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情:BBC全球調查顯示世界貧富不均加深

印度旁遮普邦阿姆利則市一位移民工婦女抱著孩子參加抗議政府防疫措施集會(3/6/2020)

圖像來源,AFP

圖像加註文字,

這次民調除了發現受疫情影響的地域差異,還有性別差異等。

世界衛生組織(WHO)對COVID-19新型冠狀病毒全球大流行定性六個月之際,BBC委托進行的一項全球民意調查指出,公眾認同疫情加深貧富差距,貧困國家所受衝擊尤為嚴重。

新冠病毒疫情於2019年12月首先在中國武漢傳出,北京於2020年1月3日首次向世衛組織通報病例,世衛至3月11日將疫情定性為全球大流行。此次BBC民調展示了全球多國過去半年所受之影響。

來自世界各地,包括中國大陸和香港在內近3萬名受訪者參加了這次民調。結果顯示,因抗疫而實行的封城禁足等措施引發的經濟破壞是最令人擔憂的議題。

其中,來自貧困國家,以及年輕受訪者,都認為自己受害最深。貧困國家當中69%受訪者聲稱收入下跌,富有國家的比率則是45%。

此外,差異也從種族與性別兩方面呈現。例如,女性受訪者認為其受害情況比男性嚴重;美國黑人新冠病毒感染率高於白人。

BBC國際台(BBC World Service)委托民調機構全球掃描(GlobeScan)於27個國家和地區進行這次民意調查,相關訪問於2020年6月進行,當時全球多個地區正處於疫情高峰。最終有2.7萬餘人受訪。

全球掃描總裁克里斯·庫爾特(Chris Coulter)對BBC指出:「這場大流行的一個中心論述是『我們榮辱與共』,我們的民意調查結論卻是相反的。在國與國之間,以至於在多數國家內部,那些弱勢群體所受打擊最重。」

音頻加註文字,

新冠病毒衛生危機引發多國經濟衰退,你會受影響嗎?

不平等的世界更不平等

調查結果顯示,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成員國與非成員國之間出現顯著分化。69%非OECD國家或地區受訪者收入受疫情影響,OECD成員國受訪者的比率為45%。

OECD由37個發達經濟體所組成。民調結果意味著窮國人口受害程度更為嚴重;世界既有貧富不均因疫情而更加惡化。

圖表:新館病毒如何影響各國人民
1px transparent line

整體而言,相比於歐洲和北美洲,來自拉丁美洲、亞洲和非洲的受訪者更多認為自己在疫情中經濟受損,例如肯尼亞(91%)、泰國(81%)、尼日利亞(80%)、南非(77%)、印尼(76%)和越南(74%)。這些國家的低收入人口尤其覺得自己現在更沒錢。

中國大陸和香港作出同樣回答的受訪者比例均為55%。

澳大利亞、加拿大、日本、俄羅斯和英國的受訪者給出一個有悖常理的答案:收入越高的人越覺得自己的財務在疫情中受到衝擊。

印尼雅加達某墓園內數名家屬為感染新冠病毒去世的親屬禱告(10/8/2020)

圖像來源,AFP

圖像加註文字,

印尼是新冠病毒感染人數偏多國家之一。

世代分野

這次民調還發現,新冠疫情在年青人與年長者之間製造了一道鴻溝。

相比於年長者,年青一代認為疫情讓他們生活更艱難,而這可能與疫情導致就業、社交和受教育機會減少有關。

圖表:不同世代受訪者如何評價自己受新冠疫情影響

55%的Z世代(Gen Z;出生於1990年代中期至2010年代初期之間)受訪者與56%千禧世代(Millennials;出生於1980年代初期至1990年代中期之間)受訪者覺得,疫情讓他們的生活大受影響。

相比之下,只有49%的X世代(Gen X;出生於1965年至1980年間)受訪者與39%戰後嬰兒潮( Baby Boomers;出生於1946年至1964年間)受訪者有同樣感受。

Z世代受訪者在財政上受害最大,63%受訪者聲稱其收入受損;只有42%嬰兒潮受訪者聲稱其收入受損。

年長一代似乎更容易逃過一劫。56%嬰兒潮與更年長受訪者表示自己沒有在疫情中受到身體或財務傷害。聲稱自己既未受到身體傷害,也沒遭遇財政傷害的全球平均值為39%。

這次調查的其他重要發現:

  • 全球將近57%——每十人中約有六人——認為自己在疫情中財政受損
  • 女性認為自己在疫情中所遭遇的財政損害比男性嚴重,其中,差距最大前三名依次是德國(女性32%;男性24%)、意大利(女性50%;男性43%)和英國(45%女性;38%男性)
  • 在美國,14%黑人表示其本人或家人受新冠疫情影響,白人則有7%
  • 家長感覺自己受害更重,57%家長如此回應工作人員,沒有孩子而覺得自己受害更重的的受訪者則佔41%
新冠病毒更多報道
分隔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