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同性戀團體微信賬號遭封殺引發抗議:我們都是「未命名公眾號」

.

圖像來源,Getty Images

中國多所大學LGBTQ組織的微信賬號幾乎在一夜之間遭到屏蔽,周三(7月7日)在網上引起抗議。批評者認為這是當局對性少數群體有針對性地進行審查。

包括北京大學「ColorsWorld」、復旦大學「知和社」、中國人民大學「性與性別研究社」在內的賬號都在當地時間周二(7月6日)晚間被關閉,賬號名稱變成「未命名公眾號」。

LGBTQ是同性戀者、雙性戀者、跨性別者與酷兒等性少數群體的英文首字母縮寫。這些頁面上顯示的一則相同的簡短公告稱,接到「相關投訴」,該賬號「違反《互聯網用戶公眾賬號信息服務管理規定》,已被屏蔽所有內容,賬號已被停止使用。」

擁有超過10億月活躍人數的微信是中國使用人數最多的社交媒體平台。除了聊天功能外,企業、媒體、組織也可以開設公眾號,發佈信息。

孫媛是被關閉的一家LGBTQ團體的組織者。出於安全考慮,她要求使用化名。她表示,當日晚上,該社團的負責人突然發現賬號已無法登陸,所有的過往文章都被刪除了。

「這是一件非常悲傷的事……封禁我們甚至都不需要一個看上去合理一些的理由,明明很無害的公共發聲空間就被剝奪了,而且我們幾乎沒有辦法提出有效的抗議。」她對BBC說道。「在此之前我幾乎還沒有見到過有這種相近時間內大範圍被封號的情況出現。」

復旦大學「知和社」的微信公眾號遭到封號。
圖像加註文字,復旦大學「知和社」的微信公眾號遭到封號。

但對於北京一所大學LGBTQ社團的運營者來說,大規模封號並非特別意外。

「其實我的第一反應是,啊,終於來了,」胡喆表示。出於安全考慮,他也要求使用化名。

他表示,他所在的賬號運營者有20人左右,訂閲用戶近兩萬人。社團賬號主要發佈的帖子包括對性別理論知識的科普、對熱門事件的評論,以及針對一些對同性戀群體的常見誤解進行反駁。

「之前校方就曾通過委婉的方式傳過話,說你們不要輕舉妄動,不要發佈敏感的東西,」胡喆說。他表示,其他一些相關社團的負責人在5月就已被約談過。

事後,復旦大學「知和社」通過另外的社交平台微博的官方賬號發佈聲明,承認其賬號被永久屏蔽,並表示「在短時間內不存在恢復的可能性」。

「知和社」成立於2005年,該組織的簡介稱其是「持續關注社會性別議題與實踐」的社團。

「我們希望以此事件為契機,能和大家一起重新出發,繼續聚焦社會性別,擁抱勇氣和愛,」該組織在聲明中稱。

反應

這些看似協調一致的行動在一名網民以《今晚,我們都是未命名公眾號》為題發帖後獲得廣泛傳播,這名網友在文中截圖記錄了近十個被屏蔽的賬號,但該文章及公眾號在次日也遭到封禁。

這在社交媒體上引發了很多網民的不滿,有網民質疑這是公開對於特定人群的「歧視」,還有很多網友通過留言「我們都是未命名公眾號」發帖表示聲援。

「被抹除姓名,這不是第一次了。雖然我堅信,大家的堅持不會因為未被正名而停止,但這卻是對背後默默努力和付出的人的極大的不尊重和侮辱,」一名微信網友說。

儘管同性戀在中國早已去罪化,但中國當局仍對同性戀等性少數群體持保守態度。

圖像來源,Getty Images

圖像加註文字,儘管同性戀在中國早已去罪化,但中國當局仍對同性戀等性少數群體持保守態度。

「國家本來就沒有支持這部分少數群體,可LGBT也都是正常人,難道這部分人說話的權利也要堵上嗎?」另一名微博網友說道。

不過,也有部分網友支持微信的做法,認為「校園本來就不應該是LGBT組織宣傳的場所」。還有人表示,LGBT群體近年「過於高調」,可能被西方「敵對勢力用作滲透工具」。

這一事件引起了美國的批評。美國常在人權問題上指責中國,如今的拜登(Joe Biden)政府更承諾要推動保護LGBTQ群體的權利。

「我們對中國限制LGBTQI+學生團體和NGO(非政府組織)的社交媒體賬戶表示關切,這些組織僅在表達自己的觀點和行使表達自由和言論自由的權利,」美國國務院發言人內德·普萊斯(Ned Price)對記者說道。

