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媒体:西方国家为何要为刘晓波发声?

刘晓波2010年获得诺贝尔和平奖。

图像来源,Getty Images

图像加注文字,刘晓波2010年获得诺贝尔和平奖。

周五(7月14日),国际媒体的涉华报道将重点放在了囚禁中去世的刘晓波身上。

《纽约时报》和《经济学人》认为,西方国家在刘晓波问题上做出的努力不够。

《纽约时报》发表社论纪念刘晓波,题目是“刘晓波精神”。文章说,刘晓波之死说明了当下中国的许多问题,也反映了当代中国领导人的恐惧。尽管北京政府拥有核武器并可以在国际问题上颐指气使,但他们仍然害怕倾听一个有良知的人以巨大代价提出的民主设想。

文章写道,中国当局没有理睬了数十位作家和诺贝尔奖得主呼吁释放刘晓波的请愿,而西方国家的领导人在刘晓波去世前更是让人无法接受地集体保持沉默,他们大部分是让下级官员出面进行评论,这或许是西方领导人对明显反感人权问题的习近平作出的让步。

文章表示,现在是刘晓波的支持者们必须做出努力的时候了,他们必须为实现刘晓波那个具有"普世价值"的现代中国梦而做出努力,那些残忍的当权者们想要摧毁他,但他们失败了,因为这个梦想会比他们更加永恒。

"中国的良心"

《经济学人》
图像加注文字,《经济学人》封面

《经济学人》的文章将刘晓波评价为"中国的良心",文章称共产党想要让世界忘记刘晓波和他的追求,现在这种情况真的有可能会发生。

《经济学人》说,在中国秘密对待异见人士的问题上,西方国家的回应一向比较软弱。最初这是为了在冷战时期拉拢中国对抗苏联,1989年天安门事件发生后曾经有过短暂的改变,但随着90年代中期中国经济迅速发展,西方国家已经惹不起中国了。在7月初举行的20国集团峰会上,尽管当时刘晓波患绝症的消息已经公诸于世,仍然没有一个与会的领导人提及他的名字。

文章说,西方世界本应为刘晓波发声。他代表了对中国的异议中"最好的一种",导致他入狱的《零八宪章》中清楚地表达了这种诉求:结束一党专制,追求真正的自由。他没有寻求政变,而是希望进行和平讨论。但中共扼杀了这场这场辩论。

视频加注文字,刘晓波——永远无法领奖的诺贝尔和平奖得主

指责中国政府

其他海外媒体也对刘晓波的生平进行了回顾,同时对中国政府进行指责。

英国《卫报》说,刘晓波死后,中国正在面临来自国际社会的猛烈批评。

《每日电讯报》说,中国政府"政治谋杀"了刘晓波,国际社会批评北京对刘晓波的"过早去世"负有"重大责任"。

《泰晤士报》指出,刘晓波的去世提醒了世人北京有多么不宽容。尽管外界对他受到的对待并不感到意外,但这种对待是中国国际声誉的一个污点。虽然西方社会一直以为中国的经济开放可以带动政治上的开放,但现在看来,奇迹般的经济增长似乎脆弱得连最温和的政治异见都无法承受。

文章还说,在世界局势动荡的今天,军力迅速崛起的中国已经成为了维护世界稳定的重要力量。刘晓波之死是提醒,它提醒世人,在中国标榜自己是一个自由的、讲道德的国家之前这个国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而现在这个政权甚至对走上这条道路都根本不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