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台灣總統大選必看關鍵詞

圖片來源:BBC Chinese

2020年1月11日台灣將舉行總統大選及立法委員選舉,因民粹主義興起、中美貿易戰、香港示威及中國強硬表態「一國兩制台灣方案」等,台灣大選撲朔迷離

國民黨非傳統政治人物韓國瑜,五度參選的親民黨主席宋楚瑜和尋求連任的現任總統蔡英文將角逐總統之位。

這是台灣第七次總統選舉。選戰主軸仍是兩岸議題,本地媒體描述台灣社會瀰漫 「亡國感」,充滿集體焦慮。

中國和美國在台灣大選中的角色舉足輕重,本省人與外省人,不同世代的台灣人之間的衝突和不同訴求,均牽動選情。

韓國瑜造勢活動(資料圖片)(圖片來源:Getty Images)

文中互動式民調數據統計由BBC東亞數據新聞組Aghnia Adzkia、Arvin Supriyadi、Davies Surya及Leben Asa整理製作。

文中互動式民調數據統計由BBC東亞數據新聞組Aghnia Adzkia、Arvin Supriyadi、Davies Surya及Leben Asa整理製作。

文中互動式民調數據統計由BBC東亞數據新聞組Aghnia Adzkia、Arvin Supriyadi、Davies Surya及Leben Asa整理製作。

文中互動式民調數據統計由BBC東亞數據新聞組Aghnia Adzkia、Arvin Supriyadi、Davies Surya及Leben Asa整理製作。

中國威脅與亡國感

台北舉行撐香港大遊行(資料圖片)(圖片來源:Getty Images)
台灣高雄舉辦罷免韓國瑜大遊行。(資料圖片)(圖片來源:Getty Images)

美中貿易戰、香港示威、中國崛起及台灣本土政治經濟局面變化均牽動台灣總統大選,這些事件的發酵與交疊,使「芒果乾」成了2019年初至今的熱門選舉關鍵字。

「芒果乾」是「亡國感」的諧音,從2019年3月網路論壇的討論度逐漸升高。「亡國感」反映出台灣一種集體情緒,是台灣人用來描述面對來自境內、境外各種壓力及政治情勢不確定等,可能失去國家及所擁有的民主自由的焦慮。

台灣大選:為何「芒果乾」成了選戰關鍵字?

台灣媒體将此種焦慮「中國因素」。學者董立文說中共的威脅 、香港「反送中」運動,以及政黨的選舉操作都引發 「亡國感 」 。目睹中共以專制極權手段對付香港人民,中國領導人習近平年初提出「一國兩制台灣方案」加深台灣人感官印象。

台灣人對於「國家」的定義,因為族群和世代不同而大相徑庭, 有人認為這個「國」是台灣,也有人認為是中華民國,但大致上指台灣人所享有的民主、自由。

台灣中央研究院社會所研究員林宗弘對「亡國感」有不同解讀,認為「亡國感」有一部分是世代政治的體現。

因為年長一輩人對中國的認同更強,甚至不排斥統一,所以年輕一代對抗的不來自中國的威脅,而是來自長輩台灣人。所以「亡國感」 實際上體現的是台灣世代差異對現狀的理解和未來期許的極度衝突。

台灣大選:蔡英文、韓國瑜和宋楚瑜掀起的世代之爭

兩岸關係一直是台灣總統選舉交鋒的主軸,過去歷次選舉中,類似「亡國感」的討論也曾出現,但以前被稱作「中華民國保衛戰」或「捍衛中華民國」。

蔡英文表示將通過立法,防範來自北京的威脅,2019年12月31日,推出《反渗透法》。但此法遭國民黨批評,稱 「 立法對象不明確 」 ,涉嫌 「 破壞民主機制 」 。而中國國台辦也批評《反渗透法》是 「 為了一黨政治私利,大開民主倒車 」 。

國民黨候選人韓國瑜延續馬英九時期的兩岸政策,只談「九二共識」、「一中各表」。台灣師大政治學研究所教授范世平認為,這樣的設計完全沒有超越過去結構,也沒有與時俱進。 

2020年選舉,誰能清晰陳述和規劃兩岸未來,誰就能勝出。

圖片來源:Getty Images

2019年12月高雄舉行罷免韓國瑜遊行活動

2019年12月高雄舉行罷免韓國瑜遊行活動

圖片來源:Getty Images

201912月高雄舉行罷免韓國瑜遊行活動

201912月高雄舉行罷免韓國瑜遊行活動

拒絕「一國兩制」,熱愛中華民國,熱愛自由民主,堅持和平繁榮
韓國瑜——中國國民黨總統候選人
香港「反送中」示威現場的女示威者(12/6/2019)(圖片來源:NurPhoto via Getty Images)

