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習金會」後 中國是否重新取得朝鮮半島事務主導權?

  • 馬釗
  • 聖路易斯華盛頓大學東亞系 副教授
,

圖像來源,Getty Images

圖像加註文字,一場突如其來的"習金會"把中國又拉回到了朝核外交博弈舞台的前沿,為前景難料的美朝首腦會議平添了許多變數。

專列跨境出訪、日程嚴格保密、事後播發通報,這基本上是朝鮮最高領導人出國外交活動的基本戲碼。因此當一趟綠皮專列駛入中國,北京街頭進入嚴格的交通管制,再加上釣魚台國賓館外戒備森嚴,外界就基本斷定此次是金正恩到訪北京。

果然,猜測得到中國官方確認,金正恩剛剛結束對華非正式訪問。到訪北京之後,金正恩還將迎來朝韓和美朝兩場首腦會談,那麼"習金會"的上演,究竟是為接下來的兩場外交大戲暖場,還是意在攪局?

自金正恩掌權以來,先是處死了與中國關係密切的姑父張成澤,又在吉隆坡機場刺殺了中國保護下的兄長金正男,與中國關係可謂降到冰點。此番金正恩選定中國作為掌權以來的首個出訪國,又在會談中表示"當前,朝鮮半島局勢極速前進,發生不少重要變化,從情義上和道義上,我也應該及時向習近平總書記同志當面通報情況"等,是否表明中朝關係就此回暖?

數周前美朝首腦峰會的消息傳出,曾經引來中國外交界和民間一片驚呼,既擔心朝鮮會倒向美國,又憂慮中國在朝鮮半島的影響力被"邊緣化",如今"習金會"落幕,是否說明中國又重新取得朝鮮半島事務主導權?

,

圖像來源,Getty Images

圖像加註文字,金正恩和他父親一樣乘坐專列訪問了北京。從這列火車進入中國,這次「秘密訪問」就遭到了眾多媒體的重點關注。

中國何來"主導權"?

通讀新華社播發的有關"習金會"的新聞通報,一個關鍵詞是"溝通"。習近平強調"我願同委員長同志通過互訪、互派特使、互致信函等多種形式保持經常聯繫","充分用好戰略溝通的傳統法寶","加強溝通與互信"。金正恩回應"我此次來訪,希望與中國同志見面,加強戰略溝通,……希望今後能有機會同總書記同志經常見面"。表面不斷強調的雙方溝通的重要性,正好向外界彰顯了中朝之間此前缺乏溝通的"戰略互疑"!

,

圖像來源,Getty Images

圖像加註文字,習金會發生在朝韓、朝美峰會之前,也發生在中美貿易摩擦愈演愈烈之際,讓人感覺是精心選擇的時機。

中朝之間的"戰略互疑"有歷史原因,自從1956年金日成清洗了勞動黨內部的"延安派"和1958年中國人民志願軍撤出朝鮮,包括中國在內,世界上沒有任何一個國家能對朝鮮的內政外交施加決定性影響。如果說冷戰時期朝鮮對中國保持著一種若即若離的關係,借此保持內政外交的自主性。那麼冷戰結束後,朝鮮對中國也是不遠不近,竭力避免自己淪為中國外交博弈的籌碼。從過去20多年的朝核危機的歷史來看,朝鮮在危及關頭,可能會借中國的力量自保;但是一旦危機緩和,朝鮮更願意與中國保持距離,按照自身的需要周旋於世界外交舞台。過去60年的歷史表明,中國不具有對朝鮮半島事務的主導權。

音頻加註文字,中國外長王毅:對付朝鮮必須在安理會框架之下。

其次,中朝之間還存在一層信任危機,表面上看是現任領導人個人關係的疏離,其實這反映了冷戰結束之後中國與朝鮮半島兩個政權關係發生質變的深層因素。1992年10月召開的中國共產黨第14屆全國代表大會,通過了《黨章》修改報告,新《黨章》放棄了共產主義所標榜的國際主義,中國不再以推翻世界資本主義體制為目標。反之,中國認為當今世界的趨勢是"和平與發展",這標誌著"後革命時代"的中國外交已經被官方確認下來。同年,中國與韓國建立外交關係。這固然是中國經濟發展的大勢所趨,但是這讓以半島統一為目標的朝鮮情何以堪?試想如果朝鮮同台灣建立了外交關係,中國還能認可朝鮮是堅定的盟友嗎?朝鮮不信任宿敵美國,對中國也抱有疑慮,對此中國領導人心知肚明。因此,中國一再對外宣稱,朝核問題就其根本是朝美之間的矛盾,中國只是調停者,絶不是當事人。

中國暖場已罷,美國如何登場?

