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反红媒”抗议凸显世代对立的信任危机

  • 郑仲岚
  • BBC中文台湾特约记者

“我是瞒着父母过来的”,近日参加台北大规模反“红色媒体”抗议的一位24岁简姓同学告诉BBC中文。刚从传播学院毕业的他,周末搭巴士北上到台北参加抗议。他对BBC中文记者说,“红色媒体”长年刻意“诱导”他父母;让他已经无法与父母沟通。

BBC记者在访问中发现,这位简姓同学所讲述的,与父母政治立场不太相同的现象至少在抗议人群中并非少数。

“红色媒体,滚出台湾!” 台北市6月23日下着倾盆大雨,25000人震耳欲聋的抗议声,回荡在台湾总统府前的凯达格兰大道上。到处都是撑伞或穿雨衣的人群,更有不少人湿漉漉的,抗议他们所称的替北京方面说话的台湾媒体——“红色媒体”。

台北市6月23日“反红媒”抗议
图像加注文字,

台北市6月23日“反红媒”抗议

台湾的世代对立

在这场几乎是年轻面孔为主的抗议中,另一位30岁左右的男子Fred对BBC中文说,这天是他的生日,女朋友本来要帮他庆生,但他直接跟女朋友说有要事,也没在家族使用的社交媒体群组中提及要来现场。他也明白:“因为我跟父母的政治立场不同”。

一场抗议游行,虽然在风雨中聚集许多人潮,但也让不少年轻人在面对访问时必须小心翼翼,因为就算跟父母的政治立场相同,难免还是有立场不同的亲戚或朋友,甚至公司长官会看到。

抗议主办单位表示,组织示威游行的主要目的就是要让台湾岛上与中共有关连,甚至接受中共资助的台湾媒体消失,不要再“赤化”台湾的媒体空间。

中国时报中国时报

图像来源,CNA

图像加注文字,

创立于1950年的中国时报,曾是资深且公信力高的报纸

台湾的“红色媒体”

抗议主办单位指称的“红色媒体”又是哪些呢?从抗议主办方的观点来看,这次的抗议对象应该是《中国时报》、《旺报》两家报纸,以及中国电视公司和中天电视台等两大电视频道。这些报纸与电视都属于台湾旺旺集团所有。

据介绍,《中国时报》创立于1950年,原为台湾相当具有公信力的报纸,1986年一度达到日发行量120万份。2008年11月,集团易主给食品生产商旺旺集团经营后,风格就逐渐转为亲中国大陆政府的立场。

2014年后,《中国时报》大幅改版,明确树立目标“中国认同、真爱台湾、终局统一”,变为亲中立场。2019年“六四”周年纪念期间,《中国时报》资深记者当年在1989天安门事件中被解放军开枪中弹、一系列相关专题与深度报导等通通在网络上被移除,被外界批评根本是“臣服中共”而自我审查。

据悉,旺旺集团旗下与其他一些“较亲中”媒体,五月曾被统一邀到北京,受到中国政协主席汪洋接见,并谈论到“一国两制”在台湾实现,有赖台湾媒体努力的话题。这样的“喊话行为”在台湾引发争议。不少人认为上述媒体应有的中立已经不复存在。

“红色媒体”引发的忧虑,最终导致台湾立法委员黄国昌与网络红人“馆长”陈之汉一同在网络上集资,组织这场反对“红色媒体”的抗议,并要求台湾的国家通讯传播委员会调查和管制“红色媒体”。

旺旺中时与“言论自由”

台湾立法委员黄国昌在周日(6月23日)的抗议集会上激烈批评:“红色媒体一手拿中国补助,一手又在台湾制作假新闻,成为台湾民主危机”。

早在2012年,旺旺中时董事长蔡衍明就曾被指称“收受中国大陆政府资金”,“置入中共要宣传的内容”,但此事一直除罚钱之外,并未受到台湾政府一方进一步处理。

抗议现场25岁大学研究生李仲嘉对BBC中文说,不论用什么名义收了中国的资金,那些媒体就“不是台湾媒体”。抗议民众许先生甚至表示:“一间媒体不以台湾优先,却以并吞我们的国家为优先,那就是帮凶。”

不过,针对这样的游行抗议,旺旺集团的媒体也有不同意见,他们采访的许多学者就认为统一言论也属宪法保障的言论自由,并对黄国昌提出批评。这一类报导的观点往往是, “不同媒体本来就有不同立场的支持者,若该立场不受社会所接受,自然会被市场淘汰,何来洗脑之说?”

韩国瑜报导引发的争议

被批为“红色传媒”的旺旺中时集团,除被指责过度美化宣传中共外,近来被批评力捧国民党政治新星,高雄市长韩国瑜跳级参加总统初选一事,也引发抗议民众不满。

高雄市长韩国瑜
图像加注文字,

许多抗议民众也对旺旺中时集团对韩国瑜的“铺天盖地”的造神式报导感到不满。

根据资料显示,旺旺中时集团旗下的新闻台几乎一小时会用近半的时间来宣传韩国瑜的各式消息,包括家庭、长相、多么接地气和受景仰等资料,遭批评将韩国瑜“神格化”。

有中天新闻台员工对BBC中文表示,至今每一则新闻都要力求与韩国瑜沾上边,甚至娱乐新闻也必须跟韩国瑜一起说。因此诸如韩国瑜神似美国影星冯·迪塞尔或是名模林志玲结婚等消息,都要力求与韩国瑜扯上关系,让另一位初选候选人郭台铭也曾表达不满。

台湾中正大学传播学系副教授管中祥对BBC中文分析,目前台湾民众对于旺旺中时新闻的不信任愈来愈高,长久下来过度渲染韩国瑜,会把媒体市场推向极端。

25岁的大学研究生李仲嘉对各式韩国瑜新闻重复已很厌倦:“长辈都在说电视上说韩国瑜怎样等,但其实这对长辈受众是不公平的”。他说:“很多老一辈始终相信新闻的公正、不偏颇”,造成老一辈都忽略新闻刻意不说的外部事实。他认为意识形态跟事实是两回事,但现在这些红色媒体“连基本的事实都不想去查证”。

尽管有上述的批评与抗议声音,很多台湾的韩国瑜支持者或“韩粉”则不以为然。台南美食达人和知名“韩粉”廖盛芳就曾在不久前的一次造势大会上告诉BBC中文说,为了能见到韩国瑜一面,他早上八点就赶到会场。

三月时,中天电视台曾因“报导特定政治人物过高”与“未经查证”遭到台湾政府罚金100万元新台币,不过很多“韩粉”继续表示支持中天电视,并高呼“中天加油”。

在信息量爆炸的数码时代,每天铺天盖地的各式新闻,厘清分辨真伪与视角对普罗大众来说应该是有困难的。在台湾,“反红媒”浪潮中聚焦显现出的似乎也正是1987年解严前与解严后两代人之间,在历经信息革命时展现出的认知对立与分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