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40年: 中国家庭“四大件”的旧貌新颜

老式自行车和缝纫机

图像来源,Xinhua

图像加注文字,

这是老式的自行车和缝纫机

80后、90后、00后,有没有听说过“四大件”?知不知道爷爷奶奶、爸爸妈妈成家时的梦想?让我们从40年前的那个冬天说起......

1978年12月18日至22日,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举行。会议决定,从1979年起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

普遍认为,这标志着邓小平领导下的中国正式拉开了对内改革、对外开放新政的帷幕。

之后的40年间,中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经济连年高速增长,普通人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四大件”与时俱进,堪称中国40年巨变的一个缩影。

什么是“四大件”?

1970年代以前,“四大件”(也有称“三大件”)是中国人挂在嘴边的常用字。

视频加注文字,

几十年来,中国人家里“四大件”的变化这里给你来个总结。

1960年代的中国,政治动荡,闭关自守,经济连年停滞,供应极端匮乏,日常用品都要凭票供应,“四大件”指的是当时中国有能力生产、普通家庭、特别是新人安家时向往拥有的家居用品。

改革开放前的那些年,“四大件”一般指的是缝纫机、自行车、手表和收音机,俗称“三转一响”。

当时,“四大件”的品牌也非常重要。比如自行车,最好要是“永久牌”或是“飞鸽牌”!颇有今日宝马、奔驰的风范。

记得1974年到1975年期间,时任美国驻华联络处主任的乔治·布什和夫人巴巴拉也是经常骑着“飞鸽牌”自行车穿行于北京的大街小巷。15年后,当老布什以美国总统的身份访华时,收到的特殊国礼也是两辆“飞鸽”。

老布什夫妇

“四大件”怎样换颜?

随着改革开放的持续推进,中国制造业不断发展,经济产出连年增长,“四大件” 逐渐发生了变化。

进入1980年代,计划经济仍然占据相当大的比重,“万元户”、“个体户”仍然是热门词汇。那个十年间,“四大件”升级为电视机、电冰箱、洗衣机、录音机。

这也标志着,人称“世界工厂”的中国走入电子消费时代。

此后的十年,“四大件”再次换颜,成为包括空调、音响、彩电和录像机在内的“高档”家电产品。

2000年代,“四大件”发生“革命性”变化,家居用品升级为智能手机、私家汽车,公寓、存款也成为“众望所归”。

眼下,中国人家的“四大件”或许应该叫做“四十大件”才更为合适。除了智能化、高档化的消费品,海外留学、出国旅游、国外置业、投资、移民......等等等等,都已经成为中产人家的向往。

中国旅游

图像来源,Getty Images

“四大件”的代价还有哪些?

但是,经济的连年高速发展并非没有代价。

这四十年间,中国也经历了工人失业、农民失田;生态遭受破坏,污染令人担忧;贫富悬殊,两极分化严重。

确实,更多的人家业兴旺,但在大都市,“因病返贫”也让越来越多的中产担忧;在偏远的农村、在城乡结合部,仍然有大批人生活在贫困之中。

今日家徒四壁的人,他们梦想拥有的“四大件”又是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