台灣外交部長吳釗燮:看到香港的事 台灣人拒絕「一國兩制」

「拒絕一國兩制」是台灣人民、社會之間的最大共識
蔡英文——台灣現任總統、民主進步黨總統候選人
台灣總統蔡英文訪問海地首都太子港(14/7/2019)(圖片來源:Reuters)

韓國瑜與被改變的台灣政壇

韓國瑜造勢活動(資料照片)(圖片來源:EPA)

此次選舉,蔡英文最大挑戰者是國民黨的韓國瑜。

2019年11月28日,民調結果落後的韓國瑜,被媒體追問其反應時,脫口而出:「得民心,得天下;得民調,得痔瘡」。說話毫不修飾,個性直爽, 都是韓國瑜贏取支持的「 法寶 」 。

也許此刻的韓國瑜已經感到,2018年自己掀起的「韓國瑜炫風」,勢頭在明顯減弱。

曾擔任立法委員的韓國瑜,過去近十年在台灣政壇幾乎已被遺忘。2012年出任臺北市農農產運銷公司總經理,才重回公眾視線。2018年代表國民黨參選高雄市長,勢不可擋,以黑馬姿態勝出。

參選市長時,韓國瑜的政見中充斥著諸如承諾在高雄打造「愛情摩天輪」的豪言壯語,他亦曾形容高雄「又老又窮」,而他及其草根風格的競選口號「貨出去、人進來、高雄發大財!」皆觸動底層民心

他沒有傳統精英身段,也與台灣常規的政治人物不同,展現出庶民、體恤民心及接地氣的形象,被媒體形容是一股「政治新興潮流」,也成功打破了公眾對國民黨的刻板印象 。

他的核心幕僚張五嶽曾說,韓國瑜說話直白、身段低,憑藉精湛口條及有趣論述,在網路上不斷被人分享,創造網路高聲量。這種獨樹一格極其符合媒體對熱點和爭議性的追逐需求,一舉改變台灣媒體長期重視台北忽略高雄的報道格局。

資料照片(圖片來源:Getty Images)
韓國瑜支持者(圖片來源:Getty Images)

圖片來源:LOCPG HK

高雄市長韓國瑜拜會香港中聯辦主任引發爭議,他回應「歪嘴雞不需要挑米吃」。

高雄市長韓國瑜拜會香港中聯辦主任引發爭議,他回應「歪嘴雞不需要挑米吃」。

Kaohsiung City Government

韓國瑜與香港特首林鄭月娥見面

韓國瑜與香港特首林鄭月娥見面

香港「反送中」示威(圖片來源:Getty Images)
香港新界沙田大圍一名「反送中」示威者朝防暴警察投擲汽油彈(10/8/2019)(圖片來源:Getty Images)

韓國瑜的兩岸論述

兩岸一家親,親上加親
2018年12月
大陸要正視中華民國的存在 , 在九二共識之下,兩岸各自表述,現階段非這樣做不可
2019年5月13日
針對香港示威:我不知道,我不曉得
2019年6月9日
支持九二共識,反台獨,不接受一國兩制
2019年6月13日
譴責暴力,也希望香港政府要傾聽人民到底內心有什麼樣的不滿
2019年7月23日
如果香港動亂持續下去,不光是香港的損失,也會是台灣重大的損失
2019年8月5日
台灣不是任何人附屬品,不允許有人傷害台灣,若有必要,全體國人和他本人,一定拿槍捍衛中華民國的主權
2019年10月10日
反港獨、雙普選
2019年11月14日
堅定支持九二共識、沒有辦法接受香港、澳門的一國兩制
2019年12月20日

為了中華民國,不惜粉身碎骨。
韓國瑜——中國國民黨總統候選人
資料照片(圖片來源:Getty Images)

對於是否參選總統,韓國瑜的態度總是曖昧。直到2019年6月,韓國瑜宣佈角逐總統大選,使外界對他的誠信提出質疑,甚至稱他是「落跑市長」。韓國瑜曾對此解釋,若選上總統,每週至少會在高雄待三天左右,不會離開。

