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的新一代巨型航母

一個世紀前,英國開始建造世界上第一艘特製的航空母艦。

一個世紀後的今天,第一批戰機即將從體型龐大的「伊麗莎白女王號」(HMS Queen Elizabeth)的巨型甲板上起飛。作為英國最新一代航空母艦,「伊麗莎白女王號」和她的姊妹艦「威爾士親王號」(HMS Prince of Wales),都是有史以來為英國皇家海軍建造的最大戰艦。
英國海軍和政府認為,兩艘航母體現了英國的國際抱負和目標。但也有批評人士懷疑,英國或已鑄成大錯。

龐然大物

英國這兩艘新航母堪稱龐然大物,彰顯了英國機械製造業的非凡水平。站在航母上,很難不被她的體量所震撼。

航母上的通道比上一代的美國尼米茲級(Nimitz)航母更為寬闊,如同迷宮一般。艦上設有一座教堂、一家醫院和五處廚房,能滿足逾700名船員的生活所需。

若算上可能同時登艦的機組人員、工程師和皇家海軍陸戰隊員,艦上能有1600人。即使滿員也有足夠的空間,住艙寬敞,完全不同於大部分戰艦的擁擠。

艦上還有五個健身房能讓你燃燒卡路里。不過在日常工作中,船員一天可能要走2萬步,相當於8英里(約合13公里)。

排水量6.5萬噸的「伊麗莎白女王號」,艦身長過英國議會大廈(Houses ofParliament),從龍骨到最高桅杆頂端的高度,高過倫敦的納爾遜紀念碑(Nelson’s Column),巨大的飛行甲板上可容納3個足球場。

「伊麗莎白女王號」在設計上可最多搭載36架新型F-35隱形戰鬥機,另外還有直升機,但實際使用中,日常搭載的飛機數量將不超過設計容量的一半。

今年秋天,在美國東岸附近,首批戰鬥機將從「伊麗莎白女王號」的甲板上起航試飛,但首次「作戰部署」則要等到2021年。

「伊麗莎白女王號」猶如一個小鎮,她的發動機足以為數萬戶家庭提供電力。

「伊麗莎白女王號」和「威爾士親王號」興許參考了美軍航母,但設計卻是英國獨有的。

2013年: 「伊麗莎白女王號」的前島被運出朴茨茅斯港

2013年: 「伊麗莎白女王號」的前島被運出朴茨茅斯港

「伊麗莎白女王號」外形龐大笨拙也是由其裝配方式造成的。艦身各部分先在全英各地的造船廠製造——格拉斯哥、赫伯恩、泰恩河、阿普爾多爾、北德文郡、朴茨茅斯和伯肯黑德都有,然後再被運送到蘇格蘭的羅賽斯焊接組裝。

分工合作既是出於政治考慮,也是實際所需。2009年建造航母的工作甫一開始,坐擁一處大型乾船塢的羅賽斯便被選為主要的裝配基地,這裡就在時任首相布朗(Gordon Brown)選區的海岸上。

不同於其他大部分航母,伊麗莎白女王級航母的飛行甲板上有兩座「艦島」,或者說是兩座「塔」。

控制航行的艦橋位於前島,後島則是飛行控制塔,簡稱飛控塔。艦橋和飛控塔都採用了巨型落地窗的設計,讓船員對飛行甲板一覽無餘。

英國皇家海軍認為,雙艦島的設計能保證當其中一座受損或被毀時,航母也能夠繼續運轉。

但還有一個原因,兩座艦島能蓋住航母的兩個排氣管和煙囪。

美國和法國的航母採用核動力,但「伊麗莎白女王號」和「威爾士親王號」的動力則來自於兩個大型燃氣輪機和四個柴油發動機。

它們需要定期添加燃料。為此,皇家海軍已訂購四艘新油輪——全部由韓國而不是英國的造船廠製造。

為何建造巨型航母?

