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結束,謝謝大家關注!
BBC中文的多媒體直播到此結束,請留意我們的相關報道:
- 香港逃犯條例:特朗普與美國國會均打破沉默
- 香港逃犯條例修訂爭議 一張圖看完全過程
- 香港《逃犯條例》之爭 中國指責美國干預內政
- 逃犯條例修訂爭議:香港罷課中學生的現場通識課
- 逃犯條例:催淚彈重現香港,政府堅決不讓步
香港警方表示,周三的示威抗議中動用了約150枚催淚彈。BBC中文用多媒體方式跟蹤事態發展及各方回應。
BBC中文的多媒體直播到此結束,請留意我們的相關報道:
港大學生會出版物《學苑》的社交媒體賬戶稱,警方正前往香港大學學生宿舍搜查。據悉警方持有法庭發出的搜查令,兩名立法會議員鄺俊宇和許智峰在現場協助。《學苑》的社交媒體賬戶透露,截至晚上8時45分,已經有六名大學生因為6月12日的示威被捕。
香港民主黨確認有兩名該黨議員趕去現場。
香港醫院管理局發言人表示,截至今天下午5時,一共有81人因為示威活動受傷入院,包括57男、24女,年齡介乎15至66歲,仍然有5男2女留醫,情況穩定。
一直支持政府修例的香港建制派政黨民建聯表示,嚴厲譴責周三的「暴徒」,形容「小撮激進示威人士」的心態和行為極度不正常及危險。
民建聯對政府提出修訂草案意見,他們認為政府必須把人權保障承諾詳細寫入條例文本,以及作出政策聲明,以明文確立或保證其法律效力及執行指引。
香港立法會剛剛向BBC中文確認,星期五不會召開會議討論《逃犯條例》的修訂。但沒有說明何時開會。
香港警務處處長盧偉聰在記者會上說,昨日警方大概使用了150枚催淚彈和橡膠子彈,以及約20顆布袋彈。
他強調具體數字還沒有最後確定。
對於記者詢問將子彈射向示威者頭部的情況,盧偉聰說,還不能「憑空」解釋。但他強調,警務人員均受到「嚴格訓練和嚴格指引」。
圖像來源,Getty Images
圖像來源,Getty Images
圖像來源,Reuters
香港中文大學校長段崇智呼籲同學確保自身和他人安全,遠離危險的地方。
他說,「我們會繼續與同學保持聯絡及溝通,你們的平安從來都是我們作為師長至為關心的。我深切盼望各方能保持冷靜和克制,重回理性的討論,讓事件得以妥善解決。」
圖像來源,Getty Images
一些參加香港警方記者會的記者穿戴上黃背心、頭盔、眼罩等採訪裝備,抗議警方不尊重新聞工作者。
有新聞機構的員工在金鐘衝突中受傷,在表明身份後,繼續被警員指罵。
香港民間人權陣線宣佈將於星期日(6月16日)發起遊行。並在下星期一(6月17日)發起集會,呼籲市民罷工、罷課、罷市。
香港警方於6月13日下午5:20左右召開記者會。警務處處長盧偉聰說,一共11人被捕,罪行包括公眾地方擾亂秩序、襲警、非法集會及涉及暴動等。共22名警務人員受傷。
警方重申,當天示威者多次衝擊警方防線,警員在生命受到威脅時「迫不得已」使用武力。
他說,警方所用的武器,包括警棍、催淚彈、橡膠子彈、布袋彈等,都是「低殺傷力武器」。
香港示威者周二在金鐘與警方激烈衝突,造成79人受傷,其中2人重傷,10人(6男4女)情況穩定,其餘均已出院。BBC航拍回顧當時的情況。
規管香港大律師的專業團體香港大律師公會發表聲明,「強烈譴責任何暴力行為」。
該公會表示,有視頻顯示,有些示威者的行為並沒有對警方和公眾構成即時威脅,但警方無視示威者和一線記者的安全而實施暴力。
上周,香港數千名法律界人士著黑衣遊行,反對政府修訂逃犯條例。
圖像來源,Getty Images
美國《時代》雜誌在社交網站上刊登了最新一期(6月24日)雜誌封面 —— 6月12日香港街頭的催淚彈煙霧和一把雨傘的照片,並配以「抵抗」(The Resistance)為該期標題。
在台灣,蔡英文在總統大選初選中勝出。下午三點,她在台灣總統府記者會上回答外媒詢問關於香港修訂《逃犯條例》爭議。
蔡英文說,台灣會盡最大努力維繫香港的民主及言論自由。她呼籲香港特區政府須聆聽民意,展現民主風範。
中國駐英國大使劉曉明在接受BBC訪問時說,修訂《逃犯條例》是為了「彌補現存法律制度的不足和漏洞。修例由香港政府主導,中央政府沒有給與任何指示和命令。」
對於70多市民受傷的事實,他強調,警方也有受傷。「正是因為示威升級,警方才不得不執行防衛措施。」
對於6月9日百萬人上街遊行,反對條例修訂的民意訴求,他說人數有所「誇大」。反而,他說此前80萬市民聯署支持修訂,「並沒有充分報道」。
中共黨報《人民日報》旗下小報《環球時報》發表社論,稱「香港出現的騷亂令親者痛仇者快。」
該評論強調敵我矛盾,稱「反對派」和「西方勢力」令示威抗議發展成「騷亂」。
圖像來源,BBC Chinese
日前,一條香港婦人於示威現場對峙港警的影片在社交網絡流傳,不少網友看後表示為之動容。片中一位中年女子面對全副武裝的港警毫無畏懼,喊話到:「我也是媽媽,你們也有小孩,你們為什麼要這樣打這些小孩?你們收隊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