韓國瑜先前訪問香港時進入「中聯辦」被標籤為親中立場 2019年12月24日,韓接受網路節目《博恩夜夜秀》專訪,被主持人博恩問到,認為哪個國家會對台灣直接造成威脅,多次迴避後,方才回答「人民解放軍」,但自始至終未提中國二字。 投入總統選舉後,香港爆發「反送中」示威,他從一開始的曖昧到後來反港獨、挺雙普選的說詞隨時牽動大選走向

他的各種社會言論充滿爭議,像曾疑似發表歧視女性的發言或是說「怎麼瑪麗亞變老師」引發菲律賓駐台灣辦事處代表致函關切,隨時刺激公眾觀感。

彭博社12月31日報道中批評韓國瑜「失態」、「厭女」、「民粹」,並引述美國內華達大學拉斯維加斯分校助理教授王宏恩,稱韓國瑜是「民粹主義者」,因民粹主義者常吹噓一些大型政策以刺激經濟,但韓國瑜在高雄的重大政策都未能達成。

不過,這一切負面評價,都無法撼動以中老年人為主的韓粉的支持。加拿大約克大學副教授沈榮欽曾向台灣媒體分析,韓國瑜容易引發共鳴喚起韓粉情緒。也有分析稱,長輩所信仰的價值常被年輕人抨擊,因此希望團結一致,而當韓國瑜出現時,自然成為他們的崇拜對象。

韓國瑜參選總統,不僅衝擊傳統的政治版圖,也顛覆人們對國家領導人的想像,這股帶點民粹氣息的崛起過程,無論會否是政壇中的曇花一現,又或能將他推向總統大位,但黑馬韓國瑜的崛起無疑已經重新定位台灣政壇及選舉樣貌。

資料照片(圖片來源: Getty Images)

資料照片(圖片來源: Getty Images)

資料照片(圖片來源: Getty Images)
韓國瑜(圖片來源:Getty Images)

韓國瑜爭議發言

男人以天下為家,女人以家為天下
2018年3月
鳳凰都飛走了,進來一大堆雞 (形容台灣人才流失)
2019年8月29日
成熟女人像一碗湯,煮熟的時候趕快喝,再不喝就會焦掉
2019年9月5日
蔡賴(蔡英文&賴清德)就像武大郎跟潘金蓮蓋一條棉被、無法齊心
2019年11月12日

韓國瑜遊街造勢宣傳(圖片來源:Getty Images)

經濟與選情

香港灣仔會議展覽中心七一升旗禮場地外布防的防暴警察(1/7/2019)(圖片來源:Reuters)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等數家國際機構下調2020年全球經濟成長預測,但台灣受惠於中美貿易戰台商回流,景氣回溫。

據標普(S&P)報告,台灣2019年經濟成長率預測,從2%上修至2.5%,2020年也從原先預估的2%上修至2.4%,居亞洲四小龍之首。

誰能說服選民對其經濟政見的信心,誰就勝出。

香港銅鑼灣防暴警察發射催淚彈(4/8/2019)(圖片來源:Reuters)

相對世界各國因為不確定性、低成長、低通膨、低利率經濟普遍停滯,台灣2019年經濟表現並不遜色,這也是蔡英文引以為傲的經濟政績,為其贏得支持。

中研院經濟所研究人員楊子霆研究,假如都以消費者物價指數當作分母,台灣國內生產總值和薪資從2002年就已經雙雙停滯。

雖然蔡英文執政期間,每年都調整基本薪資,調整幅度也比前一政府任期間還要高,但根據標普2019年的分析,台灣工資增長疲弱。雖然經濟持續成長,但低薪現象卻仍未大幅改善。 「經濟成長、薪資低」持續存在,被蔡英文反對者詬病。

蔡英文的競爭對手韓國瑜,就猛攻「低薪問題」,他多次指出,台灣年輕人被低薪困擾,視野打不開。韓國瑜曾說:「台灣經濟退步,人民昏暗痛苦,他的口號「發大財」也成功吸引了支持者。

與民進黨不同,藍營認為改善兩岸關係可以促進經濟。回望馬英九政府時期,因為受2008年金融海嘯影響,國民黨執政期間出現近年台灣經濟最高增速。然而,馬英九綏靖大陸的政策並沒有帶來強勢的經濟增長,2012年至2016年經濟增速四年不過3%。

