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放归野外:重获自由面临的种种挑战

  • 佐伊·科米尔
  • Zoe Cormier
。

图像来源, Getty Images

图像加注文字, 准备回归野外的小猩猩© International Animal Rescue

对一些动物来说,回归自然长路漫漫。

人类对待捕获的野生动物,在很多方面都已经极大改善了。曾几何时,罗马人在斗兽场里折磨和屠杀狮子、豹子、犀牛甚至大象都是司空见惯的事。直到19世纪,斗熊活动在整个欧洲都还很普遍。

如今,马戏团动物已渐渐成为历史(英国政府已经全面禁止),但那些曾生活在动物园、马戏团,或是被当成宠物的动物,刚刚获得自由后又会怎样呢?那些被圈养多年的动物,真的能够重获自由吗?

即使一辈子都生活在最人道的动物园里,动物也会因多年的圈养而受到严重影响。它们学不到关键的生存技能,太习惯于与人接触,缺乏对人类先天的恐惧感,极容易受到偷猎者的攻击,也无法适应野外的生存条件。

电影《人鱼的童话》(Free Willy,1993年上映)中虎鲸明星Keiko的故事尤其令人心碎。大量民众写信要求将Keiko放生,于是他在1999年被空运至冰岛。但可惜,Keiko无法适应野外恶劣的生存条件。他在很小的时候就被捕获,习惯了与人接触,人们几次试图帮助他加入野生族群都以失败告终。最后,Keiko游进了挪威的一个港口,主动寻找人类的陪伴。他没办法融入野生虎鲸,也无法自己捕食猎物,最终在2002年死于肺炎。

“放归自然并不一定是对动物最有益的做法,”德雷珀博士(Dr Chris Draper)说。他是生来自由组织(一个主张让动物生活在野外的慈善机构)动物福利和动物捕获部门的负责人。“动物被带离野外时就已经遭受了伤害,将它们放归自然可能会雪上加霜。”

对于鱼类、爬行动物和两栖动物来说,野外放生相对简单。例如,青蛙通常可以在实验室中大量繁殖后放归野外。但灵长类动物、大型猫科动物、大象、海豚和鲸鱼等复杂哺乳动物可能需要母亲多年的教导,以及与同类群体生活才能长到成年,放生它们要困难得多。

摩尔(Katie Moore)是非政府组织国际爱护动物基金会保育和动物福利部门的副主席。她表示:“很长一段时间以来,将动物,譬如大型哺乳动物放生野外的议题都被遗弃了,人们认为让捕获的动物重返自然是不现实的,但现在我们看到有越来越多的业内人士开始质疑这种想法。野外放生确实在很多情况下仍然不可能,动物受到了创伤,或者在非常年幼就被捕获时尤为如此。我们还要特别小心不要把疾病传播给野生动物。但对于某些动物来说,如果我们经过深思熟虑后采取科学的方法,让它们重归自然是可以做到的。”

以津巴布韦的非洲狮为例,“环境研究信托”15年来一直在努力将狮子放生回野外,首席执行官蒙克斯博士(Dr Norman Monks)说:“狮子确实可以适应人类,但我们要确保所放生的狮子没被驯化。”

放生过程分为多个阶段,最终是将这些曾被圈养的狮子在野外所生的幼崽放归自然。首先,已经习惯了人类的狮子会被放到一个大围场,有猎物可以捕猎。接下来,这些(人类再也不会插手的)狮子最终会形成一个狮群并生出新的幼崽。这些幼崽会一起长大,形成社会关系,最终以狮群为单位被放归自然。

“这一过程很重要,如果这些幼崽没有互相关爱的凝聚力,我们不会把它们放到野外。”因为狮子是高度群居的动物(也是唯一会社交的猫科动物),在准备将它们放归野外时,需要考虑它们对群体生活与生俱来的需求。

许多组织都在挑战旧观念,并致力于开发适应不同物种需求的新技术,以实现一度被认为不可能实现的目标,其中包括黑猩猩康复信托、野生动物兽医国际组织和生而自由。

回归野外对某些动物来说要更困难,我们需要仔细考虑每个物种的需要。

德雷珀博士说:“北极熊这个物种的问题非常严峻。它们的生存环境十分特别,需要向母亲学习在这种环境中生存的技能,在没有回到自然之前学习这些技能几乎是不可能的。但其他熊类重回野外后似乎比较成功,但很大程度上也取决于每个动物的自身情况,比如说被捕获时的年龄,初生阶段是否在圈养环境下长大,以及被圈养的经历,包括创伤、健康状况和早期营养摄入。并没有什么灵丹妙药。”

。

图像来源, Getty Images

图像加注文字, 国际动物救援组织的工作人员将一只懒猴放归野外,此前它一直被当作宠物© International Animal Rescue

许多物种都和狮子一样,关键是要将它们成群放生。德雷珀说:“黑猩猩即使是在实验室里生活多年,当一起被放生到受保护的岛屿上时,情况也很好。”

自2006年以来,印尼猩猩救援组织的保育人士收养了许多猩猩宝宝,猩猩妈妈多因践踏庄稼而被农民射杀,它们则被当作宠物饲养。在野外,猩猩宝宝会和母亲一起生活长达9年,这对灵长类动物而言也是非常长的时间,这意味着猩猩孤儿需要额外多的养育和教育。猩猩宝宝会在该组织生活5到10年时间,学习关键的生存技能,比如爬树、开椰子、抓白蚁,以及学会害怕蜘蛛、蛇和人类等各种威胁。

“我们尽量不插手,尽量不让它们依赖我们,因为它们需要学会不相信人类,”国际动物救援组织猩猩救援项目的主任桑切斯(Karmele Llano Sanchez)说。“它们该从彼此身上学到更多东西,而不是从我们身上,这一点很关键。动物能很快学会一项技能,然后继续教给其他动物。这样它们才能学会如何重新成为一只猩猩。这需要多年的时间和大量的努力,但已经相当成功,我都没想到项目会这么顺利。即使野生猩猩在森林大火中受了伤,或是经历过饥饿,也可以恢复健康,重回野外。”

放生一只猩猩花费可不少。每月的护理费用为250美元,最终可能要花5000甚至10000美元,放生总是受到资金限制。

然而,关爱猩猩带来的高额成本也有好的一面。桑切斯表示:“成本确实很高,但钱主要用于支付向导和追踪人员,追踪人员在野外追踪猩猩。我们雇佣了很多人,这样就能得到社区的支持,归根结底是为当地人在狩猎和伐木之外提供了另一种绝佳的收入方式。”

这又引出了放生过程中的另一项重大挑战。当今世界,狩猎、伐木、偷猎和农业正使得野生环境越来越少,为动物们找到合适的栖息地成了一大难题。

桑切斯说:“人们对棕榈油的需求正在增长,马来西亚的棕榈油正出口到世界各地,因此猩猩孤儿的问题只会愈演愈烈。”

德雷珀博士说:“我们的理想是永不言败,但现实告诉我们,即使动物有能力重回野外,找到合适的放生地也极为困难,但我们必须尝试。这确实很费时耗财,但如果有成功的可能,我们就必须尝试,原因很简单,这是我们应该做的。”

国际爱护动物基金会的摩尔表示,某些动物回归野外的过程会一直很难,比如小象,或者宠物猎豹,这两种动物都很快适应了人类的照料,但我们才刚刚开始挑战关于放生的旧观念,还有很多东西要学。

“如果不突破极限,就永远不知道有多少可能性,”她说。

请访问BBC Earth阅读英文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