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手记:见证“安乐死”的傅达仁生命最后半年

  • 刘子维
  • BBC中文记者
傅达仁在瑞士执行协助自杀前仍持续接受媒体访问。

图像来源,Frank Fu

图像加注文字,傅达仁在瑞士执行协助自杀前仍持续接受媒体访问。

“傅大哥,祝您一路好走,”6月7日我传了讯息给傅达仁,下午近五点半,讯息显示“已读”,当时他已经在台湾《苹果日报》的镜头中进入协助自杀组织的小屋。晚间近八时,香港的高楼夜景被雨模糊成一片片霓虹色块,我的手机涌入台湾媒体的推送,傅达仁的妻子证实他已离世,亲手为自己85年的人生画下句点。

他想被找到 

第一次接触傅达仁是在2017年11月,当时他在Facebook高调表示,已成为瑞士协助自杀组织“尊严”(Dignitas)的会员,并获得能够执行的“通关绿灯”,他返台之后频频在媒体曝光,宣扬自己要让“台湾安乐死合法化”的理念。

透过关系,我取得了傅达仁的电话。但后来我发现他其实不难找──虽然他无法回应每天如雪片般涌入的Facebook留言和讯息,但我从他回应部份读者的留言中找到他的手机号码,并用他的手机号码,找到了他最常用的通讯软体LINE──他知道人们想找他,他想要被找到,他想要在更多的平台发声。

傅达仁知道要被BBC采访时非常兴奋,表示要号召台湾媒体来“采访他被BBC采访”。经过多次沟通并签署同意书,承诺采访当时不能有其他媒体在场,我们的“独家拍摄”才得以进行。但后来在现场,他请了亲友录影,用自己的方式一段一段地将采访侧拍上传到自己的Facebook。

视频加注文字,台湾前主播傅达仁的最后留言

5月29日,傅达仁传讯息给我:“我已到瑞士,下月初实行安乐死,你是好友,请随时用LINE连络。”并强调“请保密!”

傅达仁在接受我们的录像采访后,我一直与他保持连系,他曾发给我一些台湾媒体写他的报道,多次透露自己的病情,但一直未明说是否再赴瑞士,直到他抵达瑞士后,他的“死亡之旅”才具体起来,于是我就和他连络,希望能与他做电话采访。

几天后,我错过了傅达仁主动打来的电话。我和他重新约了电访日期,我一打过去,他就马上接起来,彷佛已经等候多时。“你们是BBC,你们真应该来瑞士采访我,”在生命倒数24小时的时刻,他仍惦记着被采访。

永远准备好面对媒体

傅达仁与尊严工作人员做最后几次咨询。

图像来源,Frank Fu

图像加注文字,傅达仁与尊严工作人员做最后几次咨询。

6月6日,傅达仁与我通话的最后,他说“我爱你们,farewell, so long, goodbye”,这句话他在自己的Facebook影片,以及和台湾《苹果日报》专访时都说过。他常常“放料”,说这是给某家的“独家”,但他基本上会同步在自己的Facebook专页上公布,或是再喂给另一家媒体。

身为资深记者和主播,他知道媒体要什么,知道如何创造话题和吸引目光。

去年12月,我们到傅达仁家里采访时,他回忆如何在代班播气象时访问达赖喇嘛“你能预知天气吗?”这个问句让他创造了当天的“爆款新闻”。访问足球球王比利(Pele)时,他在镜头前卷起裤管,和球王“比谁腿粗”,再次创造新闻话题。

从台视新闻退休后,他仍活跃于公众视野,谈话性节目、读者投书,这几年兴起的社交媒体,都是他的舞台。

82岁时,他的健康情况急遽转坏,180公分高的他,被身体各种疾病折磨得从74公斤瘦到48公斤,2017年更被诊断出胰脏癌末期,预估寿命不到一年。他在与病魔搏斗的过程中萌生了“安乐死”的念头,因此从“知名前主播”转变为“安乐死倡议者”。

他很注重自己的媒体形象,现身镜头前时,多半披着他的名牌围巾。他说这是为了“遮瘦”,“这个瘦不是瘦,瘦也带来很多痛苦……可怕,可怕,”他对着我们的镜头说。我们前往拍摄他与老朋友聚餐,他在台上侃侃而谈准备好的讲词,陪伴出席的独子傅俊豪因为感冒在台下戴着口罩默然独坐。同事捕捉下沉默的儿子和神采飞扬的父亲的对比,傅达仁看到我们在拍他,眼神炯炯地望向镜头,同事低声赞叹:“他对镜头的敏感度真高!”

安乐死还是自杀?

傅达仁直到生命最后一刻,都公开说自己是“安乐死”,他要“安乐善终”。在医学定义上,安乐死(euthanasia)是由他人结束当事人的生命。其实傅达仁赴瑞士寻求的是协助自杀(assisted suicide),或称为陪伴自杀 (accompanied suicide)。协助自杀在瑞士的法律中不算犯罪,但安乐死是不合法的。在台湾《刑法》第275条中,“教唆或帮助他人使之自杀,或受其嘱托或得其承诺而杀之者, 处一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在亚洲,安乐死是争议议题,除了澳大利亚维多利亚省之外,没有地区或国家能合法执行安乐死或协助自杀。

根据傅达仁的最后电访,他说他会在自己意识清醒的状态下,亲自喝下毒药,无痛睡去结束生命。根据先前在网路上找到的记录片,机构人员会准备好设备,工作人员全程陪伴并录影记录。

傅达仁的高调和“尊严”(Dignitas)机构的低调形成对比。“尊严”回应BBC中文邮件采访,表示不能透露太多会员的资料,也不方便评论傅达仁的行为,一再澄清他们不是“诊所”,他们提供的是协助自杀而非安乐死。

