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登輝辭世:領導「寧靜革命」的「民主先生」和「喪權辱國」的親日派

1988年蔣經國(左)病逝,李登輝接任總統之後在台灣開啟驚天動地的政治工程。

圖像來源,Getty

圖像加註文字,

1988年蔣經國(左)病逝,李登輝接任總統之後在台灣開啟驚天動地的政治工程。

台灣前總統李登輝周四(7月30日)在台北過世,享年98歲。消息傳出後,一些世界政要和國際各大媒體都強調其政績,擔任台灣總統10多年(1988-2000)領導台灣自威權體制轉型為亞洲少見,也是華人唯一的民主政府。總統直接民選,沒有發生任何流血或軍事政變,在國際獨樹一格。

但是,也有人批評李登輝的親日史觀,忽視日本在「二戰」尚未清償完畢的債責,也有人批判李登輝採取與北京對抗的立場,讓兩岸無法和平對話。

音頻加註文字,

台灣前總統李登輝逝世,終年98歲

功過自有後人評

李登輝過世後,與她關係深厚的台灣現任總統蔡英文在臉書發文表達哀悼說:「有時我會向李前總統請益,他總能秉持長者的風範,和我分享各種他從閲讀中得到的新知,鼓勵我在做決策時,保持一顆謙卑勇敢的智慧之心。」

1988年蔣經國病逝,李登輝接任總統之後,他在台灣開啟政治民主化進程。

國民黨內部,李登輝與政敵周旋,包含蔣宋美齡代表的黨內舊勢力,屢戰屢勝; 1991年,蔣宋美齡離開台灣,從此移居紐約長島。

之後,他與當時的反對黨民進黨時而衝突,時而合作,共同推動「六次修憲」,包含總統直接民選,廢除「國民大會」,台灣走向總統制等等。

彼時,台灣民主運動以及「野百合」學運一波接一波。國際間,蘇聯及東歐共黨政權垮台,「六四」民運震驚全球,李登輝在此壓力下,逐漸進行改革,他解除「黑名單」,讓流亡海外的異議人士回台,推動台灣國會改革。1996年,他高票當選台灣首任民選總統。

野百合學運領袖之一范雲發文悼念李登輝稱:「他是民主運動的受益者,同時在過程中也加速台灣的民主化」。

跳過 Facebook 帖子, 1

無內容

繼續瀏覽 FacebookBBC對外部網站內容不負責任。

結尾 Facebook 帖子, 1

受李登輝提拔過的台灣前總統馬英九(31日)發表聲明悼念李登輝,稱後者對台灣民主化有其貢獻 ,雖然李登輝「卸任後,政治理念發生巨大轉變,馬英九仍感念他對國家的付出」

2016年,馬英九任職台灣總統時,曾因李登輝的釣魚台屬於日本的言論發表聲明痛斥李登輝「喪權辱國」

國民黨前主席洪秀柱同一天在臉書發文稱,台灣在李登輝帶領下,「從民主進入黑金;從僵化的一個中國路線到務實的一國兩區,卻又從一國兩區岔出「特殊兩國論」,台灣的政治文化最終未能進入穩定,責任也在李登輝。」

根據「風傳媒」報道,台灣前國民黨立法委員,政論家趙少康批評李登輝挑起台灣內部的對立,「儘管李登輝過去的背景可能讓他很恨國民黨、恨外省人,但當到總統的位置,就應該設法去弭平社會裂痕,而不是設法搞對立。」

台灣立法委員林昶佐(左),表達對李登輝提攜的感念。

圖像來源,Freddy Lim Facebook

圖像加註文字,

台灣立法委員林昶佐(左),表達對李登輝提攜的感念。

「民主先生」

國際間認為李登輝任內的成就是在沒有任何內戰或軍事政變,完成外媒所稱「寧靜革命」,並拿下「民主先生」美名。

美國國務卿蓬佩奧(Michael Pompeo)敬悼李登輝,稱李在任推動的「大膽」政治民主化改革,「將台灣轉型成為我們今天所看到的民主燈塔。」 「我們記掛著台灣人民並為他們祈禱,我們將通過共有的政治與經濟價值觀來繼續加強我們與台灣及其生機勃勃的民主的紐帶,以此弘揚李總統的遺產。」

