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大利政治危机:民粹政党再次搅动欧洲神经

Italian Prime Minister-designate Carlo Cottarelli (left) and Italian President Sergio Mattarella in Rome. Photo: 29 May 2018

图像来源,EPA

图像加注文字,科塔雷利(左)和马塔雷拉在周三准备召开会议商讨

处在政治僵局当中的意大利可能需要举行提前大选(snap election),而这场欧洲怀疑论和欧洲一体化支持者之间的博弈,是目前欧洲形势的一个缩影。

周日(5月27日),意大利两大民粹政党未能组成联合内阁。

至周三,据媒体报道,意大利候任总理卡罗·科塔雷利(Carlo Cottarelli)未获得大多数政党的支持,甚至可能不会上任;而总统塞尔焦·马塔雷拉(Sergio Mattarella)可能会选择不任命临时政府,而直接在七月进行又一次大选。

由于重新举行大选成为可能,以及持欧洲怀疑论观点的政党也有切实可能继续巩固自己的政治地位,这些因素带来了金融市场的波动,并引起外界对欧元稳定性的担忧。

意大利银行股受创最为严重,欧洲金融股普遍遭抛售。持续已久的这场意大利危机还首次波及美国市场,拖累标普金融股指数午盘下跌3.6%,华尔街一些最大的银行股价均出现较大幅度下跌。稍后开盘的中国股市当天也出现大跌,上证指数收盘跌2.53%,香港恒生指数、日经指数以及韩国综合指数都出现超过1%的下跌。但亚洲股市的下跌是否与意大利危机有直接关系还有待观察。

什么情况?

作为欧盟第四大经济体,意大利自三月份选举之后就一直未能组成新一届政府,因为没有任何政党或团体能够赢得大多数。

M5S leader Luigi Di Maio (L) and the League leader Matteo Salvini

图像来源,AFP

图像加注文字,“五星运动”领袖迪马约(左)和“联盟党”领袖萨尔维尼

大选当中的两大赢家“五星运动”(Five Star)及“联盟党”(The League)曾试图组成联合政府,但是在意大利总统马塔雷拉一票否决两党提名的财政部长人选之后,两党宣告放弃联合政府的尝试。

马塔雷拉表示,他不能够任命持欧洲怀疑论政见的保罗·萨沃纳(Paolo Savona)担任这一职位,国内外的投资者对这一点都非常关注。

马塔雷拉此次罕见的举动激起了党派的愤怒,两党均表示会阻止科塔雷利提名的人选在国会通过。

反建制的民粹政府会做什么?

意大利当前的政治形势,很大程度上来自是近年席卷欧洲的民粹主义和民族主义思潮。

从2011年欧洲债务危机开始,意大利就曾一度差点走向推动欧元区瓦解的方向;尽管最终没有成为现实,但那一场危机的问题并没有彻底解决。

马塔雷拉拒绝任命经济学家出身的萨沃纳为财政部长,进一步揭示了有关欧元的对立意见。81岁的萨沃纳将意大利脱欧视为“B计划”。

三月的大选选举出了反建制的政府,两个民粹政党承诺对现状作出重大改变,希望撼动意大利乃至欧洲政治的根基。

他们的信息非常吸引对于腐败和经济衰退厌恶已久的普罗民众:那些不掌握大量财富,并且与欧盟利益关系不强的普通人,现在应该成为国家优先考虑的群体。

无论是布鲁塞尔还是金融市场,均对此投以极大关注。

民粹主义者如何看待当前形势?

意大利总统阻止萨沃纳的任命之后,“五星运动”党的领袖鲁伊吉·迪马约(Luigi Di Maio)敦促国会弹劾总统。

迪马约之后又呼吁举行和平抗议,并促请他的支持者们联合起来“发出一些呼声”。

“重要的是我们所有人一起来做这件事,”他说。

迪马约表示,意大利多个城市将会有人组织起游行和示威,包括6月2日在罗马的一场活动——那是庆祝意大利在1946年成为共和国的公众假日。

与此同时,“联盟党”领袖马特奥·萨尔维尼(Metteo Salvini)对总统的决定表示批评,呼吁民众抗议,并指欧盟以及德国干预意大利内政。

在意大利,总统的角色大部分属于仪式性,但他仍然拥有任命政府首脑的权力,以及有权解散国会。而在意大利经常出现的政治动荡和多次更换政府的现象中,总统的这些权力已经被证明了是能够起决定性作用。

之后将如何发展?

目前身在罗马的BBC记者詹姆斯·雷诺兹(James Reynolds)分析指,假如总统马塔雷拉决定举行提前大选,将会正中两个持欧洲怀疑论政见的政党下怀。

目前民间调查显示,两党将大有机会在投票初期就处于有利位置,而选举的重心可能会放在意大利与欧盟的关系上。

不过,其他政党似乎同样乐于看到出现新一轮选举。

在参议院中持中间偏左立场的意大利民主党领袖安德烈·马库奇(Andrea Marcucci)表示:“最好是尽快进行选举,最好是在七月。”

The best way to get news on the go

Download the BBC News 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