1918年:索普維斯「駱駝」戰鬥機(Sopwith Camel)降落在英國早期的航母「百眼巨人號」(HMS Argus)上。

近一個世紀以來,擁有體型巨大與眾不同的航母一直是軍事實力的終極標誌,好比「炮艦外交」。

據說,美國總統在陷入危機時問的第一個問題是:「最近的航母在哪裡?」

1918年,經過與美國多年的航母實驗,英國開始建造「百眼巨人號」。最初的設計是一艘遠洋班輪,但在建造過程中經過修改,最後成了世界上第一艘全通式甲板航空母艦。

同年,英國開始建造自己的第一艘特製航母「競技神號」(HMS Hermes)。

「競技神號」是全世界第一艘特製航母

「競技神號」是全世界第一艘特製航母

二戰後,英國對蒸汽動力彈射器進行了試驗,這項創新後來成為飛機在海上起飛的標準方式。當時在很多方面,英國皇家海軍都走在世界前列。

隨著英國在全球影響力下降,海軍和航母規模也變小了。上世紀90年代時,皇家海軍只有三艘小型的「輕型」航母——「無敵號」(HMSInvincible)、「卓越號」(HMS Illustrious)和「皇家方舟號」(HMS Ark Royal),主要是在冷戰期間搭載追蹤俄羅斯潛艇的直升飛機。

但這三艘航母再加上鷂式戰鬥機,也保存了英國皇家海軍的航母能力。

1982年,馬島戰爭(FalklandsWar)爆發。事實證明,保存航母能力至關重要:英國派了兩艘航母——「無敵號」和「競技神號」——前往南大西洋。

1982年馬島戰爭期間,「競技神號」在南大西洋

1982年馬島戰爭期間,「競技神號」在南大西洋

在離英國本土8000英里的地方,航母為易受攻擊的特遣部隊提供了空中掩護。如果沒有航母和鷂式戰鬥機,幾乎沒人認為英國能重新奪回馬島。

航母是一片漂浮在海上的主權領土,理論上能夠控制全球70%以上的地區。

英國航母戰鬥群指揮官、海軍準將貝頓(Andy Betton)說,航母在全球任何地方都是「一種有意義的、可靠的戰鬥力量」,且無需徵得其他國家的許可。

2010年,英國進行了國防及國家安全審查,最後一批輕型航母和所搭載的鷂式戰鬥機被砍掉,主要是因為預算問題。

2011年,無敵級航母「皇家方舟號」退役

2011年,無敵級航母「皇家方舟號」退役

在首次部署「伊麗莎白女王號」前,英國沒有航空母艦的時間將超過10年。

但事實是,即便沒有航母,英國依然安然無恙。

在此期間,英國依然能夠在全球各地從陸地上發起空襲。比如2011年在阿富汗對利比亞發起空襲,以及最近對伊斯蘭國組織發起的襲擊。在塞浦路斯的阿克羅蒂裡,英國已經在地中海上建立了一個永久基地。

在一些人看來,英國沒有航母削弱的是民族自豪感,而不是軍事行動能力。

但這的確影響了盟友對英國的看法。

2014年,美國前國防部長蓋茨(RobertGates)警告稱,沒有航空母艦,英國就不具備「全方位的」的軍事實力,其美國全面軍事合作夥伴的地位也就存在風險。

盟友的看法很重要。

航空母艦彰顯了國際抱負和目標,同時也是軍事實力的重要標誌。正因為如此,美國海軍擁有十艘航母。中國只有一艘,目前正在建造第二艘。俄羅斯和法國各有一艘,現在還加上了印度。

中國第一艘國產航母首次試航

中國第一艘國產航母首次試航

英國投資建造這些新航母既是出於政治,也是出於軍事考慮。

國際戰略研究所(InternationalInstitute for Strategic Studies)的海軍分析師蔡爾茲(NickChilds)說,1998年布萊爾(Tony Blair)政府決定推進航母計劃時,「是一個慎重的決定,為的是在戰略等級上更進一步」。

