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病挑戰全人類 中英兩國忙應對

全世界1/4的人都會在一生中某個時候受到精神或神經疾病的困擾

圖像來源,PA

圖像加註文字,

全世界1/4的人都會在一生中某個時候受到精神或神經疾病的困擾。

世界衛生組織早已預測,全世界1/4的人都會在一生中某個時候受到精神或神經疾病的困擾。英國與中國精神疾病現狀如何?又分別是如何應對的呢?

2018年10月中旬,英國政府在舉辦有50個國家參加的"全球精神健康文化變革峰會"之前,梅首相首次專門任命了一名政府防自殺事務國務大臣(由英國政府衛生事務國務大臣傑基·多伊-普萊斯兼任),突顯這一醫學和社會問題的嚴重性,同時體現重視和有效防治精神疾病對促進社會和諧進步與經濟增長意義重大。

在全球經濟社會變遷的時代,精神疾病(Mental disorders)有成為僅次於心臟病、癌症的全球人類第三大疾病。

世界衛生組織統計,包括抑鬱症和焦慮症在內的精神疾病具有重大的經濟影響,從生產力損失角度,估計每年給全球經濟造成1萬億美元費用。

對比英國和中國的防治精神病狀況,或許可見兩國各自面臨的嚴峻形勢。

近年來,倫敦學院大學精神病學教授專業醫學調查對比發現,富裕國家的窮人更容易罹患精神疾病。

而例如中國這樣的東亞新興經濟體或發展中國家缺乏治療精神病的專業人員和醫療條件。

精神疾病(Mental disorders)定義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網站,精神疾病的定義很廣泛,表現可能各不相同。它們的一般特點包括異常的思維、觀點、情緒、行為以及與他人的關係。

通常人們所認為的精神病是有比較嚴重症狀、需要強制治療的患者,比如嚴重精神分裂、癡呆、自閉生活無法自理、有擾亂社會秩序、攻擊他人或自殘行為等。但實際上精神疾病範圍要廣得多。

因此,社會傳統認識認為精神心理健康問題離自己很遠,即使有所察覺自身也存在一定的精神心理問題,很多人採取迴避、牴觸的態度。實際上,較輕的精神疾病可以包括常見的失眠、抑鬱、老年癡呆、遊戲成癮、酗酒、濫用藥物等等。

因此,精神疾病廣泛存在於社會人群之中。

促進經濟增長意義

研究指出,雖然傳統上認識到精神病的遺傳因素,但近年來社會因素越來越受到重視。比如世衛組織指出,目前世界上常見的抑鬱症常是複雜的社會、心理、生理因素綜合導致的結果。

Man in bed

圖像來源,Getty Images

反之,由於社會認知、政策、歧視、偏見等因素,精神健康問題並沒有引起家庭和社會的足夠重視,諱疾忌醫者很多。加之在眾多發展中國家缺乏專業醫護人員、設備和醫藥條件,無條件就醫者也同樣眾多。由此而引發的家庭悲劇和社會悲劇也屢見不鮮。

精神疾病造成的不僅可能是給家人、親朋的負擔,還可能造成嚴重的社會經濟損失。輕者難以工作,或無法提高工作效率,重者甚至自殘或攻擊傷害他人。

世界衛生組織指出,每增加1美元用於普通精神疾病(如抑鬱和焦慮)的治療,則可在健康狀況和工作能力恢復方面產生4美元的回報。

患病人數比較

英國全民醫療健康系統(NHS)的統計顯示,英國的精神病發病率自從上世紀90年代早期開始不斷上升。

以目前任何一個時段統計,英格蘭16到64歲的人口中平均6個人總有1個有精神健康問題。

根據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精神衛生中心在2009年公布的數據,全國各類精神疾病患者人數在1億人以上,重性精神病患人數已超過1600萬。10年之後,這個數字仍在中國很多媒體有關精神健康和疾病防治的報道中一成不變地繼續抄用。

而據中國媒體公開報道,中國實際的精神病發病率和英格蘭類似。比如在2018年《浙江省精神衛生服務資源藍皮書》中指出,中國成年人精神障礙的總體患病率高達17%,相當於大約6個人就有1人患有精神障礙。

但因為中國人口數字巨大,因此病人總數也成為世界之最。比如以包括昆山杜克大學、北京大學、哥倫比亞大學的研究者共同發表的研究數據表明,中國抑鬱症的患病率很高,抑鬱症狀的患病率為37.9%,按照中國成人人口基數推算,全中國有3.9億人存在抑鬱傾向。

中國社會已經越來越認識到這個問題亟待解決。

醫療條件比較

中國農村兒童

圖像來源,Reuters

圖像加註文字,

中國一些貧窮的農村地區的兒童與老人精神健康問題更為嚴重。

據中國全國心理衛生學術大會指出,中國的心理健康服務供需失衡是中國精神衛生工作面臨的一大難題。

截止到2017年底,中國專業精神科醫師僅有3.34萬人(包括大專學歷),心理治療師僅有約6000人,能夠提供專業心理諮詢服務的心理諮詢師不到3萬人,遠遠低於世界衛生組織建議平均每千人有一個心理諮詢師的健康社會平衡點。

此外,現有的精神科專科醫院多以收治嚴重精神障礙為主,開展常見精神障礙和心理問題的服務嚴重不足。而有關社會心理服務機構和人員的服務質量需要規範和提升。

在英國,據2017年數據,在有約6600多萬人口的英格蘭(不包括蘇格蘭、威爾士和北愛爾蘭)共有約8600多名專業的各類精神科醫師及助理,此外公費醫療的NHS僱有近4萬名精神科護士。

但因為精神病患者人數不斷上升,政府財政困難,以及社會無知偏見仍然存在,英國精神病防治工作也面臨嚴峻挑戰。NHS以其11%的預算承擔著23%的工作。

英國執政的特里莎·梅首相的政府一直也在承諾提高對精神病防治工作的重視、增加對NHS和有關社會組織的投資。

在NHS之外,英國也有一批社會慈善組織在協助專業醫護人員做這方面的工作,其中包括The Samaritans(撒瑪利亞慈善組織,或譯為好心人、行善者組織),專門針對35歲以下人群的Papyrus,專門針對兒童和19歲以下少年的. Childline,以及專門針對老人的The Silver Line。這些社會非政府組織彌補了公立醫院的一些不足。

在英國也仍然存在著對精神疾病知識的無知和傳統錯誤認識,也有很多患者因為種種原因得不到治療。此外,治療精神疾病也過於偏重藥物。

因此,倫敦峰會呼籲全世界改變對精神病的傳統觀念,加強對老中青三種不同年齡段的精神病的防治,包括社會各界需要關注精神衛生,消除歧視和偏見,形成尊重、理解、包容的社會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