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BC 網上 網 絡 純文字頁 | 聯絡/薦言 | 疑難解答
BBC 中 文 網
中文網主頁 
中國報道 
英國新聞 
財經消息 
體壇快訊 
英語教學 
科技動態 
英國報摘 
專題報道 
網上論壇 
節目精選 
廣播時間表 
廣播頻率 
新聞五分鐘(普)
網上直播(普)
新聞五分鐘(粵)
時事一周(粵)
>詳細報道內容
2000年03月16日 格林尼治標準時間17:33北京時間01:33發表
台灣選舉語言豐富多彩


BBC駐台北特約記者 楊孟瑜

台灣這次大選,競爭空前激烈,各競選陣營彼此的攻擊言詞也多。

像是原本支持度一路領先的宋楚瑜,因為金錢財產交代不清的「興票案」而聲勢下挫,其對手、民進黨的陳水扁就在一次群眾集會上批評宋楚瑜「說什麼打拼為台灣,其實是A台灣的錢!」

宋楚瑜則辯解說,他是「遭到國民黨的抹黑!」

這兩個人所說的「打拼」、「A錢」和「抹黑」,正是台灣這次大選中常用的選舉語言。

所謂「打拼」,源自台灣方言,指的是「很努力、很賣命工作」。

值得玩味的是,「打拼」這個字眼,約20年前台灣反對派人士喊出時,被國民黨的整肅單位解釋為「打人、拼命」,並 以此做為有煽動暴亂的嫌疑,判人入罪。

時空變化後,近年來,台灣各黨派的政治人物反而都很喜歡用「打拼」這個字眼,既和台灣民眾有站在一起的親切感,也有為台灣努力的意思。宋楚瑜因為做過台灣省長,很常說自己「打拼為台灣」。

至於「A錢」,指的是「貪錢、吃錢」的意思。來源已不可考,原來是台灣的青少年喜歡用,現在連政治人物也朗朗上口。

近年來專門研究語言文化的台灣知名評論家南方朔指出,許多民主國家自九O年代以來,由於大眾媒體傳播的功能發達,俗民的語言和青少年用語,也會漸漸「升格」,成為包括政治人物都愛用的語言,台灣現在也是如此。

「打拼」源於台灣方言,「A錢」來自受到西方影響的青少年用語,「抹黑」則源自中國大陸了。兩岸民間接觸日益頻繁,彼此的語言也在交流,大陸文革時期所說的「抹黑」,如今台灣也普遍運用。

這些語言反映了台灣社會的多元化,另外有些選舉語言則反映出台灣慣有的政治行為,如「樁腳」和其衍伸出來的相關用語。

「樁腳」就像一根根長了腳的木樁,平日安插在地方基層,選舉時就四處走動為特定候選人拉票。這些「樁腳」包括了村、里長,黨的基層干部等,不論那個陣營都想拉攏,那就是「固樁」、「綁樁」﹔搶對手陣營的樁腳,那就是「搶樁」、「拔樁」了。



台灣今年大選,還出現了一個新字眼,叫「凍蒜」。若在台灣報章上看到這個字眼,不要以為是種蒜頭的新方法,事實上,它指的是「當選」。因為台灣方言的「當選」,就是念成「凍蒜」,大選中每個候選人到達的場合,支持群眾都喜歡用台灣方言高喊「當選」,因此媒體乾脆用「凍蒜」比較傳神。

台灣和美國一樣,已走向由民眾直接選舉領導人,因此競選者面對的是各個年齡層的廣大群眾,也就更會使用接近全民的語言來吸引選民,台灣的選舉語言於是變得更加多元化,和俚俗化了。

 BBC中文網全部內容
  

繁體 簡體


返回BBC中文網主頁 | 返回頁首   
聯絡/薦言
Chinese@bbc.co.uk


© BBC
BBC World Service
Bush House, Strand, London WC2B 4PH, UK.
其他語言的新聞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