皇家海軍已將新航母稱作英國的「常規威懾」,是對四艘前衛級(Vanguard)戰略核潛艇攜帶的三叉戟導彈構成的核威懾的補充。

「伊麗莎白女王號」將率先問世,用艦長的話說「將成為英國海軍實力的象徵性標誌」。

「伊麗莎白女王號」艦長、海軍準將基德(Jerry Kyd)大膽預言,這兩艘航母將讓皇家海軍和英國重回世界海上強國的「超級聯盟」。

費用

新航母的規模並不符合英國皇家海軍規模縮小、國防預算減少的現實。

兩艘航母造價超過60億英鎊,幾乎是最初預算的兩倍,海軍一直強調,其使用壽命將長達50年。

2010年,鑒於英國財政狀況岌岌可危,卡梅倫(David Cameron)領導的聯合政府一度想取消整個計劃。但各部大臣們發現,取消合同的罰款比繼續項目的花費更高。

後來又出現了出售或「封存」其中一艘航母的傳言。最後,政府決定將兩艘航母均投入使用,英國海軍本就有限的資源於是變得愈發緊張。

最終,航母將搭載由美國洛克希德·馬丁公司(LockheedMartin)製造的新一代F-35B戰鬥機,每架約為1億英鎊。

英國已經訂購了48架,並表示總共會購買138架。

但已經有聲音質疑英國是否買得起那麼多。今年早些時候,英國下議院公共帳目委員會(Commons Public Accounts Committee)警告,整個航母戰鬥計劃導致國防預算「面臨財政風險」。

下議院提出,在英鎊價值波動以及英國脫歐的影響下,F-35戰鬥機的造價將會更高。

英國國家審計署(National Audit Office)預計,建造這兩艘新航母,連同最初的F-35戰鬥機和提供預警雷達的灰背隼直升機(Merlin)訂單,花費將超過140億英鎊。

費用增加不可避免。海軍還須解決航母在海上時人員和設備上落的問題,可能得購買美國的新型傾轉旋翼飛機,比如魚鷹(Osprey)。

此外,運轉航母和艦載飛機的花費也不會便宜。

美國海軍每年讓一艘尼米茲級航空母艦在海上運轉的花費就超過1億美元(約合7800萬英鎊),這還不包括飛行任務、彈藥和船員工資開銷。

英國國防部未能夠提供有關新航母運轉成本的數據。但前英國皇家空軍(RAF)中將巴格韋爾(Greg Bagwell)認為,這會讓本就有限的資源變得更加緊張。

他說,想讓航母像海軍希望的那樣運轉,英國「資金、人員和能力都不夠」。

航母不夠,船員也不夠?

航母不是獨自繞著地球航行,而是一整個「戰鬥群」。

第一海務大臣菲利普·瓊斯上將(PhilipJones)說,在「高危」地區,會有兩艘防空驅逐艦、兩艘反潛護衛艦和一艘攻擊潛艇保護航母,還有一艘油輪和一艘「固體補給」船搭載食物及彈藥。

對艦隊規模日漸縮小的英國皇家海軍而言,這種配置佔用了相當大一部分資源。

上世紀90年代末,建造新航母的工作真正開始時,英國皇家海軍有35艘護衛艦和驅逐艦。而今天,這個數字僅為19。

英國海軍在人員配備和攻擊型潛艇的維護保養上一直困難重重。去年,英國7艘攻擊型潛艇一度全部無法執行任務。

全世界的海軍用的都是「三分法」,即每艘海上艦船都對應有一艘隨時待命,另有一艘在港養護。如此一來,幾乎沒有閒置力量。

未來,我們會看到有更多輔助船隻、掃雷艦和巡邏船承擔起護衛艦的工作,為被颶風襲擊的英屬海外領土提供幫助,護送俄羅斯軍艦通過英吉利海峽。

英國皇家聯合軍隊研究所(Royal United Services Institute)的軍事科學主任羅伯茨博士(Peter Roberts)說,英國海軍根本無法僅憑一己之力保護其航母「不受他人威脅」。

