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失去的二十年"究竟失去的是什么?

  • 宋婉源
  • BBC中文网特约记者
日本经济产业大臣

图像来源,AFP

图像加注文字,曾担任2006年至2008年日本经济产业大臣的甘利明辞职时落泪

自从1989年日本经济崩溃以来,日本平均年GDP增长率不足1%。全球媒体对日本经济一致唱衰,称过去的20年为日本"失去的二十年"。

然而纵观日本经济,日本依然是世界第三大经济体,GDP高于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国家(OECD)的平均国民生产总值,且GDP增长率在发达国家中领先。上周,日本内阁府宣布日本GDP增长率今年有望达到2.2%,而同一时期的英国经济增长只有0.3%,略高于美国的0.7%。

如果"失去的二十年"只是日本经济的哀兵之计,那么日本究竟在"失去的二十年"中失去了什么?

教育

战后日本实现了经济奇迹,除去美国的大量资本援助,日本教育改革也起到了决定性的影响。1947年日本通过颁布《教育基本法》和《学校教育法》将义务教育延长至9年。1953年颁布的《理科教育振兴法》等法规要求高校扩大招收理工科学生人数,从而培养大批理工人才。

1970年至1980年,政府拨付的教育经费增长幅度超过了日本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幅度。

然而到了泡沫经济时代,经济的衰弱打击了日本人对本国教育的信心。"让日本教育跟上全球化进程" 成为了日本教育改革的目标。

1990年起日本开始推行"宽裕教育",中小学生的学习内容、强度、以及在校时长均被缩减。到2002年授课内容进一步被删减到原有内容的70%。与此同时,"宽裕教育"要求减少班级人数,拒绝"填鸭式"教育。

如此一来校园扩建、师资培训等经费大幅上涨。税收不足难以保证改革质量,导致改革效果大打折扣。

在高等教育方面,日本国内排名第一的东京大学在10年内从世界第17位下降至第69位。

剑桥大学日本研究中心出版的《检验日本失落的时代》中称日本教育退回战后水平。

养老和医疗

日本医疗
图像加注文字,日本灾后医疗资源更加紧张

2010年,日本经济泡沫爆破后的第20年,日本老龄化问题已经相当严峻, 65岁以上的老人占接近总人口的23%,现在更是达到了27%左右。

与此同时, 日本失业率从7、80年代接近0%的"完美比例"上升至4%,仅1997年就有超过200万人失业。纳税人口降低,在税收比例不变的情况下,政府可获得的税收减少,而需要支出的养老金等费用急速扩大。

自1990年起,依附养老金生活的人数已经是纳税人的5倍。到了2012年,政府在养老方面的经费投入已经比90年代的投入翻了一倍,达到了5万亿日元。

2004年日本启动了养老金改革,每年以0.354%的涨幅提高税收,到2017年纳税人缴纳的养老金已占到个人年收入的18.3%。

然而,由于泡沫经济降低了日本人对国家经济的信心。当年就有424万日本公民(占应纳养老金人数的三分之一)连续24个月未支付任何保险金费。相较于泡沫经济刚开始的1990年,未缴费人数上升了21%。

负责和管理运用养老金的政府养老金投资基金,在2016年亏损了130万亿日元,养老资金出现更大的缺口。

与此同时老龄人口对医疗的需求的大大增加,然而从1990年到2004年日本医院数量减少了1000多家。医生护士人数减少,日本不得不聘请大量外籍医生。

日本人类发展指数(测量人均GDP,教育,以及医疗)从泡沫经济前的世界第一掉落至2007年的世界第十七.

政府公信力

日本

图像来源,AP

图像加注文字,日本民众对政府丧失信心

在"失去的二十年"中,日本数次发生自然灾害。1995年阪神发生的大地震是日本政府公信力锐减的一个节点。

地震发生6小时以后,内阁才召开了第一次应对会议,三天以后中央政府的救援物资才抵达震区。在这一场7.3级的地震中,6434人死亡,4万多人受伤。人们对于政府的不作为怨声载道。

同年,东京发生地铁沙林毒气事件。奥姆真理教教徒,包括策划人麻原彰晃,在日本地铁内散布沙林毒气,导致13人死亡,4000多人受伤。

事后根据《日本时报》的披露,警方在地铁毒气案之前就已经掌握了真理教的情况,但却对这一组织没有作为。事发之前,真理教内部的报案,向警方透露了大致作按计划和毒气品种等重要信息。然而警方并没有严查。

警方的疏忽招致日本民众的大量不满,斥责警方和政府"堕落"。《朝日新闻》当年的民调显示只有2%的日本人"非常相信"政府,65%的民众选择了"极不信任""不怎么信任"政府。

然而仅仅只是在阪神地震和沙林事件发生的5年前,日本学者伊藤感还在《横跨太平洋的愤怒》中写到,一些日本人相信日本会成为下一个"超级大国",政府会带领民众"终结美国的时代"。

这一信心在"失去的二十年"中遗失殆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