North Korea's intermediate-range strategic ballistic rocket Hwasong-12 lifting off from the launching pad at an undisclosed location near Pyongyang, 30 August 2017

圖像來源,Getty Images

圖像加註文字,朝鮮聲稱核武器和可以覆蓋美國的遠程導彈均已研製成功。

雖然中國在朝鮮半島缺乏一錘定音的影響力,但是它可以發揮推手或攪局的作用。所謂推手,是指中國在執行聯合國制裁決議等方面發揮著巨大作用,如果沒有中國的配合,美國施行的"極限施壓"政策的效果會打折扣。只要中國繼續保持對朝鮮的貿易制裁,朝鮮回到談判桌和留在談判桌的機率就會增大。當然,中國也可以扮演攪局的角色。目前中美關係面臨著巨大的下行壓力,具體表現為兩國之間貿易摩擦不斷,特朗普政府又將中國列為戰略競爭對手,《台灣旅行法》的通過威脅中國的台灣問題"紅線"。作為中美關係中間重要一環的朝核問題,可以成為中國戰略反制措施的一部分,晦暗不明的中美關係為解決朝核問題增加了新一層不穩定因素。目前看來,中國似乎更願意發揮"推手"的作用,為愈演愈烈的中美競爭降溫和減壓。

Skip podcast promotion and continue reading
BBC 時事一周 Newsweek (Cantonese)

BBC國際台粵語節目,重溫一周國際大事,兩岸四地消息,英國境況。並備有專題環節:〈記者來鴻〉、〈英國生活點滴〉和〈華人談天下〉。

分集

End of podcast promotion

但是,似乎美國尚未凖備好登場。首先美朝會談究竟談什麼?朝核問題的核心是"安全"問題。這首先是指朝鮮發展的核武器和洲際彈道導彈,威脅了美國和它的盟國的國家安全。伊朗、利比亞、伊拉克、敘利亞、朝鮮等國家都希望獲得"核俱樂部"的入門券,但是,美國是不允許它的潛在敵人擁核,因此朝鮮半島"無核化"是美國一直以來的國家安全底線。自從特朗普接受金正恩提議舉行首腦會談之後,美國的外交界和媒體就一直擔憂特朗普急於求成,會放棄"無核化"的安全底線,迫使特朗普不斷重申"決心保持施壓和制裁態勢,直到朝鮮朝著完全、可核實、以及不可逆轉的無核化方向採取切實措施為止"。

目前看來,無論從美國的外交面子、還是從美國的國家安全戰略來看,"棄核"的底線都不容易更改。那麼建立在"棄核"基礎上的美國的"安全底線",是否能被朝鮮接受呢?

在剛剛結束的"習金會"中,金正恩表示"按照金日成主席和金正日總書記的遺訓,致力於實現半島無核化,是我們始終不變的立場"。立場似乎很光明,但是金正恩沒有說明無核化的前提是什麼?這個無核化的前提應該是朝鮮的"安全底線"。

看看世界地圖,就可以知道朝鮮所面臨的深刻的安全危機。整個朝鮮半島可謂強鄰環繞,從日本、俄羅斯、中國,到美國,朝鮮半島處在犬牙交錯的大國博弈的中心。縱觀朝鮮歷史,它先後遭受清帝國、明治維新後的日本帝國、橫霸太平洋的美國、還有冷戰中的蘇聯的侵略或干預。如何與大國結盟,如何在大國博弈中贏得生存空間是朝鮮半島上的政權的生存之道。

