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统宣讲者禁入台湾 李毅被逐事件引发言论自由争议

图像来源,Getty Images
本月初,鼓吹武力统一台湾的中国学者李毅日前受台湾统派团体邀请访台,引发台湾社会议论。最后台湾政府以李毅持观光签证,不得在台发表演说为由,将李毅强制出境。台湾陆委会事后宣布,蔡英文总统已裁示有关单位,日后对于来台宣扬“武力统一”或“一国两制”等相关人士严格把关,必要时不发予签证。
4月19日,台湾陆委会进一步宣称,会针对任职于港澳媒体的高层人士,加强来台工作内容之审核。
这一事件引起热议:台湾是否在收紧言论自由?未来如何判别何谓武统言论?言论自由和领土安全的界线如何判别?
不欢迎一国两制台湾方案
台湾陆委会发布的新闻通知指出,“不欢迎不尊重台湾主流民意以及两岸现实的中国大陆人士来台推销‘习五条’、‘一国两制台湾方案’。”
该声明解释,台湾尊重言论自由,但“宣扬武力统一台湾等相关言论,和公民与政治权利国际公约第20条禁止鼓吹战争的规范精神相违背。”
台湾民进党发言人周江杰称,依据台湾《两公约施行法》(两公约指联合国《公民与政治权利国际公约》及《经济社会文化权利国际公约》)第2条:“两公约所揭示保障人权之规定,具有国内法律之效力。”因此台湾禁止任何鼓吹战争者入境,有法律依据,也是保障人权的作为。
台湾时事评论者颜择雅亦同意蔡政府作为,她在脸书表示:“武统就是威胁杀人,保护言论自由没有保护到杀人威胁的 。”
颜择雅举例说,奥地利前总统库尔特·瓦尔德海姆(Kurt Waldheim)就曾因拒绝为纳粹过往认错道歉,而被美国宣布为“不受欢迎人物”。
但此举引起国民党民意代表批评,认为蔡英文政府此举违反言论自由,行“戒严”之实。国民党文传会代表黄子哲批评称,民进党政府驱逐李毅行径恐违反言论自由,尤其李毅纯粹只是发表言论,没有“付诸行动”。
言论自由或领土安全

图像来源,Getty Images
台湾政治大学法律系副教授廖元豪亦于中国时报投书批评台湾政府举措。
廖元豪认为,驱离李毅实为走回国民党当年限制言论之老路,并言民进党忘却台湾言论自由“殉道者”郑南榕之精神。廖元豪指出,李毅遭驱除出境时,尚未发表演说,“何以见得有当下立即危险。”因此,廖称民进党政府此举是根据李毅之前的言论而行动,而此举“搞得连民运人士王希哲都得自清‘我不是武统’,多么可悲。辛苦30年,一夕回到解严前?”
廖元豪强调,在台湾言论自由就该保障“不受欢迎的言论”,根据台湾大法官多次释宪都表明管制政治意见的“内容”是最大的错误。

图像来源,Getty Images
台湾交通大学科技法律研究所特聘教授林志洁接受台湾媒体访问时表示,“个人的言论自由则应获得最大保障。”但林志洁强调,但若统战已从思想化为行动,就有必要进行管制。
林志洁说,以澳大利亚为例,现在该国避免被中国渗透,开始设计“代理人登记制度”,亦即与中国有交易往来的机构或人需要向当地政府注册。她说,台湾与中国的力量悬殊,台湾政府需尽快制定类似法令自我防卫。

图像来源,Getty Images
台湾中研院法律研究所助研究员林建志教授告诉BBC中文,陆委会需要区别对待本国籍以及外国籍人士。
林建志解释,前者若在自己领土发表统一等相关言论——譬如邀请李毅来台的“台湾统一促进会”,台湾政府如果要解散它,恐会有很复杂的过程,难度很大。
林建志称,从世界各国的案例以及台湾的法令来看,要拒绝非本国籍人士入境不是件难事。

图像来源,AF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