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纪念国父圣雄甘地诞辰150周年:反叛少年的精彩人生

甘地年轻和年老时的画像
图像加注文字,10月2日,印度纪念圣雄甘地诞辰150周年。

1940年代,强势的大英“日不落帝国”向一个身穿布衣的和平运动领袖认输。

他就是被印度尊为“圣雄”的莫罕达斯·卡拉姆昌德·甘地(Mohandas Karamchand Gandhi)。

当时,印度还是英帝国的一部分,印度法律的最终决定权在英国。

甘地为印度摆脱英国殖民统治,争取最底层穷困民众的基本权利,一直努力通过政治途径争取独立。

至今,他开创的非暴力抗争理念仍然在世界各地流行。

在甘地诞辰150周年之际,BBC带你回顾这位民族独立运动领袖的七个人生片段。

精英世家

1869年10月2日,甘地出生在印度西北部的土邦博尔本德尔(Porbandar) ,这里如今是印度古吉拉特邦的一部分。

甘地成长在当地的一个豪门望族,他的父亲曾经担任博尔本德尔邦的总理。

7岁时的甘地,生活在印度北部的土邦——博尔本德尔。

图像来源,Getty Images

图像加注文字,7岁时的甘地,生活在印度北部的土邦——博尔本德尔。

甘地的母亲是虔诚的印度教徒,在她的培养下,甘地成年后笃信印度教义,特别表现在他坚持吃素,宽容礼让,生活简单,主张非暴力。

未能为父亲送终

甘地13岁那年,家里安排他与当地一个14岁的女孩卡斯特芭成婚。

少年时代的甘地,对家庭严格的清规戒律特别反感生出很多反叛行为:家里吃素他偏要吃肉,还曾去过妓院,不过他后来曾解释说,他虽出入妓院,却并未嫖妓。

甘地后来写道:“我就像是掉进了罪恶的虎口,不过神明以他无量的慈悲保护我没有自甘堕落。”

他每次“恶习”之后都自我检讨反省忏悔。他的父亲临终之前,他因为离开病榻去与妻子做爱而痛失了为父亲送终的机会,这让他悔恨终生。

甘地的非暴力抗议证明比暴力更加有说服力。

图像来源,iStock

图像加注文字,甘地的非暴力抗议证明比暴力更加有说服力。

甘地在自传中写道:我深感羞耻和痛苦。我跑进父亲的房间, 这才意识到如果不是兽性蒙蔽了我的双眼,父亲一定会在我怀中离开人世。

发誓禁欲

甘地在伦敦攻读法律时,结识了证道学会(Theosophical Society)的成员。在他们的启发鼓励下,甘地开始更仔细地研读印度教的经书,特别是薄伽梵歌(Bhagavad-Gita)。

甘地曾表示,古老的印度经书曾给他很大安慰。他对印度教的领悟更加深刻,也开始更加仔细地研究其他宗教,特别受到耶稣基督在山上的传道内容的影响。让他尤其心生感动的,还包括俄罗斯作家列夫·托尔斯泰(Leo Tolstoy)。

1915年,甘地和妻子合影

图像来源,Getty Images

图像加注文字,1915年,甘地和妻子合影。

这些经历都促使他重新回到童年时代就被教诲的传统印度教准则:食素、戒酒、禁欲。

甘地与妻子共生育了五个孩子(其中第五个出生后便夭折)后,他决意禁欲,开始穿上了被他称为“丧袍”的传统印度白布袍。

甘地晚年曾经有过广受争议的实验:他要孙侄女玛努和其他女孩与赤身裸体的他一起就寝。据他的传记作家拉玛查德拉·古哈(Ramachandra Guha.)所写,他要“考验、再考验自己征服性欲的能力。”

虽然没有任何证据显示他曾与任何这些女性有性关系,而且他的这一实验总共只进行了两个星期,但却招致了方方面面的批评。

反抗南非种族隔离

在英国学习法律毕业后,甘地回到了印度开始执业。他的第一个案子失败,被一个英国官员赶出了办公室。

深感羞辱的甘地接受了在南非的一份工作,1893年启程前往南非,在那里生活了21年。

他在南非乘搭火车时,由于自己的肤色被拦在了头等车厢之外。

1908年2月18日,在南非当律师的甘地。

图像来源,Getty Images

图像加注文字,在南非当律师的甘地

震惊于印度移民在南非所受到的待遇,甘地在纳塔尔建立了印度人大会,反抗种族隔离,开创了非暴力公民抗争的理念。

由于组织罢工,参加反对针对印度裔征税的游行示威,他曾经被捕入狱,不过英国人最后被迫放弃了征税,释放了甘地。

甘地在南非的非暴力公民抗争胜利消息被报道到英格兰,他开始成为一个国际闻名的人物。

被控煽动颠覆罪

1919年4月13日,在印度北部城市阿姆利则发生了英军向印度抗议示威者开枪屠杀事件,约400人被杀,1300人受伤。此后,甘地回到印度开始争取独立。

他的非暴力抗争倡议,得到印度各个阶层和宗教的支持。他发起了不合作运动,其中包括抵制英国货品。

英国统治者逮捕了甘地,指控他煽动颠覆罪并处以两年监禁。

甘地从监狱释放后,继续禁食抗议。

图像来源,Getty Images

图像加注文字,甘地从监狱释放后,继续禁食抗议。

英国方面依据的颠覆法律,始于1870年代,旨在应对反殖民统治的运动,因此本身很有争议。甘地曾经有句名言说,这一法律就是“为了压制公民自由而设计的”。如今,这一法律在印度仍然存在,被历届政府用来对付学生、记者、知识分子、社会活动认识和批评政府的人士。

谈判失败

1931年,甘地作为印度国大党的唯一代表,到伦敦参加圆桌会议。他一身传统印度服装,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但是这次会议对甘地来说可谓没有任何成果,而那一年他已经62岁。

1931年,甘地到伦敦参加关系到印度前途的圆桌会议。

图像来源,Getty Images

图像加注文字,1931年,甘地到伦敦参加关系到印度前途的圆桌会议。

英国人并不愿意给予印度独立地位,穆斯林、锡克和其他宗教民族团体的代表团也不支持甘地建立一个统一印度的构想,他们甚至不相信他是在为所有印度人争取权益。

此后,甘地从国大党和政治中抽身而出,不过他继续为最底层的印度种性争取社会平等权利。他对广大群众的号召力,他踏踏实实从小处着眼的和平抗争手段,缓慢却一步步迫使英国当局坐下来谈判。

倾覆帝国

随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英国对庞大帝国各殖民地的控制被削弱,甘地的独立目标终于得以实现。

甘地和他的孙侄女玛努(左)和阿布哈(右)

图像来源,Getty Images

图像加注文字,甘地和他的孙侄女玛努(左)和阿布哈(右)

1947年,甘地热爱的祖国终于获得了独立。不过,印度和巴基斯坦分而治之的现实,也使甘地希望穆斯林和印度教徒在一个国家内和平共处的梦想破灭。

分治制造了更多的暴力。甘地回到德里希望帮助那些选择留在印度的穆斯林,并开始为争取穆斯林权益禁食。印度从英国独立还不到半年,甘地在前往德里的一个祷告会途中,倒在了一个年轻的狂热印度教徒的枪下。

甘地对穆斯林以及巴基斯坦所采取的和解态度,都让这个年轻的教徒极为不满。世界各地的人们哀悼这位享誉世界的和平运动发起人。

甘地毕生的梦想是建立一个各宗教、各种姓和各阶级大团结的印度。

但是,他没有亲眼见到这个印度梦得以实现的那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