他認為,英國將來會「完全依賴歐洲、美國或澳大利亞盟友」。

英國政府國家安全顧問西得威爾爵士(Mark Sedwill)也認同這個觀點。他在今年早些時候向國會議員表示,出現危險時,這些航母會加入大型國際特遣部隊。

實際上,英國皇家海軍已大不如從前。世界各地的批評人士認為,曾是「海上霸主」的英國皇家海軍已經永久衰落了。

1945年二戰結束時,美國取代英國,成為世界上海軍實力最強大的國家,但那時的英國皇家海軍仍擁有500多艘軍艦。

20年後,英國大型水面艦艇,巡洋艦、護衛艦和驅逐艦的數量下降至120艘。

1946年:「喬治五世國王號」(King George V)戰列艦結束在太平洋上的作戰返回朴茨茅斯

到1982年馬島戰爭爆發時,皇家海軍的戰艦數量又少了一半——僅剩60艘。

2010年的國防戰略和國家安全審查之後,國防預算進一步削減,皇家海軍只剩下19艘護衛艦和驅逐艦,創下歷史新低並保持至今。

海軍解釋說,英國現如今的軍艦遠比過去的精密,現在一艘頂過去好幾艘。

但話又說回來,如今英國的軍艦離全副武裝還差得很遠。船上空著很多地方,本該是用來放置巡航導彈、最新反艦導彈和反潛魚雷的,但海軍目前都負擔不起。

連續削減預算也導致皇家海軍的水兵減少。

1970年,皇家海軍的規模為86000人,但到2000年時下降至62000人。如今,英國海軍的兵力為29280人,其中大約7000人還是皇家海軍陸戰隊員。

海軍為一艘航母配齊人手都難,更別說兩艘了。因為人員短缺,一艘護衛艦和一艘驅逐艦已經被迫在朴茨茅斯停靠了18個月,用作「港口訓練船」。

但從某種程度上來說,皇家海軍也為這項挑戰做好了準備。

美國航母上配備的船員超過3000人,但「伊麗莎白女王號」僅為700人,算上所有機組成員和海軍陸戰隊員是1600人。

英國海軍認為能夠通過自動化減少人員配置。比如,利用一系列機器和升降機將炸彈和導彈搬運到飛行甲板上。

但海軍準將基德已經暗示「伊麗莎白女王號」可能會人手不足。他說,700名基礎船員是一個「良好開端」,前不久登船時,我得知船員人數已經離800不遠了。

英國皇家海軍把未來寄託在了兩艘非常昂貴的戰艦上,讓本就有限的資源變得更加緊張。

軍事歷史學家黑斯廷斯爵士(Max Hastings)稱這兩艘航母「代表了英國國防政策的全部錯誤」。他挑釁性地預言航母就是「大寫的尷尬」,耗費「大量資源卻幾乎毫無用處」。

在去年辭任國防大臣之前,法倫爵士(Michael Fallon)對指責進行了反駁。他說「紙上談兵」的評論人士應該「閉嘴」,並稱航母是「一支用途多樣的強大力量」,既能進行人道主義救助和救災,也能進行「高端作戰」。

他的繼任者威廉姆森(Gavin Williamson)說,「伊麗莎白女王號」向世界其他國家和地區表明,英國「沒在倒退」,並且會讓「所有敵人心生畏懼」,讓「全世界都看到英國的影響力和軍事實力」。

