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病挑战全人类 中英两国忙应对

全世界1/4的人都会在一生中某个时候受到精神或神经疾病的困扰

图像来源,PA

图像加注文字,全世界1/4的人都会在一生中某个时候受到精神或神经疾病的困扰。

世界卫生组织早已预测,全世界1/4的人都会在一生中某个时候受到精神或神经疾病的困扰。英国与中国精神疾病现状如何?又分别是如何应对的呢?

2018年10月中旬,英国政府在举办有50个国家参加的"全球精神健康文化变革峰会"之前,梅首相首次专门任命了一名政府防自杀事务国务大臣(由英国政府卫生事务国务大臣杰基·多伊-普莱斯兼任),突显这一医学和社会问题的严重性,同时体现重视和有效防治精神疾病对促进社会和谐进步与经济增长意义重大。

在全球经济社会变迁的时代,精神疾病(Mental disorders)有成为仅次于心脏病、癌症的全球人类第三大疾病。

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包括抑郁症和焦虑症在内的精神疾病具有重大的经济影响,从生产力损失角度,估计每年给全球经济造成1万亿美元费用。

对比英国和中国的防治精神病状况,或许可见两国各自面临的严峻形势。

近年来,伦敦学院大学精神病学教授专业医学调查对比发现,富裕国家的穷人更容易罹患精神疾病。

而例如中国这样的东亚新兴经济体或发展中国家缺乏治疗精神病的专业人员和医疗条件。

精神疾病(Mental disorders)定义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网站,精神疾病的定义很广泛,表现可能各不相同。它们的一般特点包括异常的思维、观点、情绪、行为以及与他人的关系。

通常人们所认为的精神病是有比较严重症状、需要强制治疗的患者,比如严重精神分裂、痴呆、自闭生活无法自理、有扰乱社会秩序、攻击他人或自残行为等。但实际上精神疾病范围要广得多。

因此,社会传统认识认为精神心理健康问题离自己很远,即使有所察觉自身也存在一定的精神心理问题,很多人采取回避、抵触的态度。实际上,较轻的精神疾病可以包括常见的失眠、抑郁、老年痴呆、游戏成瘾、酗酒、滥用药物等等。

因此,精神疾病广泛存在于社会人群之中。

促进经济增长意义

研究指出,虽然传统上认识到精神病的遗传因素,但近年来社会因素越来越受到重视。比如世卫组织指出,目前世界上常见的抑郁症常是复杂的社会、心理、生理因素综合导致的结果。

Man in bed

图像来源,Getty Images

反之,由于社会认知、政策、歧视、偏见等因素,精神健康问题并没有引起家庭和社会的足够重视,讳疾忌医者很多。加之在众多发展中国家缺乏专业医护人员、设备和医药条件,无条件就医者也同样众多。由此而引发的家庭悲剧和社会悲剧也屡见不鲜。

精神疾病造成的不仅可能是给家人、亲朋的负担,还可能造成严重的社会经济损失。轻者难以工作,或无法提高工作效率,重者甚至自残或攻击伤害他人。

世界卫生组织指出,每增加1美元用于普通精神疾病(如抑郁和焦虑)的治疗,则可在健康状况和工作能力恢复方面产生4美元的回报。

患病人数比较

英国全民医疗健康系统(NHS)的统计显示,英国的精神病发病率自从上世纪90年代早期开始不断上升。

以目前任何一个时段统计,英格兰16到64岁的人口中平均6个人总有1个有精神健康问题。

根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精神卫生中心在2009年公布的数据,全国各类精神疾病患者人数在1亿人以上,重性精神病患人数已超过1600万。10年之后,这个数字仍在中国很多媒体有关精神健康和疾病防治的报道中一成不变地继续抄用。

而据中国媒体公开报道,中国实际的精神病发病率和英格兰类似。比如在2018年《浙江省精神卫生服务资源蓝皮书》中指出,中国成年人精神障碍的总体患病率高达17%,相当于大约6个人就有1人患有精神障碍。

但因为中国人口数字巨大,因此病人总数也成为世界之最。比如以包括昆山杜克大学、北京大学、哥伦比亚大学的研究者共同发表的研究数据表明,中国抑郁症的患病率很高,抑郁症状的患病率为37.9%,按照中国成人人口基数推算,全中国有3.9亿人存在抑郁倾向。

中国社会已经越来越认识到这个问题亟待解决。

医疗条件比较

中国农村儿童

图像来源,Reuters

图像加注文字,中国一些贫穷的农村地区的儿童与老人精神健康问题更为严重。

据中国全国心理卫生学术大会指出,中国的心理健康服务供需失衡是中国精神卫生工作面临的一大难题。

截止到2017年底,中国专业精神科医师仅有3.34万人(包括大专学历),心理治疗师仅有约6000人,能够提供专业心理咨询服务的心理咨询师不到3万人,远远低于世界卫生组织建议平均每千人有一个心理咨询师的健康社会平衡点。

此外,现有的精神科专科医院多以收治严重精神障碍为主,开展常见精神障碍和心理问题的服务严重不足。而有关社会心理服务机构和人员的服务质量需要规范和提升。

在英国,据2017年数据,在有约6600多万人口的英格兰(不包括苏格兰、威尔士和北爱尔兰)共有约8600多名专业的各类精神科医师及助理,此外公费医疗的NHS雇有近4万名精神科护士。

但因为精神病患者人数不断上升,政府财政困难,以及社会无知偏见仍然存在,英国精神病防治工作也面临严峻挑战。NHS以其11%的预算承担着23%的工作。

英国执政的特里莎·梅首相的政府一直也在承诺提高对精神病防治工作的重视、增加对NHS和有关社会组织的投资。

在NHS之外,英国也有一批社会慈善组织在协助专业医护人员做这方面的工作,其中包括The Samaritans(撒玛利亚慈善组织,或译为好心人、行善者组织),专门针对35岁以下人群的Papyrus,专门针对儿童和19岁以下少年的. Childline,以及专门针对老人的The Silver Line。这些社会非政府组织弥补了公立医院的一些不足。

在英国也仍然存在着对精神疾病知识的无知和传统错误认识,也有很多患者因为种种原因得不到治疗。此外,治疗精神疾病也过于偏重药物。

因此,伦敦峰会呼吁全世界改变对精神病的传统观念,加强对老中青三种不同年龄段的精神病的防治,包括社会各界需要关注精神卫生,消除歧视和偏见,形成尊重、理解、包容的社会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