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行为学:青春期的发情公象最需要什么?

  • 露西·弗里曼
  • (Lucy Freeman)
大象

图像来源, Getty Images

青少年孩子叛逆的性格、血气方刚的莽撞冲动,经常让父母大为头痛,动物当中的青少年时期,或者说青春期的公象也是如此。

戴克(Gus Van Dyk)曾经是南非比林斯堡国家公园(Pilanesberg National Park)的一位生态学者,他为公园内犀牛所遭受的一连串攻击而忧心仲仲。英国广播公司地球播客(BBC Earth Podcast)曾经描述,人们发现被残酷撕裂的犀牛尸体,总共有50多头,伤口位可达至肩颈的顶部,这表明凶手是大象,令人堪忧。大象攻击犀牛并非鲜为人知,而且两者在水坑中推挤冲撞的现象相当普遍,但是如此大规模的攻击实在非同寻常。戴克进一步的调查显示,嫌犯是一群处于青春期的公象(它们的青春期和我们人类一样,介于12至20岁之间),这群大象很显然正处在侵略性最强的时期。

这群失控的大象年龄介于15至18岁之间,显然正处于“发情期”。发情期是大象特有的生理特性,年轻的公象(通常20多岁)开始发情,这时体内繁殖激素水平非常之高。它们走路大摇大摆,让自己显得更为高大,气味浓烈的液体从头部任意一侧的颞腺中往下流,而且阴茎不断地排尿。说穿了,这是在表达“我就在这儿,我身强体壮,正在寻找性伴侣”之意,同时这还可以提升自己在象群中的实力和地位。

大象打架

图像来源, Getty Images

图像加注文字, 发情是大象所独有的现象。年轻的公象(通常20多岁)此时体内繁殖激素水平非常之高(Arindam Bhattacharya/Getty)

可怕的还有,受到交配欲望的强力驱使,公象非常富于攻击性,两头发情的公象会进行殊死决战,要把对方顶翻在地,这样它们就能用长牙来捅手下败将。

防止年轻公象发情时狂暴失控的一个天然机制是:在象群之中,一头发情的年轻大象遇见一头块头更大的成年公象,便会迅速冷静下来,停止狂暴,因为它明白自己的睾丸酮难以和对方抗衡。一头年轻公象发情期可能只有几天。随着年龄的增长,发情的时间长度会增加,直到公象年龄达到40多岁的时候,便可以自我控制情绪,其发情期则可以维持数周。

不过,上述攻击犀牛的那些年轻大象,并没有在大型象群里生活并学会如何控制情绪的经历。戴克发现了可能的原因;在 1970 年代,比林斯堡国家公园就已经在繁育来自其他国家公园(比如说克鲁格,即 Kruger)的大象。体型巨大的成年公象非常难以运输,所以引入公园的是年轻的公象和母象,以及幼象。结果是,没有年长的公象来教训这些年轻的大象控制其发情期的狂暴行为,结果这些小伙子因睾丸酮分泌来势汹汹,无法自我控制而做出攻击性的行为。

戴克意识到制止这帮坏家伙的关键,所以他决定,要么进行人为控制,阉割年轻的公象,要么追根溯源,找到一个自然的解决方案。他觉得答案是引入体型巨大的成年公象来对付发情的青春期公象。

大象

图像来源, Getty Images

图像加注文字, 自然界的预防机制是:当一头发情的年轻大象遇见一头块头更大的成年公象时,便会迅速冷静下来,停止狂暴状态,因为它明白自己的睾丸酮难以和对方抗衡(Vicki Jauron, Babylon and Beyond Photography/Getty)

戴克是正确的。人们从克鲁格国家公园引进了6头体型巨大的成年公象,它们的个头比青春期公象高出一大截;真的只用了几个小时,这些青春期公象就走出了狂暴状态。这些横冲直撞的小家伙们以前攻击过犀牛,而从这以后,再也没有犀牛遭攻击死亡了。

这个讲述“发情期”大象的故事被一份美国学术论文所引用,作为人类青春期的一个例子,用来阐明稳定的社会和父亲的角色能够为青少年男孩划定行为边界的重要性。加入这帮大象团伙的年轻公象没有良好的社会行为范例可供依循,因此任由自己体内的激素横冲直撞,这使它们陷入十分危险的境地,也让它们身边的动物承受着同样大的风险。比林斯堡的大象最终收获了一个美满的结局,我们人类也许能从中得到启示。

请访问 BBC Earth 阅读 英文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