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四”29周年:两岸民心渐行渐远的转折点

  • 郑仲岚
  • BBC中文台湾特约记者
1989年六四镇压后,许多学生聚集在广场上哀悼"罹难大陆同胞"与声援中国民主。(Wang Hsin Yang)

图像来源,Wang Hsin Yang

图像加注文字,1989年六四镇压后,台北曾出现过中正纪念堂前万人"声援六四"的壮观景象(资料照片,Wang Hsin Yang)。

29年前,台北曾出现过中正纪念堂前万人“声援六四”的壮观景象;如今,当年民众热烈呼吁"大陆民主自由"的景象早已不再。台湾民主化近30年,两岸民心、思维似乎也渐行渐远。

“六四”当日,蔡英文总统在脸书上罕见用简体字“跟对岸的中国人民讲几句话”。全文畅谈台湾的“民主经验”是如何从威权时代转移至今。蔡英文在文中期盼,“六四”天安门事件将来会如同台湾的转型正义,被北京正视,让“不幸的历史转为中国迈向自由民主的基石”。这段谈话吸引不少中国网友“翻墙”前来观看,下方的留言区则成为两岸网友争论区。

昔日的热烈

天安门事件发生时,台湾民主还刚刚起步,解严不满二年,与当今百家争鸣的媒体环境大不相同。当时台湾电视业依旧在萌芽期,只有所谓“老三台”(台视、中视与华视)。因此,当北京当局出动坦克车镇压民众的时候,现场画面也透过卫星直播传送到台湾观众眼中。

镇压后约两周,台北市中心的中正纪念堂挤满各地大学生。他们手高举“支持大陆同胞争民主自由”,在墙上贴满“支持大陆同胞罢工、罢学、罢市、罢生产,推翻暴政”。到了晚上,则由万名学生手持蜡烛点灯,替六四罹难的“大陆同胞”祈福。

那年还是高中生的王先生,依稀记得当时的景象。他告诉BBC中文说:“在学校社团活动课,大家轮流在舞台上声援。 随后我翘了课,跑到中正纪念堂去拍下当时万人学生的画面”。

跳过 Facebook 帖子, 1

无内容

继续浏览 FacebookBBC对外部网站内容不负责任。

结尾 Facebook 帖子, 1

台湾大学社会系副教授、现任台湾“社民党”主席范云,在六四事件时,还是大三学生,她对BBC中文说:“记得我刚选上学生会的会长后,事件就爆发了;我记得尤其是侨生情绪特别激动”。

台大校园内随记挂满了各式白布条,一致声援遇难“大陆同胞”,她打趣地说:“我记得那年毕业典礼,很多毕业生都找不到‘干净的背景’拍照,因为到处都是白布条”。

当时学生的热血沸腾,范云依旧记忆犹新:“台湾清华大学学生高举‘两岸清华、血浓于水’的旗帜,甚至还有人在贩售吾尔开希与王丹的T-Shirt,因为不少人觉得他们蛮有理想的”,她说。

如今的冷淡

29年过去后,现今的台湾学生对六四事件已没有特别印象。甚至日前中国维权人士黄燕来台湾寻求政治庇护时,台媒也鲜有关注。

A Beijing citizen stands in front of tanks on the Avenue of Eternal Peace in this June 5, 1989 file photo during the crushing of the Tiananmen Square uprising. June 4 marks the 25th anniversary of the suppression of pro-democracy protests in Tiananmen Square in 1989. Picture taken June 5, 1989. REUTERS/Stringer/Files

图像来源,Reuters

图像加注文字,当北京当局出动坦克车镇压民众的时候,现场画面也透过卫星直播传送到台湾观众眼中。29年过去后,现今的台湾学生对六四事件已没有特别印象。

范云并不认为现今的学生与当年有太多差别:“六四事件时,其实学生也是被国民党动员来中正纪念堂的。 国中、高中由教官动员,另外还有党务、教务与‘反共青年救国团’等系统运作,才有这样的规模”。

她分析认为,这样的动员符合国民党利益:“因为当时国民党反共、不反中,在同样是炎黄子孙、大中华民族的设定下,就有很多‘爱国学生’不分昼夜地在中正纪念堂声援”。

于是乎,就造成当年国民党热血声援大陆学生运动,但是却反对台湾学生运动的特殊现象。“当年台大学生领袖罗文嘉,在六四事件时在大学演讲探讨大学合作社是否要改组,还被爱国学生骂‘为何不声援大陆学生’”。

不过,在六四事件声援的热血现场中,宣传共产主义仍是不允许的。范云提起当时有学生社团,为了要声援大陆学生,在中正纪念堂自弹自唱“国际歌”,结果立刻被对面女子第一学府“北一女中”校长给检举的过去。

Pro-democracy demonstrators pitch tents in Beijing"s Tiananmen Square before their protests were crushed by the People"s Liberation Army in this June 3, 1989 file photo. June 4 marks the 25th anniversary of the suppression of pro-democracy protests in Tiananmen Square in 1989. Picture taken June 3, 1989. REUTERS/Bobby Yip/Files

图像来源,Reuters

图像加注文字,时过经年, 中国依旧是共产党一党执政,但台湾则已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图为1989年6月3日天安门广场)。

台湾认同的强化

时过经年, 中国依旧是共产党一党执政,但台湾则已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从威权体制演变成历经三次政权移交的成熟民主政体, 当年热血学生为中国民主而坐的中正纪念堂广场,也演变成满满大陆游客的地方。

今日台湾,尤其是1996首次民选总统之后的年轻人,自然而然认为台湾就是主权独立国家,被称为“天然独”世代。

再加上1997年台湾推行“教育改革”,将中国史与台湾史区分教授,20年来台湾年轻世代对中国大陆的想象,早已不是过去的“血浓于水”,而是个“大邻居”思维。

范云认为,即便是过去的六四年代,很多台湾"爱国青年"对中国的了解也是仅止于课本跟历史书籍上的"美好中国"。“当时从封闭走向开放,台湾人在随后的旅行、通商等,才真正了解所谓的‘现代中国’为何物”。“六四”29周年:两岸民心渐行渐远的转折点

跳过 Facebook 帖子, 2

无内容

继续浏览 FacebookBBC对外部网站内容不负责任。

结尾 Facebook 帖子, 2

历史交叉点

被问到“六四”学运29年来,两岸关系最大改变时,范云回答说:“国民党”。她说:“过去国民党真是很反共,但如今变成非常亲共,是因为中国的经济、还是政治,这就值得讨论。反倒是共产党的威权体制还是不变,甚至更加剧”。

台湾年轻一辈这几年对于中国民运的态度不若以往,除了身份认同的改变外,范云也认为中国经济的庞大,让台湾年轻人有点“迷惑”:“很多台湾年轻人对这个极权经济强国,要如何联结、应对,都还在摸索阶段”。

有更多分析人指出,在历史的大潮中,在1989年春夏之交那个特别时刻,改革开放的中国与刚解除戒严的台湾,一度曾出现可以共往民主之路的契机。 然而“六四”镇压之后,两岸的民主思维、民间思维和社会认同似乎已渐行渐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