美國官方在台最高機關,「美國在台協會」(AIT)宣佈,連續三天降半旗悼念李登輝。

此外,因為出生日本殖民時期,李登輝一生以「日本經歷自豪」,也與日本政壇關係緊密。李登輝病逝台北後,與其所私交數十年的日本首相安倍晉三以及東京知事小池百合子皆紛紛表示哀悼。

安倍晉三今早(7月31日),在官邸稱:「對李登輝前總統的病逝感到悲痛,李登輝總統對於增進日台友好關係,做出巨大貢獻。李登輝總統對日本一直持有特別感情,亦給予台灣自由與民主人權之普世價值。」

跳過 Facebook 帖子, 2

無內容

繼續瀏覽 FacebookBBC對外部網站內容不負責任。

結尾 Facebook 帖子, 2

與李登輝私交甚篤並稱呼其為「台灣爸爸」的小池百合子在臉書悼念李登輝,稱自己在李登輝身上學到政治領導能力,「回憶實在太多」。

不過,李登輝晚年親日立場更加凸顯。他曾公開數次表示「釣魚台」屬於日本所有,2007年又曾前往靖國神社祭拜兄長,都屢次引起爭議。來自中國及台灣內部的批評,在他過世後並未停止。

「台獨是條走不通的絶路」

在1996年民選總統大選前一年,中國在台灣海峽舉辦軍事演習,引發著名的1995年「台海飛彈危機」,美國派兩艘航母穿越台灣海峽,一觸即發的台海戰爭平息。

1999年李登輝又對德媒論及台灣與中國是特殊「國與國關係」,俗稱「兩國論」一說,掀起台灣與中國就台灣主權論戰,至今未休。

中國國台辦發言人朱鳳蓮周五(31日)針對李登輝過世僅表示:「我要強調的是,台獨是條走不通的絶路。國家統一、民族覆興的歷史大勢,是任何人任何勢力都無法阻擋的!」

中國官媒小報《環球時報》總編輯胡錫進,周四( 30 日)在微博痛批李登輝推動台灣「去中國化」。「一定會在中國歷史上「遺臭萬年」,並稱「不會有台灣歷史的,只會有中國歷史下的台灣地方史。」

。

圖像來源,Getty Images

圖像加註文字,

李登輝和現任台灣總統蔡英文

「寶島依舊美麗,民國已非中華」

1996年,當選首任台灣直接民選總統,就職演說中提到,希望中華文化在台灣生根,「汲取西方文化精髓,融合而成新的中華文化」,以適應進入21世紀。

當時在國民黨黨內高層工作,資深媒體人鄭佩芬之前對台媒分析稱,李登輝當時提出「經營大台灣,建立新中原」,用的是「建立」而非「建設」,這是李登輝開始巧妙包裝台獨主張的高明之處。

鄭佩芬觀察,台灣社會流傳詩句評價李登輝,認為後者是「先廢五權憲法,再毀三民主義,寶島依舊美麗,民國已非中華」,這首詩精凖解釋台灣對李登輝的不同評價。

台灣無黨籍立法委員林昶佐周四(7月30)表達對李登輝提攜的感念。他說:「李總統出生時是日本人,卻又不是真的日本人;戰後變成中國人,卻又不是真的中國人。這是台灣人的悲哀,在認同間掙扎糾結。」

台灣資深媒體人黃創夏告訴BBC中文,李登輝出生日本殖民政權,一生經歷不同政權及文化,他的認同因為不同的人生經驗確實有所矛盾及搖擺。

不過,黃創夏強調:「李登輝還是亞洲中華文化的產物。李登輝並非全然捨棄中華文化,否則當年他不會任派張榮豐等人,經由香港秘密前往北京與中國接觸。他剛擔任總統,也是以中華千年文化學習而來的權術,擊退無數政敵。」

李登輝與夫人李曾文惠女士育有一子二女。他的兒子李憲文早逝,是李登輝夫婦畢生之慟。台媒報道,李登輝家族鮮少參與政治,次女李安妮曾在大學任教,長期推動台灣婦女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