這兩艘航空母艦在一定程度上已經成了一種圖騰,象徵著英國脫歐後野心勃勃地要成為「全球化的英國」。

效仿美國

2017年,美國「喬治·H·W·布什號」(USS George HW Bush)航空母艦停泊在英國海岸附近

航母自然會受到英國最親密的軍事盟友美國的歡迎。

英國想要重新成為少數幾個擁有「超級航母」的國家,美國的影響很大。

美國海軍也幫英國海軍保留了航母操作技術。英國飛行員獲准從美國航母上空飛過,美國還參與了英國飛行甲板工作人員的培訓。

美國「卡爾·文森號」(Carl Vinson)航母

美國「卡爾·文森號」(Carl Vinson)航母

但有些人認為,英國在經濟緊縮時代投資大型航母純屬瘋狂之舉。

蔡爾茲承認,因為英國的歷史,有人可能認為這是英國「試圖重振昔日帝國的輝煌,或繼續假裝自己是一個面積袖珍的超級大國」。

現在,如果美國無法派航母前往波斯灣,英國海軍便有能力填補缺口。

巴林甚至專門給航母新修了一個碼頭。

2015年:英國時任外交大臣哈蒙德(Philip Hammond)和巴林外長在巴林為英國海軍輔助設施「開工」

2015年:英國時任外交大臣哈蒙德(Philip Hammond)和巴林外長在巴林為英國海軍輔助設施「開工」

美國海軍陸戰隊的F-35戰鬥機將參與「伊麗莎白女王號」的首次行動部署。英國自己的F-35數量相對較少,美國的戰機能在初期填補寬闊甲板上的空位。

海軍準將貝頓說,「美國會幫忙分擔資源不足的問題」,「提升在聯盟中的權威」。換句話說,增加其國際影響力。

但給這些龐然大物的運轉買單的,仍是英國。

空軍中將巴格韋爾說,這兩艘航母可能會讓英國的軍事力量「扭曲變形」。

伊麗莎白女王級航母的大小幾乎是之前無敵級航母的三倍。

也比法國的「戴高樂號」(Charles de Gaulle)航母大,只略微小於美國的尼米茲級航母。

一些人認為,英國海軍可以,而且也應該採用較小的航母,譬如「無敵號」那樣的輕型航母。

意大利海軍正在建造新一代的里雅斯特級(Trieste)航母,大小僅為「伊麗莎白女王號」的三分之一。理論上說,費用也是三分之一。

羅伯茨博士說:「我們造了個大傢伙,做的事情20年前用少很多的錢就能做到。」

海軍準將貝頓堅持認為「大體格會帶來多重功能」以及「政治和戰略選擇」,老舊的無敵級航母無法「持續」提供充足的戰鬥機。

「伊麗莎白女王號」航母還可搭載各種型號的直升機,包括「灰背隼」(通用型和反潛型)、「野貓」(多用途)、「支奴干」(重型和運輸型)和「阿帕奇」地面攻擊直升機。

但實際情況是,因為英國在這兩艘航母上投入巨大,她們不得不充當多面手。

僅僅為了讓航母運轉起來,英國海軍就不得不處理掉其他船隻。老舊的「海洋號」(Ocean)直升機母艦已被賣出。

在2011年的利比亞戰爭中,「海洋號」被用於發射阿帕奇直升機,去年還參與了加勒比海的颶風救災行動。但英國海軍需要為另一艘航母配備人手。

英國海軍還得算算是否有資金和人手讓「阿爾比恩號」(Albion)和「堡壘號」(Bulwark)這兩艘兩棲攻擊艦運轉起來。

貓咪與陷阱

「伊麗莎白女王號」最有別於傳統的地方在於飛機的起降方式。

大部分航母會利用彈射器將飛機彈射出去,並使用阻攔索讓飛機降落在甲板上,這就是所謂的「貓咪與陷阱」。「伊麗莎白女王號」卻不然。

新一代F-35B戰鬥機將從航母前部的「跳台」起飛,之後盤旋降落——類似於鷂式戰鬥機在「皇家方舟號」上的起降方式。

理論上伊麗莎白女王級航母也可以配備「貓咪與陷阱」。此事2012年就考慮過,但太過昂貴:預計僅為一艘航母配備這套裝置的成本就高達5億到20億英鎊。但海軍中還是有人希望將來能為航母配上「貓咪與陷阱」,用來操作無人機或者其他飛機。