目前尚未有任何政府機構表示對這些審查行為負責,但公益組織「愛成家」的聯合​創始人孫文麟對法新社表示,這些賬戶被一次性屏蔽表明「某個政府部門的人可能向上級提交了一份內部報告」,其中包括LGBTQ社交媒體賬號的列表。

音頻加註文字,2019年5月24日,海峽另一側的台灣同性婚姻法案正式上路。

這一說法似乎有跡可循。BBC獲得的一份抬頭為江蘇省教育廳的核查通知顯示,該部門曾要求南京的一所大學「及時穩妥整頓未經審批的涉校組織和自媒體賬號」。

在通知的下方,當局列出了要求該校整頓的性少數群體組織名單。BBC多次嘗試聯繫通知上的聯繫人和江蘇省教育廳,但電話一直無人接聽。

官方媒體《環球時報》的總編輯胡錫進周三(7月7日)晚在社交媒體為當局辯護稱,在中國,性少數群體的生活方式「不會有來自公權力的任何限制,也不會有公共輿論的歧視和打壓。」

胡錫進表示,他「不了解內情,因此不評論封號本身」,但他認為「LGBT在現階段的中國不應追求成為一種高調的意識形態」,他呼籲「每個人都要有隨遇而安的釋懷能力」。 

LGBT群體在中國

在性觀念相對保守的中國,當局和民眾對同性戀和其他性少數群體的態度正慢慢軟化。不過,中國官方雖分別在1997年和2001年將同性戀非罪化和非病化,但仍避免他們進入主流視野。

2015年底,隸屬於中國廣電總局的兩個官方協會發佈《電視劇內容製作通則》,將同性戀與亂倫、性變態、性侵犯、性虐待並列列入電視劇中禁止出現的內容。

儘管該通則一齣便引發民眾嘩然,但自此與同性戀相關的影視作品、小說常在中國互聯網上遭到屏蔽和刪除。2018年,中國視頻網站芒果TV在轉播歐洲歌唱大賽(Eurovision)時,對場上的彩虹旗打上了馬賽克。

去年8月,上海驕傲節團隊宣佈這個有著12年歷史的驕傲節終止所有活動。

「官方不喜歡LGBT,跟它本身是什麼關係不大,」胡喆說。「而是因為它與官方倡導的東西有出入,並且有一定的話題動員能力。」

2018年5月,芒果TV轉播歐洲歌唱大賽時將彩虹旗畫面用馬賽克遮擋

圖像來源,Mango TV

圖像加註文字,2018年5月,芒果TV轉播歐洲歌唱大賽時將彩虹旗畫面用馬賽克遮擋

中國官方近年正推動教育改革,希望讓男性青少年更有「陽剛之氣」。一些大學心理健康教育課本甚至將同性戀歸類到「性心理障礙」。

耶魯大學法學院蔡中曾中國中心高級研究員龍大瑞(Darius Longarino)表示:「當局一直在收緊LGBT支持者和民間團體的空間。這只是又一次上緊發條。」

在中國民間,對同性戀和其他性少數群體的態度也呈現很大的分歧。儘管很多年輕人對此表示接受,但也有人常在社交媒體質問,既然中國已經非罪化同性戀,為何他們仍要舉辦各類活動。

「他們沒有看到的是,很多父母仍然不認可孩子的性取向,矯正治療現在在中國還是大行其道,基於性別或性取向的各種暴力,尤其是在學校裏的暴力還是頻繁發生,」胡喆說。

圖為一名中國跨性別女士不滿被解僱而起訴前僱主。

圖像來源,Getty Images

圖像加註文字,除了同性戀,跨性別人士也時常面臨困難。圖為一名中國跨性別女士不滿被解僱而起訴前僱主。

「如果一兩個事件可以歸結為個人觀念不夠開明,但很多人這麼想,是因為整個群體信奉的是一種比較保守的意識形態,在這種意識形態中,LGBT群體肯定承擔了很多壓力,」他補充道。

不過,孫媛表示,雖然賬號被封,但她從很多人的反饋中仍感到普通民眾對性少數群體的接受程度實際在改善,自己的努力沒有白費。

「很多人都來安慰我們,有的人是在活動上認識的,有的人甚至是一些平時不怎麼熟悉的同學,Ta們會幫我們轉發,給我們點讚,會在評論區留下擁抱。」

「我們至少不再是孤立無援,這也讓我相信我們真的有可能去創造一個酷兒的、包容的、重構的空間,」她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