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大选:“中国威胁论”何以成为候选人共识

  • 冯兆音
  • BBC中文网记者 发自迈阿密
Buttigeig, Biden, Harris, Sanders, Hickenlooper and Williamson

“中国正利用科技来完善独裁统治”。“中国贸易行为‘不当’、属‘重商主义’、‘像海盗一样’”。

以上是2020年总统大选中民主党参选人在迈阿密初选辩论中,关于对华关系的表态。

什么是美国目前面临的头号威胁?在首晚辩论中,台上10名参选人有4人指认中国,包括众议员瑞恩(Tim Ryan)、前住房与城市发展部部长卡斯洛(Julian Castro)、参议员克洛布彻(Amy Klobuchar)、前众议员迪兰尼(John Delaney)。

对长期观察美国竞选政治的人士来说,这样的说辞并不陌生。迪兰尼此前接受BBC中文采访时表示,“中国的偷盗行为像海盗一样。”

第二晚辩论中,美国应如何迎接中国挑战的问题,被抛向了三名参选人。

“我们要认识到,中国带来的挑战很严峻。不是摇摇手能打发掉的。中国正利用科技来完善独裁统治,”党内新星布蒂吉格(Pete Buttigieg)说。

参议员贝内特(Michael Bennet)形容中国的贸易政策为“重商主义”。华裔企业家杨安泽(Andrew Yang)则说,要打击中国在贸易中的“不当行为”。

值得留意的是,三人都表示,对华征收关税是错误的策略。布蒂吉格主张投资国内,提高美国的科技竞争力,贝内特主张联合盟友向中国施压。

早前接受BBC中文采访时,杨安泽表示中美贸易战“不对任何人有好处”,损害两国工人和企业的利益。在辩论台上杨安泽说,他若担任总统,上台后首要修复对华关系,在气候变化、人工智能、朝鲜半岛问题上携手合作。

贸易战反对派占民主党总统参选人中的多数,但不容忽视的是,民调领先的进步派参议员桑德斯(Bernie Sanders)与沃伦(Elizabeth Warren)极力支持对华关税,桑德斯甚至呼吁将中国列为汇率操纵国。

杨安泽在首都华盛顿的地标林肯纪念堂前举行拉票集会

图像来源,Getty Images

图像加注文字,华裔企业家杨安泽(Andrew Yang)则说,要打击中国在贸易中的“不当行为”。

中国威胁论: 美国大选必备戏码

参选人在竞选时主张对华强硬,上任之后政策趋于温和,转而寻求对华合作,是美国大选反复上演的戏码,尤其是在近二十年间。

智库清华—卡内基全球政策中心主任韩磊(Paul Haenle)曾撰文指出,总统参选人在对华问题上显得强势,是为了展示对于改善就业、贸易和制造业等与普通美国人生活息息相关的民生问题的决心。

韩磊警告,美国利用中国作为替罪羊长期影响中美互信。同时,他呼吁要区别看待竞选辞令与实际政策,中国观众在观看大选辩论时应理解竞选辞令针对的是美国选民,并不意味着会成为美国未来的政策。

克林顿竞选时批评在任的老布什“娇惯独裁者”,然而他担任总统时给予中国最惠国待遇,并将经济与人权问题脱钩。

小布什竞选时讥讽克林顿竞选言辞与实际对华政策大相径庭,他当时称中国为“竞争者”,但上台后转而描述对华关系为“坦诚、建设性和合作性的”,且亲自出席了北京奥运开幕式。

轮到奥巴马竞选时,他抨击小布什在对华政策上是个懦夫(patsy)。奥巴马当时直言不讳地称中国为汇率操纵国,但担任总统后改变了立场。

2012年,当共和党人罗姆尼(Mitt Romney)对阵竞选连任的奥巴马时,前者形容后者对北京“近乎乞求”。

罗姆尼当时承诺,要与中国打一场贸易战,在入主白宫的第一天,他就会宣布中国为货币操纵国,这意味着对中国货品施加惩罚性关税。他警告,美中贸易逆差过大,他的政府将向中国施压,要求他们不再盗窃知识产权、为国有企业提供补贴。

听起来很熟悉?大部分正是特朗普政府现行的政策,以及在贸易谈判中要求中方作出的结构性改革。

多年来高呼“中国强奸美国经济”的特朗普,上台两年来依然咬紧中国。美中贸易战延烧多时,面临2020年大选的特朗普,会见好就收匆匆宣告胜利,还是继续以对华强硬为他的核心竞选纲领?答案将在接下来几个月揭晓。

Mitt Romney and his wife Ann at the opening ceremony of 2012 Olympic Games in London on 27 July 2012

图像来源,AFP

图像加注文字,2012年,当共和党人罗姆尼(Mitt Romney)对阵竞选连任的奥巴马时,前者形容后者对北京“近乎乞求”。

对华政策:民主党人面前的难题

特朗普一定程度上践行竞选承诺,通过关税打击中国贸易,打破了美国选举“中国威胁论”雷声大雨点小的历史规律。

这给民主党人出了一个难题。如何在对华政策上与特朗普作出区隔,又迎合选民对改善国内民生问题的渴望?当特朗普将“美国至上”的牌打到极致,民主党人在外交政策上还有何表述空间?

许多总统参选人如今提倡国际合作,与特朗普“离间盟友”的政策作出区隔。

然而,“美国进步中心”在五月的一项民意调查发现,选民对“打击专制独裁政权”、“发扬民主”、“联合盟友和国际社会”这样的传统外交表述兴趣缺缺。

调查结果还显示,56%的美国选民认为,中国是美国的头号竞争对手。

Former Vice-President Joe Biden defends his record on racial issues with Senator Kamala Harris

图像来源,Getty Images

智库布鲁金斯学会主任怀特(Tom Wright)撰文建议,民主党人要打败特朗普,必须把中国放在外交政策的核心,而且要利用中国议题,将美国国内和外交政策联系起来,向选民展现关系到美国人日常生活的未来愿景。

“特朗普在政治上的阿克琉斯之踵,不是他的好斗或无知,而是他将焦点放在过去,而非未来,”怀特指出,美国选民认为中国是头号竞争对手,并非出于追求冲突,而是担心美国竞争力落后。

上述调查显示,68%的美国选民认为美国应增加国内投资来保持国际竞争力,而不仅仅是提高军费预算。

怀特指出,特朗普的对华政策充满对抗性,但缺乏竞争力。当特朗普热衷于谈论50年代工业产品钢铁、铝材、洗碗机、汽车,民主党人需要放眼5G、人工智能、绿色能源等未来产业。

按往届美国大选“中国威胁论”的教科书照本宣科已行不通,笼统无力的“联合盟友论”打发不了选民。面对中国挑战,民主党人亟需面向未来的全新论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