台灣中央研究院研究員林宗弘對BBC中文表示,過去兩岸貿易依賴度越高,台灣貧窮和失業人口越高,因為台灣是資本輸出,投資到大陸會影響台灣本土的行業,特別是打擊青年人的工資和就業。

「過去用兩岸關係作為主軸來吸引台灣選民說,兩岸關係好,台灣經濟才會好,這個論證沒有經驗上的依據,」他說,「為什麼國民黨吸引不到年輕人的選票,因為他們講的因素在一般青年的感受不太一致。」

台灣傳統市場(圖片來源:Getty Images)
資料照片(圖片來源:EPA)
資料照片(圖片來源:Getty Images)

蔡英文為了降低對中國的依賴,提出「新南向政策」,發展與東南亞國家、澳紐、印度等中國以外的經濟關係。

根據經濟部資料,2018年台灣對大陸投資占比37%,今年1到8月更降到36%,創下19年以來新低,也是2002年政府開放到大陸直接投資以來最低。而台灣與東盟市場的貿易佔比無顯著提升。

林宗弘也表示,蔡英文目前的「新南向政策」的局限,台灣對大陸出口的依賴雖略微下降,但仍佔三成以上。

根據台灣官方數據,月薪低於3萬新台幣(約1000美元)的人數,從2013年的357萬跌至目前不足300萬,主要是受到政府提高最低工資的效果,但這項政策在這一、兩年已經失效,基本工資再次上調也沒有顯著拉高薪水。

林宗弘認為,經濟結構性問題不是一屆政府可以輕易解決的事,而選民的期望是更高. 台灣政府要在吸引台商回流方面做更多工作,帶動本土經濟和人力需求。

美國角色

資料照片(圖片來源:Reuters)

因特殊的地緣政治,台灣身處美國與中國對峙夾縫中。每一屆決定接下來四年政治版圖的總統選舉,均有中美兩國的影響陰影。

自台灣1996年總統直選以來,每次大選前一年,各黨候選人都會親自率團赴美國訪問華府重要政治人物及智庫,媒體稱為「赴美面試」。中國官方的論調從未有重大變化,始終不承認台灣中華民國的存在。

此次2020大選更加複雜詭譎。

資料照片(圖片來源:EPA)

2019年初,中國領導人習近平向台灣提出 「 一國兩制台灣方案 」 ,並以外交政經手段壓迫台灣,藉著外交壓力,成功讓許多國家與台灣斷交之後立即與中國建交。

2019年4月,韓國瑜以高雄市長身分赴美國訪問八天,在哈佛大學和斯坦福大學高調演講。

韓國瑜宣布作為國民黨總統候選人參選總統後,2019年8月與美方代表在台會面,突然婉拒美方邀請赴美交流,一度引起議論。

2018-2019年,美方出台一連串軍售合同和友台法案,12月18日,參議院通過「國防授權法」。要求美國「國家情報總監」在台灣大選後45天內提出中國是否干預台灣選舉的行為。

特朗普已在2019年12月簽署 「國防授權法」 。

評論者稱,此次台灣選舉,可助於客觀衡量蔡英文四年執政成敗;國際角度而言,則是觀察美中台三方未來數年角力走向關鍵時點。

中、美、台這段關係為何那麼複雜?

資料照片(圖片來源:GETTY IMAGES)

台美斷交時,美國有不少支持台灣的聲音。

台美斷交時,美國有不少支持台灣的聲音。

美中台三角關係中的台灣總統

1996年台灣首次通過民主方式選舉總統。外界預測時任總統的李登輝將在民選中勝出。此前一年,李登輝高調入境美國,並發表「中華民國在台灣」的演講。

此舉激怒中華人民共和國,解放軍於台灣外海試射導彈,並舉行兩棲登陸軍演。1996年3月,美國首次緊急調動兩艘航空母艦進入海峽,台灣海峽局勢驟然惡化,被稱為「96台海危機」 。

李登輝在任期間,兩岸關係持續緊張。1996年開始嚴格管控台灣資金及台商赴中國投資。1998年6月,時任美國總統柯林頓拜訪中國,稱美國「不支持台灣獨立 」,反對「 兩個中國或一中一台」。

