除已監禁的時間,預計他將會在2019年10月獲釋。香港對發生在台灣的案件無管轄權,即使陳招認殺人,香港政府都不能控告他謀殺。

美國國會委員會批評修訂建議

图片版权 BBC

美國國會美中經濟與安全審查委員會發表報告,批評修例建議讓北京進一步侵蝕香港的高度自治,損害美國商人在港利益,可能違反《美國—香港政策法》多項條款。

北京駐香港官員召見香港人大代表

图片版权 Getty Images

中國中央政府駐香港聯絡辦公室(香港中聯辦)要求香港的全國人大和政協代表要全力支持香港政府的修例建議。香港媒體引述中聯辦主任王志民說,修例是「大國博奕」,認定美國想藉修訂建議針對中國。

歐盟發出外交照會

图片版权 Getty Images

歐盟駐香港辦公室向香港政府發出外交照會,重申對修例的關注。中國外交部發言人回應,透露中方已經向相關國家提出交涉,要求他們不得干預香港內部事務。

同一天,香港立法會內務委員會接納政府建議,取消「鬧雙胞」的法案委員會,訂於6月12日恢復二讀辯論。

香港政府接納親北京派的修改建議

图片版权 EPA

香港親北京派立法會議員向政府建議,收窄可移交罪行的範圍,規定只有最高刑罰監禁7年或以上的罪行才可移交,也規定只能由一個司法管轄區的「中央機構」向香港提出申請,政府在同一天接納建議。民主派議員批評建議只屬「小修小補」,再次要求政府撤回修訂建議。

香港大律師公會批評,規定只有最高刑罰監禁7年或以上的罪行才可移交,會把性罪行、走私武器等嚴重罪行劃到不可移交的範圍。至於只有「中央機構」才可以提出引渡申請的要求,由於香港跟隨北京政府視台灣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部份,台灣哪個機構是「中央機構」成為疑問,香港政府官員無法回答。

英國和加拿大發表聯合聲明

图片版权 Gov.uk

兩國政府在聲明表示,關注修例會對在香港的英國和加拿大公民帶來影響,也會影響香港的商業聲譽,強調修例建議必須經過「最嚴謹」的審議。

香港法律界黑衣遊行

图片版权 Anthony Kwan

香港法律工作者發起遊行,要求香港政府撒回修例。主辦方表示約3000人參加,是香港主權移交以來最大型的類似遊行。

上百萬人遊行反對修例

图片版权 Getty Images

反對修例建議的團體發起第三次遊行,主辦方表示約103萬人參加,香港警察公佈最高峰時有24萬人,兩個數字都是近年遊行人數的新高。遊行結束後有人留守的示威者與警察爆發衝突,19人被捕。全球許多城市同一天都有遊行,支援香港的示威。

香港政府同一天晚上發表聲明,表示尊重市民表達意見的自由,但將會繼續修例工作。親北京的立法會議員回應遊行時指出,一個支持修例的網上聯署收集到約70萬個簽名。

爆發衝突

图片版权 Getty Images

示威者佔領了香港商業區多條主要幹道,與警方爆發衝突,情況與2014年「佔領中環」的情況差不多。警察多次施放催淚彈、橡膠子彈等嘗試驅散示威者。

香港特首林鄭月娥傍晚發聲,形容衝突是「破壞社會安寧、妄願法紀的暴動行為」。

政府宣佈「暫緩修例」

图片版权 Getty Images

林鄭月娥指出,這個決定是為要讓社會盡快回復平靜,她為修訂《逃犯條例》帶來的爭議感到抱歉,但強調不會撒回方案,也同意警方把6月12日的衝突定性為「暴動」的說法。

當天一名身穿黃色雨衣的男子在香港市區懸掛反對修例的標語,之後墮樓身亡。

再次遊行,人數達二百萬

图片版权 Reuters

示威者的人數再創紀錄,他們要求香港政府完全撤回條例修訂,也要求林鄭月娥辭職,認為政府暫緩修訂的建議只是「緩兵之計」。

政府傍晚發表聲明,指林鄭月娥承認由於政府工作上的不足,令香港社會出現很大的矛盾和紛爭,為此向市民致歉。

香港特首親身道歉

图片版权 Reuters

林鄭月娥說她為《逃犯條例》修訂帶來的社會矛盾「誠摯道歉」,但沒有提及會不會辭職、或正式撒回修例建議。

民主派議員認為,林鄭月娥鞠躬道歉也欠奉,令事件變成無人問責,高級官員之間推卸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