在後冷戰時代,朝鮮麵臨的最大危機就是缺乏大國的庇護,後革命時代的中國早就放棄了意識形態基礎上的中朝同盟,也一直倡導與朝鮮建立正常的國家關係。建立在蘇聯廢墟上的俄羅斯,也同樣不會繼承冷戰時代與朝鮮建立的軍事和政治同盟,朝鮮不是俄羅斯的核心利益所在。也就是說朝鮮沒有真正的軍事和政治的盟友。相反,來自美國的威脅的確存在,正是60多年前的朝鮮戰爭形成了冷戰時代的第一場"熱戰",60年後的今天,朝鮮依然能感受到"火焰與憤怒"、"槍彈上膛"背後的安全威脅。既然沒有大國可以為朝鮮提供安全屏障,朝鮮將發展核武器作為國策,實現安全自保的戰略考慮,也就很好理解了。朝鮮這個政權的確聲名狼藉,它對內窮兵贖武,對外咄咄逼人,行為方式乖張,但是這並不能否認朝鮮是一個主權國家,它自然就有主權國家所具備的安全考慮。

朝鮮果真能放棄它傾舉國之力、冒天下之大不韙發展起來的核武器技術?這聽起來好比自廢武功。如果再想一想去核後的伊拉克的薩達姆和利比亞的卡扎菲的下場,"擁核"將是朝鮮的"安全底線"。美國能接受嗎?

信任缺失:朝核問題的僵局

如果說"安全"是朝核問題的核心,那麼朝核問題各方之間最缺乏的就是"信任"。除了中朝之間的"戰略互疑",美國也不信任朝鮮的談判的誠意。自從朝鮮開啟"冬奧外交",美國的外交界和媒體分析人士就非常謹慎。一種觀點認為,金正恩的"魅力攻勢"是美國極限施壓的結果,並非朝鮮主動改弦更張。另一種觀點則認為,朝鮮不過是擺下迷魂陣,為了贏得時間完成核武器研發的最後一步。這種謹慎的態度反映了美國極不信任朝鮮。當特朗普宣佈將與金正恩進行首腦會談,更引發了美國各界更深層次的憂慮,普遍擔憂急於求成的特朗普會放棄原則,缺乏凖備的美方談判小組會陷入朝鮮布下的圈套。

美國的種種顧慮,也的確事出有因,從克林頓到奧巴馬,美朝幾次走到談判桌前,甚至克林頓也曾經有機會與金正日會見,但是人們看到的結果是朝鮮在擁核的道路上越走越遠,美國只有一次又一次的失敗和失望。美國對朝鮮的不信任就是這樣一步步累積而成。

音頻加註文字,金正恩和特朗普嘴仗全記錄

朝鮮也有充分理由質疑美國的誠信。首先,特朗普本人易怒多變,從入主白宮之初提出的"解決朝核問題不以政權更替為目的"到"火箭人走上不歸路",對朝政策好似過山車。朝鮮有理由懷疑,特朗普能否在接下來的任期內能否在朝核問題上有始有終?第二,美國外交體制中,除了總統在外交中有發言權,白宮內部的國防部、國務院等也有自己的考慮,再加上國會內部的爭論,媒體的壓力,美國外交體制內的複雜權力結構更增加了外交政策的可變性。特朗普能整合上述各個部門和勢力派別的朝鮮政策嗎?這的確令人懷疑。第三,美國是民主選舉體制,每屆政府之間有時可以實現政策的無縫對接,有時卻是推倒重來,特朗普對奧巴馬任內政策的大刀闊斧的拆解,有目共睹,從試圖推翻奧巴馬健保計劃,到質疑美伊之間的核框架協議,都是典型的改弦更張。朝鮮能否確信特朗普的承諾將被下一屆總統所接受,一紙協議可以撕毀,可是毀棄的核武器就很難再恢復了。這些顧慮只能加劇朝鮮對美國的不信任。

一場突如其來的"習金會"把中國又拉回到了朝核外交博弈舞台的前沿,為前景難料的美朝首腦會議平添了許多變數。原本是美朝兩家的單打獨斗,逐漸又演變成了中、美、朝、韓四家共同登台,解決朝核問題的道路還將一波三折。

(注:本文不代表BBC立場和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