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輯:地球上生命力最強的動物居然是……

  • 艾拉·戴維斯
  • (Ella Davies)
斑頭雁是飛得最高的物種
圖像加註文字,斑頭雁是飛得最高的物種

如果你正在尋找動物界生命力最堅強的家伙,看過水熊蟲之後,相信就有一個答案了。

水熊蟲有八條腿,在酷熱、嚴寒,甚至是真空的環境下,也能夠生存。無論是在喜馬拉雅山脈、海洋深處、火山泥裏或是極寒的南極洲,都能找到水熊蟲的蹤跡。這種動物有著驚人的生存韌性,這得益於它們能夠在無水狀況下的生存能力。處於極度的壓力下,水熊蟲會進入「隱生」狀態,自身脫水、同時生產出特殊的蛋白質和糖質保護自身細胞。這種水生物種遇水就會重新活過來,又由於其外觀笨拙,於是有了「水熊」的綽號。

但如果你要用水熊的名頭給自己的運動隊起名,那還需要注意一點:水熊蟲的長度甚至不到1毫米。如果你要的不只是「個頭小,力量大」的話,那接下來介紹的其他物種也在惡劣的條件下展現出頑強生命力。

耐抗極端溫度

世界上最冷的水域位於南極冰架下方,但南極海域也有一些地方,海底的裂縫中會有沸水噴湧而出。在這樣的一個極端反差的環境下,人們期望有一些古怪的事情發生,這無可厚非。但是,南極雪人蟹的存在絶對超出了人們想象力。

《藍色星球II:前傳》(Blue Planet II Prequel)中展示的南極雪人蟹
圖像加註文字,《藍色星球II:前傳》(Blue Planet II Prequel)中展示的南極雪人蟹

雪人蟹的四肢長滿白毛,狀似雪人因而得名。這種甲殼類動物,生活在海平面以下2300英尺(700米)不見天日的海底,它們沒有視力,而且能抵抗海底的高壓。雪人蟹的生存與棲息地附近的深海熱液噴口息息相關。熱液噴口處的溫度可達400攝氏度,由地心熱能加熱後,水會連帶著礦物沉積一同噴出。深海熱液噴口附近會長有許多細菌,它們能夠把礦物質轉化為能量。雪人蟹則以細菌為生,它們必須在沸騰出水口和刺骨的海水之間維持一個微妙的平衡。

最近發現的南極海域幾處熱液噴口,人們發現了大量的"霍夫蟹"

圖像來源,Jon Copley

圖像加註文字,最近發現的南極海域幾處熱液噴口,人們發現了大量的「霍夫蟹」

紀錄片《藍色星球II》中,科學家們注意到了這個物種,並非正式地稱之為「霍夫螃蟹」(Hoff crabs),因為它們毛茸茸的蟹蓋像極了《護灘使者》(Baywatch)裏的明星哈塞爾霍夫(David Hasselhof)毛茸茸的胸口。深海熱液噴口酷似煙囪,沸騰的熱水會從地心噴出,並帶出沉積的礦物質。科學家們觀察到,霍夫螃蟹會爭奪熱液噴口處的領地。

高海拔區的適應強者

不難想象,從海底到山頂的生存條件不同,要克服的困難也大不一樣。氣溫隨著海拔高度發生改變,山頂的溫度最低,甚至能夠把暴露在外的皮膚凍住。氂牛之所以能在此生存,歸功於其厚實的皮毛;在它們的長毛之下,還有一層加厚的絨短毛,隔絶了胸腔等重要部位,使之不會暴露在空氣中。但即便有這樣的好「外衣」,氂牛也無法在海拔18000英尺(5500米)以上的環境生存。這是因為越往上走,空氣就越稀薄。

氂牛可能很堅強,但是大雁更加堅強

圖像來源,Tariq Sulemani/Getty

圖像加註文字,氂牛可能很堅強,但是大雁更加堅強

氣壓越低,氧氣就越少。也就是說,在海拔極高的環境中生存,生物需要發展出生理優勢,盡可能適應環境。斑頭雁也許是地球上能飛得最高的動物,這歸功於他們巨大的肺、特別的運動肌肉,以及足夠的血管,能夠將氧氣傳輸到必要的器官組織中去。

鳥類遷徙過程中,有一些壯舉著實出名。最負盛名的要數這種大雁,每年都會穿越喜馬拉雅山脈。有記錄顯示,這種鳥類曾經登頂30000英尺(約9000米)高的珠穆朗瑪峰,它們的路線略微「容易」一些,但對於人類來說,走那條線路絶對會讓人窒息。

斑頭雁是飛得最高的物種

圖像來源,Tariq Sulemani / Getty

圖像加註文字,斑頭雁是飛得最高的物種

生物進化適應,斑頭雁能夠在短短7-8小時內飛升至4000至6000米的高空,著實非凡。科學家說,斑頭雁的這一能力並非是後天訓練所致。

乾涸之地的生存專家

我們知道,水是地球上大部分生命的必需元素。要在地球上最乾旱的環境中生存,動物必須做好充分的凖備。顯然,駱駝是所有沙漠動物中最具有代表性的。無論是單峰駱駝還是雙峰駱駝,都能夠在40攝氏度以上的溫度生存,而且在身體水分流失量達到總體重25%的情況下,還能維持生命。

駱駝是標誌性的生存專家

圖像來源,BGS BGS Photography/Getty

圖像加註文字,駱駝是標誌性的生存專家

必須要澄清一點,駱駝的駝峰並不能用來儲水——駝峰只是脂肪堆積而成的。雖然脂肪燃燒時會產生水,但在乾燥環境下,動物會控制呼吸頻率,只保證(維持生命所需的)最低脂肪消耗,因此呼吸帶走的水分會更少。食物稀缺時,脂肪可用於營養供給。

駝峰還可以幫助駱駝免受光照傷害,這是因為脂肪組織的導熱速度慢,當身體大部分脂肪都囤積在背部時,其他部位的隔熱脂肪較少,這也能保證他們更加涼快。因此,我們應該將駝峰視為野餐時的隔熱遮陽傘,而不是背上的儲水瓶。

雖然駝峰很明顯,但駱駝某些適應環境的特徵來自於它們身體內部。在研究了駱駝的進化後,科學家已經確認了其適應沙漠環境而進化出的關鍵生理機制。

駱駝的腎臟和腸道運作效率很高,因此排洩時僅會損失很少的水分。駱駝很少排尿;尿液濃度很高,糞便特別乾燥。它們的紅細胞也經歷了進化,以應對時多時少的水合作用:駱駝的紅細胞可以擴展到初始體積的240%,其他物種的紅細胞體積擴張到150%後就會爆炸。駱駝的紅細胞較小且呈橢圓形,這意味著即使血液因極度脫水而變稠,紅細胞也可以更容易地流動。

這種最不知疲倦的物種,其在極端條件下生存的秘密,其實就藏在他們的「血液」裏。

請訪問 BBC Earth 閲讀 英文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