1999年7月,李總統卸任前夕提出 「 兩國論 」 ,稱台灣與中國是「特殊國與國關係」, 引起中國激烈抗議。美國在48小時內六次勸告兩岸軍事自製。 2000年1月,中國發表《一個中國的原則與台灣問題》,批判李登輝縱容並扶持主張 「台灣獨立 」 的分裂勢力。

雖然中國批評台獨主張,當年民進黨籍、傾向台獨的陳水扁仍當選台灣總統,其任期內,台灣與中國關係未有改善。 時任美國總統小布希以「麻煩製造者」批評陳水扁。政治緊張氣氛中,渴望與中國往來的台商及台灣人,轉而支持堅持反對台獨馬英九,使國民黨在2008年重掌政權。 馬英九在任期間,台灣與中國關係交好,與美國關係亦沒有太多波瀾。

馬英九提出以92共識為基礎的「不統、不獨、不武」的兩岸主張,讓中國對馬政府放心。 友好氣氛下,2015年11月中國領導人習近平與馬英九在新加坡會晤,是兩岸領導人在1949年後首次會面。

但馬英九親近中國的立場令台灣年輕人緊張,2014年,他所提出的「服貿條例」希望擴大中國出版以及服務業在台灣投資,點燃「太陽花運動」,也直接令民進黨的蔡英文在2016年高票當選。完成台灣二次政黨輪替。 蔡英文上任後,2016年當選的美國總統特朗普改變對台灣的外交策略,簽訂多項友台法案,並批准多項大筆軍售台灣

美國代表稱目前是美台關係最好的時段。中美貿易戰令北京惱火,中國更是對於美台互動發出多項警告。習近平政府認為美國介入中國內政,並批評蔡英文政府「 玩火自焚 」 。

前台灣駐美副代表裘兆琳告訴BBC中文,1996年 「台海危機」 可以是開啟台美關係軍事合作的起點。1980年代期間曾長期忽略台灣的美方突然警覺,萬一兩岸雙方有非和平行動發生,美國該如何因應? 台灣當時是少數不經武力政變而成功轉型的民主政府,對亞洲各國有至關重要的示範作用。

裘兆琳也用 「互信最強」形容當下的台美關係。她說這個互信關係的大背景是,蔡英文上台後,北京持續壓縮台灣的外交及政經生存空間。尤其美中貿易戰正酣,美國也需要台灣作為貿易夥伴,與中國斡旋。

美國霍夫斯特拉大學教授古舉倫(Julian G. Ku)評論,特朗普政府表現得較為親台,但總的來說,政策並未偏離歷屆美國政府的基本一中框架。

11月,前任台灣總統馬英九公開批評蔡英文的外交政策,稱台海若要穩定,台灣須接受「九二共識」,並形容台美關係「友好但缺實效」。

韓國瑜雖放棄選前二度赴美,但代表他前往華府拜會相關智庫的發言的學者則表示韓國瑜當選後,台灣會持續與美國合作,維持印太地區穩定。

另一總統參選人宋楚瑜則說,「台灣的命運要靠台灣人,因為若台海發生戰爭,美國雖然會出兵保護台灣,但不會無條件為台灣犧牲美國利益。」

資料照片(圖片來源:Getty Images)

蔡英文2019出訪過境美國,在出席商界峰會前和美台商業協會領袖一起會見記者。

蔡英文2019出訪過境美國,在出席商界峰會前和美台商業協會領袖一起會見記者。

圖片來源:Getty Images

太陽花運動影響了許多年輕台灣人的國家認同。

太陽花運動影響了許多年輕台灣人的國家認同。

圖片來源:AFP
資料照片(圖片來源:AFP)

美國在台協會新館2019年5月6日啟用,並首度證實有陸戰隊軍官進駐

美國在台協會新館2019年5月6日啟用,並首度證實有陸戰隊軍官進駐

本省人、外省人

香港灣仔會議展覽中心七一升旗禮場地外布防的防暴警察(1/7/2019)(圖片來源:Reuters)

1949年,國共內戰後,蔣介石政府撤退到台灣。移居台灣的約120萬大陸中国人被稱作「外省人」——他們多半來自江浙、福建、山東等大陸省份,抵台後也多半從軍或從事公務員及教師職位。