沒有「貓咪與陷阱」,能使用英國這兩艘航母的國家就會受到限制。

美國設計的F-35將成為英國首批「隱形」戰鬥機,能深入敵軍領地進行打擊而又難以被敵軍雷達發現。

在這款戰鬥機的基礎上出現了三種版本:F-35A用於陸上基地,F-35B可以短距起飛和垂直降落(STOVL),F-35C用於配備了「貓咪與陷阱」的航母。

F-35B比F-35A貴,因為它需要一個升力風扇推進系統才能盤旋。

因此,它也更重,航程也短——大約900海里(相當於1036英里,1666公里)。

一架F-35的生產成本為1.2億美元(9500萬英鎊)。軟件、備件和輔助設備的費用另算。

總承包商洛克希德·馬丁公司表示,隨著產量增加,單架飛機的成本會大幅下降。英國多家防務公司參與了該項目,負責制造15%的飛機,但費用仍然很高。

空軍中將巴格韋爾說,英國「不可能」負擔得起讓24艘F-35都在航母上執行例行任務。

他接著說,與英國皇家海軍不同,美國海軍會讓老款的F-18和F-35一起執行任務。

老款飛機便宜,還能多幹活。與之形成對比的是,巴格韋爾說,「我們要用純種馬來做毛驢就能完成的事情」。

但皇家海軍航母戰鬥群的指揮官海軍準將貝頓說,24架飛機是「支持行動的最低配置」。這麼看來,英國皇家空軍和皇家海軍可能會在艦載飛機的數量和控制權上存在分歧,尤其是在早期可用的飛機數量較少時。

F-35的「隱形」能力和複雜傳感器會讓海軍在危險地帶大量收集數據和情報時佔據優勢。

但F-35要安全地傳遞所有信息並非易事,至少在帶寬有限的情況下傳遞給一艘船不容易。海軍稱最終會克服這一挑戰。

成為目標

俄羅斯已將「伊麗莎白女王號」稱作「大型便利目標」。

很多國家都在大力投資反艦導彈。中國可以用一艘航母的成本生產數百枚東風-21D彈道導彈。美國國防部估計,這類導彈的射程超過1000英里。

俄羅斯和伊朗也在開展反艦導彈和潛艇項目,這對「伊麗莎白女王號」也是一個明顯的威脅。

但瞄準一艘大型艦艇並不需要什麼高精尖武器。伊朗的革命衛隊(Revolutionary Guard Corps)曾在美國航母通過狹窄的霍爾木茲海峽時發起攻擊。

幾十艘小快艇便可能衝破航母的防禦。

再者說,握有低科技反艦導彈、船隻或是載有炸藥的無人機的恐怖組織,也完全有可能將目標對準海岸附近的航母。

然而,亞當·瓊斯(AdamJones)認為,航母戰鬥群的一大優勢在於它永遠是個「移動的目標」。

「伊麗莎白女王號」艦長、海軍準將基德也強調,在茫茫大海上找到一艘航母沒那麼容易,尤其是敵人必須突破由其他船隻、飛機和潛艇構築的「層層防禦」。

建造這兩艘航母也絕非易事。成千上萬名技術純熟的工人參與其中,這是機械製造和後勤管理的一場勝利。

還要記得,航母的服役時間將長達半個世紀,最後一任「伊麗莎白女王號」艦長現在可能還沒出生。

但羅伯茨博士說,英國標榜這兩艘航母代表了「英國的精髓」,這很危險,會讓對手想要將二者作為目標。

還有一個危險是,當皇家海軍把資源和精力過於集中在這兩艘航母上時,海軍幾乎成了一支「航母護衛隊」。

考慮到國防預算面臨的巨大壓力,一些人會問,英國真的承擔得起這些航母的費用嗎?

海軍準將貝頓堅稱不存在「買家的懊悔」。

英國仍有充分的理由投入大量資金和國家聲望來建造這兩艘大型軍艦。

英國是一個海事國家,在接下來的半個世紀裡,這兩艘航母能夠把英國的軍事力量投射到全球各地,深化與關鍵盟友尤其是與美國的防務關係。

但在國防預算本就承受著巨大壓力之際,單是讓這兩個龐然大物保持運轉的花費,就可能讓皇家海軍的宏偉計劃困難重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