视频加注文字,癌末主播傅达仁:我要决定自己的死亡

在去年12月的专访中,傅达仁说他的诉求很简单,就是废除台湾《刑法》第275 条加工自杀罪,这样就可以让“让安乐死在台湾合法”。

台湾现在虽然没有傅达仁口中的“合法安乐死”,但安宁缓和医疗已经发展20多年,堪称亚洲最先进。2019年《病人自主权利法》也将实行,放宽“拒絶医疗权”,让年满20岁的民众可以经过咨商,预立医疗决定,将来末期病人、极重度失智等五种临床状况发生时,医疗机构或医师得依预立医疗决定执行终止、撤除或不施行维持生命治疗,不用负刑事与行政责任。

我采访过几位低调不愿意具名的医师,他们都反对“安乐死”,意即透过医护人员的手结束他人生命。他们认为,医生是医“生”而非医“死”,医护人员也不愿意承担结束病人生命的道德压力和法律风险。医生认为,现行的安宁缓和医疗和即将上路的《病主法》已经很大程度能缓解绝症患者在末期所受的痛苦。

他如愿“掀起风潮”了吗?

傅达仁时常在Facebook发文,他的专页有14000多人追踪,在他过世前,许多网友劝他打消求死念头,甚至有网友提供治疗方式,希望他不要放弃生命。但随着他在瑞士执行陪伴自杀的意志看似越来越坚定,网友的留言变成尊重、祝福、告别的语气为主。

傅达仁究竟要不要“安乐死”引发了社会关注,主流媒体纷纷以实时推送更新他的状况,但只有一家媒体赴瑞士贴身采访他。其他媒体多是从傅达仁自己的Facebook获得消息,他的消息被分布在“娱乐”和“社会”两个版面。

但他高调倡议的背后没有相关有力人士支持──他获总统接见后,“安乐死”并没有被提上议程,政府部门以公文回应傅达仁,称实施安乐死合法化对宗教、道德、社会都有深远影响,应该更审慎思考。政府并没有因为傅达仁的高知名度改变立场。关注末期病人临终人权的立法委员将焦点放在《病主法》的修法,而不是去附和傅达仁的倡议。网民更多关注的是“知名主播要去安乐死”,将他视为一个个人行为,距离傅达仁生前希望的“掀起风潮”仍有一大段距离。

傅达仁获总统蔡英文接见。

图像来源,Frank Fu

图像加注文字,从瑞士回台湾后,多次上书总统的傅达仁获总统蔡英文接见。蔡英文也表示希望末期病人能够有尊严而安详地离世。

去年我们跟着傅达仁到医院打针,他一边抗癌的同时,一边也进行安宁缓和医疗,用止痛药缓解痛苦。但他表示,止痛药打多了会头晕甚至跌倒,以他84岁高龄,跌倒也会威胁到生命,所以他想“坐快车”到达生命的终点。

我向当时在病床上打着点滴的傅达仁再次确认,“傅大哥,您是否希望台湾未来达到像荷兰、比利时那样,由他人结束生命的广义安乐死?”傅达仁说:“我没有想这么多,”他当时只是想推动“协助絶症自愿者自杀除罪化”这个有条件的阶段性修法。

当时台湾大学哲学系教授、同时是2019年将实施的《病主法》推动者的孙效智对BBC中文说,傅达仁去瑞士寻求协助自杀,却在台湾推动安乐死的行为“非常不专业”。

我认为,傅达仁清楚知道他实行的是“协助自杀”,但因为“安乐死”比较响亮,更能激起社会关注,所以他才一直对外声称要进行“安乐死”。

低调的家人与身后事

傅达仁与妻子、儿子儿媳,在瑞士的最后几张合影之一。

图像来源,Frank Fu

图像加注文字,傅达仁与妻子、儿子儿媳,在瑞士的最后几张合影之一。

傅达仁除了在节目上呼风唤雨,在家里似乎也是意见领袖。家人总是默默陪着他出席公开活动。

他说第二次去瑞士共花费了300多万台币(约64万人民币),加上第一次的旅费,“人生最后的旅程”总花费超过500 万台币(约107万人民币)。那他一定很有钱吧?──这倒也未必,至少从他的衣着和居家布置,看不出任何“土豪”气息。

他位于台北市精华地段的家中装潢朴实,和一般台北家庭的客厅没有不同,沙发上放着有母校“师大附中”校徽的纪念抱枕,电视柜里放着历年来主持节目所获得的奖杯。独子傅俊豪的几张照片也摆在显眼处。

他的妻子郑贻亲切接待来家中采访的我们,但和傅俊豪一样,他们都不愿意对镜头说话。直到专访结束,傅达仁要走之前,我们拉住郑贻请她简短说一段,“我们当然舍不得……”讲不到五句话,郑贻的眼圈已经红了,声音也开始哽咽。但另一头,傅达仁已经在催促家人带他离开。

傅达仁表示,家人很照顾他,“但不能每件事都麻烦他们,”随着他的逝去,已经无法得知他选择自己“坐快车”结束生命,是否有不愿意继续造成家人负担的成份在。

傅达仁的Facebook专页。

图像来源,Facebook

图像加注文字,傅达仁的Facebook专页。

今天,傅达仁的Facebook专页已经变成纪念帐号。台湾《苹果日报》报道,郑贻悲痛证实丈夫已经离世,相关的后事“尊严”机构将会照流程处理。

傅达仁的新闻这两天又为新闻机构带来流量高峰,看着影片浏览人数、分享人数不停上涨,一方面我们抓住了热点新闻,但这条新闻的背后,却是一个生命走向终点的倒计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