因為歷史因素,早期外省人對國民黨政府及領袖十分忠誠,並期盼兩岸統一,這種傾向也一直表現在他們的投票選擇上。尤其在大台北地區,歷屆選舉民調顯示,外省人投給民進黨的比例至多只有10%。

但隨著時間變遷,這些台灣「外省人」後代的認同似乎在轉變。外省第三代的自我身份認同有所鬆動,不少人表示他們對中國的認知是「文化上親近,政治上反對」。

台灣政治大學選舉研究中心研究員鄭夙芬向BBC中文分析,台灣已進入「國家認同」階段。來自中國大陸的「外省人」後代雖然對於中國還存在文化認同,但在政治認同上,已視中華人民共和國為不同國家,這已成為台灣人目前認同的主流。

(圖片來源:EPA)

歷屆總統大選外省人投票意向

外省人只投國民黨或不投民進黨

台灣TVBS民調中心2012年總統大選後發現,,2012年總統大選仍約有80%的外省人投給國民黨候選人馬英九,僅約10%的外省籍選民願意投給民進黨候選人蔡英文。

更早幾屆總統大選的民調也顯示,外省族群支持民進黨的比例一直很低,這也是台灣選舉的趨勢。雖然2012年後,台灣再也沒有公開的民調公佈族群背景與投票取向,有人認為台灣族群政治在淡化,但也有人堅持認為其強大作用仍在影響台灣政治

比起中國文化,我對台灣文化及語言並沒有那麼親近
外省第三代Rita

BBC中文曾訪問過外省第三代Rita,她與弟弟Alan在文化上仍親近中國,更嚴格來說是親近在台灣長成的中華文化。 Rita曾在北京工作,也想要瞭解中國的文化。但因爲2014年太陽花運動的政治啟蒙,她開始有台灣主體意識,認同台灣國家的合法性,與中國兩個政體完全不同。 Rita的弟弟Alan則是標準的「中華民國粉」,基於國共歷史,認同的是三民主義的中華民國史觀,也希望將來台灣能以「三民主義統一中國」。

Alan認為,國民黨與中國政府太過友好,他不會把票投給國民黨。 Rita一家人都成長於深藍家庭,家裡長輩多半支持國民黨,親民黨或新黨等泛藍政黨。她坦承:「比起中國文化,我對台灣文化及語言並沒有那麼親近,如同其他國家社會的移民史,我是藉著生活生命經驗開始有台灣認同的,所以我不是天然獨。」

除了台灣原住民,所有人都是外省人
BBC中文讀者

也有多名受訪者表示,不應該再區分外省與本省,提到這個議題會有撕裂族群及分化的可能。 「除了台灣原住民,所有人都是外省人。」無論如何,外省人在台灣的經歷,確實影響了台灣政治及民主化進程,許多台灣媒體分析韓國瑜的忠誠支持者(韓粉)之中,有許多來自外省背景的眷村或軍公教(軍人、公務員及教師,被認為較親近國民黨),這些特定群體仍然影響台灣政治。

(圖片來源:EPA)
(圖片來源:PUBLIC TELEVISION SERVICE FOUNDATION OF TAIWAN)
(圖片來源:EPA)


製作名單

作者:李宗憲 、林祖偉 、呂嘉鴻
附加圖片:法新社(AFP)、歐洲新聞圖片社(EPA)、蓋蒂圖片社(Getty Images)、路透社(Reuters)
圖表設計:East Asia Visual Journalism Team, BBC World Service , Oscar Kwan, BBC Chinese
製作:李宗憲
編輯:李榮德 、吳薇
發表日期:2020年01月06日


相關內容

黑衣人吳生(BBC News中文圖片)

香港示威衝突前沿的一名黑衣人:我們的理想和代價

香港示威衝突前沿的一名黑衣人:我們的理想和代價

香港新界荃灣街頭兩名身穿防暴裝備之警員以佩槍指向群眾(25/8/2019)(圖片來源:Reuters)

香港示威如何開出「第一槍」?

香港示威如何開出「第一槍」?


更多長閱讀

兩條科莫多龍在打架

爲龍之島而戰

爲龍之島而戰

美國紐約自由女神像(資料圖片)

中美新冷戰下破滅的美國夢

中美新冷戰下破滅的美國夢

切爾諾貝利一家被廢棄之幼兒園(資料圖片)

移居切爾諾貝利的人

移居切爾諾貝利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