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亞大堡礁:珊瑚白化破壞「史無前例」

圖像來源,ARC Centre of Excellence for Coral Reef Studies
據調查顯示,澳大利亞東北部大堡礁近年面臨的珊瑚白化危機史無前例,目前已有三分之二的珊瑚遭到破壞。
珊瑚白化是氣候變暖引發海水溫度上升,導致珊瑚及體內的共生藻死亡,僅剩下透明的珊瑚蟲或白色骨胳的現象。
澳大利亞科學家表示,珊瑚白化危機涉及1,500公里範圍的珊瑚。
科學家表示,此次珊瑚白化主要集中在大堡礁的中部,而去年的珊瑚白化主要是在北部。
專家們擔心,兩次白化事件發生的地點很接近,這將使珊瑚很難有機會復原。

圖像來源,ARC Centre of Excellence for Coral Reef Studies

圖像來源,ARC Centre of Excellence for Coral Reef Studies
澳洲詹姆斯-庫克大學教授特裏·休斯表示,各國政府應緊急行動起來,解決氣候變暖問題。
休斯教授對BBC表示,"自1988年以來,我們已經歷四次珊瑚白化事件,而每次珊瑚白化發生的時間間隔越來越短,而這次的間隔最短。"
他表示,"越早對全球溫室氣體排放採取行動,越早從化石燃料轉向可再生能源,就越好"。
澳大利亞ARC珊瑚卓越研究中心對8,000公里範圍內近800種珊瑚礁現狀進行了調查。
調查發現,僅有大堡礁南部的珊瑚礁沒有受到珊瑚白化的影響。
珊瑚卓越研究中心研究人員詹姆斯·凱利表示,珊瑚白化的破壞"史無前例"。
凱利對BBC表示,大堡礁中部今年珊瑚白化的嚴重情況,與北部去年的情況類似。"對那些連續兩年遭白化破壞的珊瑚礁來說,這簡直就是雙重打擊。它們沒有機會從去年的打擊中復原"。
圖像來源,ARC Centre of Excellence for Coral Reef Studies
圖像來源,ARC Centre of Excellence for Coral Reef Studies
大規模珊瑚白化現象
- 珊瑚白化是由於兩個自然暖洋流匯聚導致水溫升高而發生;
- 人類導致的氣候變化令珊瑚白化情況更加糟糕,因為大洋將93%地球增加的熱量吸收;
- 海水變暖令珊瑚及體內共生藻感到壓力,導致為珊瑚提供大部分營養來源的共生藻被排走,珊瑚失去海藻提供的色素和養分而導致白化;
- 如果正常環境得以恢復,珊瑚會恢復生長,但這得花上數十年時間;如果珊瑚生長的壓力持續,珊瑚就會死亡。
圖像來源,Greenpeace/Brett Monroe Garner/Reuters
以前海水升溫導致的珊瑚白化都是伴隨著厄爾尼諾氣候現象發生的,可這次珊瑚白化並無厄爾尼諾氣候現象的影響。
大堡礁位於澳大利亞東北部海岸,有著世界上最大的珊瑚礁群,包括400種珊瑚、1500種魚類和4000種軟體動物。它在1981年被聯合國科教文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聯合國說,大堡礁是"最具生物多樣性"的世界遺產,具有"巨大的科學和內在重要性"。
熱門內容
無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