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驅逐美國《華爾街日報》記者的時機與世界輿論

《華爾街日報》

圖像來源,Getty Images

圖像加註文字,

《華爾街日報》創辦於1889年,隸屬新聞集團旗下的道瓊斯公司,是美國頗有影響力的報紙。

中國外交部周三(2月19日)宣佈,從即日起吊銷美國《華爾街日報》(The Wall Street Journal) 三名駐北京記者的記者證,並限定他們5天內離境。

這一多年來沒有出現過的情況,讓外界擔心中國對外國媒體的壓力陡然上升。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在宣佈這一驅逐令時解釋稱,《華爾街日報》2月3日刊發美國巴德學院教授沃爾特·羅素·米德(Walter Russell Mead)的評論文章時,用了《中國是真正的「亞洲病夫」》這種「帶有種族歧視色彩的聳人聽聞標題,引起中國人民的極大憤慨」。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就此文章曾多次表態,要求《華爾街日報》公開正式道歉並查處相關負責人,不過《華爾街日報》並未回應。這應該是該報三名駐京記者遭驅逐的最直接原因。

反應

針對中國的這一驅逐記者令,美國國務卿麥克·蓬佩奧表示譴責。他在聲明中說:「成熟、負責任的國家都明白,自由的媒體既報道事實也發表意見。正確的回應是提出反論,而不是限制言論。」

道瓊斯公司總裁兼《華爾街日報》社長威廉·劉易斯(William Lewis)所發的聲明表示,「對中國的這一決定非常失望」,並強調說,該報的「新聞部門與評論部門之間是完全分開沒有關聯的」。

「我們的評論版面定期刊登人們認同或不認同的觀點,文章標題有所冒犯完全不是我們的本意。 不過,這顯然在中國民眾間造成不滿和關注,對此我們感到遺憾。」

被中國宣佈吊銷記者證的三名《華爾街日報》記者包括兩名美國人:該報北京分社副社長李肇華(Josh Chin)和鄧超(Chao Deng)以及一名澳大利亞人溫友正(Philip Wen)。他們三人都與那篇評論文章沒有任何關聯。

在中國的外國記者俱樂部表示,中國的這一決定「極為明顯是當局要恫嚇外國新聞機構」。

據中國的外國記者俱樂部統計,自2013年以來,共有9名外國記者被驅逐或者因為續簽證被拒而被迫離開中國。

2019年8月,另一名《華爾街日報》駐華記者王春翰(Chun Han Wong)的工作簽證到期後,中國拒絶給他續簽,導致他必須離境。中國方面沒有解釋原因,但外界都猜測這與他曾報道中國領導人習近平的堂弟有關聯。

中美對峙

就在中國宣佈驅逐三名《華爾街日報》記者的前一天,美國認定五家中國官方媒體機構為「外國使團」,等同中國政府的一部分。

這五家媒體機構分別為新華通訊社、中國環球電視網(CGTN)、中國國際廣播電台(CRI)、《中國日報》發行公司,以及《人民日報》發行商美國海天發展公司。

美國要求這五家機構向美國國務院提交在美工作人員的姓名、個人資料及人事變動決定,並向國務院登記在美租賃或持有的房產清單。未來這些機構若在美租賃或者購買新的房產也需提前獲得許可。

對此,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耿爽表示強烈不滿和堅決反對。他說:「美方一貫標榜新聞自由,卻對中國媒體在美機構正常運作進行干擾,橫加阻撓,毫無道理,不可接受。」

中國官方新華社內容出現在美國紐約時代廣場,引來抗議。

圖像來源,Getty Images

圖像加註文字,

多國媒體在報道中都提及美國將中國官媒列為"外國使團"一天之後,中國宣佈驅逐《華爾街日報》駐華記者。

耿爽還敦促美國「摒棄冷戰零和博弈思維,停止採取損害中美互信與合作的錯誤舉措」。

國際輿論

在外界看來,最新的美、中兩國政府的決定,是兩個超級大國抗爭的新表現,顯示角力的範圍進一步擴大。

英國《衛報》引述美國喬治亞州立大學中國媒體問題專家瑪麗亞·若普尼克瓦(Maria Repnikova)分析認為,「美國宣佈之後中國也有宣佈顯示兩者之間有某種程度的互動效果」。

除此之外,她認為,「這個種族主義標題在中國社交媒體上引起了很大注意,而正值這樣一個敏感的(疫情)危機階段,這也是一個機會在國內國際表示自己的強勢。」

美國有線電視網CNN報道認為,中國當局越來越多地利用簽證限制來顯示對在華外國媒體的不滿或者借簽證施加壓力。相當多的外國記者都只獲得了短期簽證而不是常規的一年簽證。

法新社AFP在報道中也稱,本次中國驅逐《華爾街日報》記者「標誌對國際媒體的壓力急劇升級」。

美國《華盛頓郵報》(Washington Post)報道認為,中國的這一宣佈顯示一個明顯的信號:中國政府收緊了輿論審查和壓制。以前中國通常讓記者證到期後才拒絶續期,雖然這麼做相當於驅逐出境卻不具刺激挑釁性。

「另外中共因為應對新冠病毒疫情的措施面對廣泛的批評,中國當局似乎想在中共處於極端危險境地的時候煽動起民族主義憤怒情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