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解讀中國在「國家安全日」的連番動作

中國學生

圖像來源,Getty Images

圖像加註文字,教育部的意見文件表示,中國各地應構建完善國家安全教育內容體系。

4月15日是中國人大常委會在2015通過《國家安全法》後,第三次的「國家安全日」。而中國教育部在這個日子的前夕,發出了《加強大中小學國家安全教育的實施意見》文件,要求在全國各地大中小學加強國家安全的教育,在大學更要專門為國家安全開設學科,開始「專業人才培養」。

國家安全部在「國家安全日」當天也在網絡上開通了「國家安全機關舉報受理平台」,讓公眾和組織向執法機關舉報「危害國家安全犯罪」的行為,或提供相關的情況線索。

中國在國家安全的連番舉動,各方有不同的解讀。有分析認為,教育部的文件提升了國家安全學科的地位,有助增強中國公眾對國家安全的意識,但也有意見留意到,中國不同的部門在過去隔一段時間就會發出跟教育部文件差不多的《意見》,並不是甚麼「大事情」。

也有專家對BBC中文指出,舉報平台也只是隨著新技術發展的應用,不是甚麼「新鮮事」。

教育部說了甚麼?

教育部在4月9日發出的文件劃出了學生在各求學階段有關國家安全教育的具體要求:小學生應了解國家安全的基本常識,中學生應增強國家安全意識,而大學生就應接受國家安全系統化學習訓練,增強維護國家安全的責任感和能力。

文件也要求各地的教育部門改進有關國家安全教育的教學活動,利用微博、微訊等新科技結合教學。意見也要求地方教育部門和學校,在政治、德育、歷史和語文等「相關科目」加強國家安全教育,也要在少先隊、共產黨青年團、學生會等學生組織中,舉辦相關的國家安全教育主題活動。

教育部又指出,它將會統籌協調教育系統各學段的國家安全教育工作。教育部也會遴選一些有條件的高校,建立國家安全教育研究專門機構,設立相關研究項目,為「國家安全教育教學和相關學科建設奠定基礎」。但是,文件並沒有給出實施這些規定的時間表。

北京天安門廣場

圖像來源,AFP

圖像加註文字,中國近年不斷加強嘗試提高公眾對國家安全的意識。

甚麼是國家安全學?

主要研究國家安全理論的華僑大學國際關係學院院長林宏宇向BBC中文介紹,國家安全學主要是介紹國家安全的一些概念、基本的原則、公民如何加強國家安全意識、防範安全風險等。

他解釋,國家安全學跟社會科學等學科差不多,「有一個相應的基本研究方法、研究概念,從這個方面來進行一些探討」,並把一些原來散落在其他國民教育中的問題集中到一個地方。

中國目前只有位於北京的國際關係學院設有國家安全學碩士的課程,今年擬招募12名學生。校方的介紹指出,這個課程旨在培養可以從事各方面「國家安全實際工作的理論研究」的專門人才。校方稱,這個課程的畢業生可以「在經濟金融、文化教育、科技信息、生態環保、海外拓展等非傳統安全領域從事安全對策制定、諮詢及研究工作」。

《21世紀經濟報道》4月15日報道,中國正在加速推進關於國家安全方向的學科建設。去年,網信辦和教育部聯合在西安電子科技大學、東南大學和武漢大學等設置類似的學院。

國安教育政策有否改變?

林宏宇留意到,教育部的文件主要是從學科建設方面要求加強國家安全教育。他指出,中國原先已經有關於國家安全學的研究,混在其他公民教育中間。文件提出的要求會讓國家安全在學科建設上越來越獨立,有更重要的地位。

「國家現在希望推一步提升公民的國家安全意識,加強國家安全教育,就把它提到一個更重要的地位。」

但香港科技大學教授丁學良認為,教育部發出的這個文件沒有甚麼特別,因為中國政府除了在國家安全外,過去在其他範疇如國防教育方面也有發出類似的文件。

他跟BBC中文說,教育部門不是每年都會發出這些文件,但這次發出意見文件後,不一定會做出甚麼事情來。

網上舉報

另外,中國國家安全部在4月15日開通了網絡平台,受理涉嫌危害中國「國家安全」的情況線索舉報。

平台的介紹指出,民眾或組織可舉報包括組織和進行危害中國主權和領土完整、破壞國家統一、顛覆國家政權或推翻社會主義制度的行為。平台的舉報指南同時強調,舉報人反映的問題必須客觀、真實。如果誣告陷害他人,可被追究刑事責任。

中國官方新華社報道,這個網站是根據《國家安全法》和《反間諜法》等法律法規成立的,是為了加強危害國家安全行為線索的舉報受理工作而設。

丁學良認為,讓公眾在網絡上舉報有關國家安全的線索,只是隨著新技術發展的改變而已。他指出,「舉報」這個機制一向都存在,以前沒有網絡,就要跑到辦公室裏去舉報。

他說:「現在有了這個技術,就可以在網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