旺角衝突:德國向兩名被通緝香港人提供政治庇護,另有一宗新申請

旺角衝突中的一名示威者(9/2/2016)

圖像來源,Getty Images

圖像加註文字,旺角衝突在2016年春節之際發生。

德國據報向兩名被控參加香港2016年「旺角衝突」的社運人士,發出政治庇護。如果屬實,將是香港1997年主權移交後,德國首次向香港人發出政治庇護許可。

香港旺角2016年爆發警民衝突後,黃台仰和李東昇被控暴動和煽惑非法集結等罪名。他們獲法庭批准保釋,但條件是定期要向香港警方報到。

美國《紐約時報》早前引述黃台仰和李東昇指,他們2017年到達德國後,向當地政府申請政治保護。《紐約時報》周二(5月21日)引述德國聯邦移民和難民事務局(BAMF),證實去年兩名香港人獲得政治庇護,但沒有指明那兩人是黃台仰和李東昇。

英國《金融時報》引用黃台仰和李東昇提供的文件指,他們於一年前獲准留在德國。

德國聯邦移民和難民事務局的資料顯示它今年1月還在處理另一宗庇護申請,因此不久將來可能還會有第三名香港人在德國獲得庇護。

香港律政司司長鄭若驊周三(5月22日)被問到德國的決定是否顯示外國對香港的法治失去信心時,拒絶回應。香港警務署回應BBC中文查詢時也指案件已經進入司法程序,不作評論,但指一般情況來說,警方會循不同途徑追查在逃嫌疑人的下落,緝捕歸案。

有意見認為,事情顯示外國政府開始對香港政府保護市民言論自由和司法獨立性的狀況失去信心,是個信號。

「本民前」的梁天琦(右)及黃台仰(左)(BBC中文網資料圖片)

圖像來源,BBC News Chinese

圖像加註文字,梁天琦(右)與黃台仰(左)原為政治組織本土民主前線的核心人物。

香港媒體早前報道,黃台仰和李東昇2017年11月到德國出席學術活動後,就再沒有按規定報到,也沒有出席同年12月舉行的法庭預審(香港稱為「棄保潛逃」),法庭因此向他們發出通緝令。

香港當局之後計劃向國際刑警提出申請向兩人發出全球通緝令,要求其他國家協助尋找兩人,然後把他們引渡回香港受審。

BBC中文周三翻查國際刑警的「紅色通緝令」資料庫,沒有發現兩人的資料。

黃台仰在德國接受美國《華爾街日報》訪問時說,他是在「沒有選擇」的情況下才在當地申請庇護,形容香港的情況「越來越黑暗」。「我們現在必須在外部為香港而戰。」

香港與德國有簽訂長期逃犯引渡協議。香港保安局局長李家超周三回應傳媒提問時說,香港《逃犯條例》中沒有把「棄保潛逃」列為可以移交的罪行之一。他補充,這些可移交的罪行中包括一些涉及暴力的罪行,但沒有說明針對黃台仰和李東昇的控罪是否符合這些可移交的罪行。

香港前保安局局長、來自建制派的現任立法會議員葉劉淑儀指出,根據日內瓦難民公約,難民應為政治性和被政治逼害,而黃台仰和李東昇只是畏罪潛逃。

她又批評德國的做法侮辱香港法庭,她說德國不理解香港的法治,「其實是不尊重我們的司法制度」,希望香港政府向德國解釋,香港擁有公平審訊制度。

資料圖片:黃台仰

圖像來源,BBC Chinese

圖像加註文字,黃台仰沒有按法庭規定向香港警察報到,被香港法庭通緝。

「香港官員不應再視若無睹」

研究德國歷史多年的香港浸會大學助理教授鐘子褀向BBC中文介紹,德國批准這些申請不是隨便的事。

鐘子褀說,申請人需要證實在原居地的人權的確會受剝削,才會被考慮,「不是一個人說他害怕被剝削人權就會被接納」。而且德國目前政治環境對批准庇護請求會較謹慎,但黃台仰和李東昇的申請仍然獲批。

「意思就是說,他們可以在德國逗留最少三年,如果滿足某些條件,例如可以支持自己生活、學習德文等,可以延長。」

他指出,最新的數據顯示,申請庇護的整個過程需時六至九個月。他在德國聯邦移民和難民事務局的網站查詢,發現2017年的確有兩個來自香港人的申請,到2018年5月也曾批准兩個來自香港人的申請,與《紐約時報》報道相符。

他翻查數據時發現,德國聯邦移民和難民事務局仍未決定,是否決定批准另一名香港人的申請。「如果計算正常處理時間,我們可能在今年末有消息,多一名香港申請人獲批准或否決。」

他認為,為何德國認為在香港有機會出現人權侵犯的情況,很值得注意。「如果是中國大陸,大家都明白這個決定很容易可以解釋,因為有確實的人權侵犯。」

他又留意到,黃台仰和李東昇的庇護申請獲批的時候,目前香港針對《逃犯條例》修例的爭議仍然未出現。到底當時有什麼原因令德國決定向兩人提供庇護,「很值得香港人留意,也值得香港政府留意。」

默克爾在東德出生,分析認為她在"鐵幕"後長大的背景,令她在人權和難民問題上更包容。

圖像來源,EPA

圖像加註文字,默克爾在東德出生,分析認為在"鐵幕"後長大的背景令她在人權和難民問題上十分包容。

國際特赦組織香港分會總幹事譚萬基形容,黃台仰和李東昇因為政見被香港政府利用法律制度控告,近年是第一次,「沒有先例」。

他接受BBC中文訪問說,國際特赦組織認為這突顯香港言論自由近一兩年迅速崩壞,外國政府也開始對「香港政府保障市民言論自由和司法獨立性失去信心」,形容是個警號。

「從這個個案來說可以反映,香港官員不應再視若無睹,而應該當它是個引起警覺的事。」

黃台仰和李東升是誰?

黃台仰和李東昇分別是香港「本土派」組織本土主前線的前召集人和成員。這個組織的理念認為,香港與中國大陸在歷史、文化和語言上都有差異,因此香港已經成為一個民族。他們又認為香港受中華文化傳統影響,但香港文化比中國大陸的文化更優越。

黃台仰2016年接受BBC中文訪問的時候說,他曾經相信利用溫和手段可以達成他的目的,但2014年發生的「佔領中環」運動令他轉向,因為他看見香港警察向手無寸鐵的市民使用不當武力,而另一方面一些政府支持者襲擊示威者就獲得警察保護。

他認為,「以武制暴」才是正確策略,市民要以武力與警方抗衡,保護自已及其他示威者。

本土民主前線又認為,香港專上學生聯會、學民思潮和泛民政黨等主流社會運動組織壟斷了社運領導、話語權,要求打破他們的地位。

另一名因為旺角警民衝突而被起訴的香港女子李倩怡2017年缺席聆訊,同樣被香港法庭頒下通緝令。同年8月,網路流傳一段聲稱是她錄製的聲帶,表示她在台灣,選擇「流亡」當地。BBC中文當時向台灣內政部移民署查詢,獲回復指署方並沒有收到李倩怡的政治庇護申請。

黃台仰和李東昇不是第一次獲得政治庇護的香港人。社運人士楊匡2015年經聯合國取得難民資格,獲加拿大政治庇護。但香港時事評論員黃世澤指出,楊匡的個案跟黃台仰和李東昇不同,因為楊匡太太劉沙沙是中國維權人士。

黃世澤認為,黃台仰和李東昇的個案中,德國純粹是因為「香港因素」而決定向他們提供政治保護,因此「意義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