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倍晉三:創「安倍經濟學」、在任時間最長的日本鷹派首相

安倍晉三曾二度出任日本首相,二次創日本政壇「第一」:第一次是日本最年輕的首相,第二次是成為有史以來在任時間最長的日本首相。圖為2017年在越南參加一個 APEC 峰會。

圖像來源,Reuters

圖像加註文字,

安倍晉三曾二次創日本政壇「第一」:第一次是日本最年輕的首相,第二次是兩次勝選連任後成為有史以來在任時間最長的日本首相。圖為2017年在越南參加一個 APEC 峰會。

安倍晉三(Shinzo Abe),已故日本自民黨領袖,曾是日本歷史上最年輕的首相,也是連續在職時間最長的首相,其政治生涯以鷹派政策和「安倍經濟學」經濟戰略聞名。

作為一名堅定的保守派與民族主義者,他執政期間通過激進的經濟政策刺激增長,大力增強日本防衛能力,擴大軍費開支,並力主修改日本憲法第九條 —— 禁止因非自衛原因組織軍隊的規定。最後一條直至辭職也未能如願。

他2006年、2012年當選首相,2014和2017年當選連任,但兩次以健康原因辭職,據信病因都是潰瘍性結腸炎復發。

他的對華政策既強硬又務實,不掩飾對台灣友好的立場,而又在中美關係日益緊張的背景下設法在日、美、中三角關係中尋求平衡。

他卸任首相職務後在國內和國際事務中仍有較大影響。

2022年7月8日,安倍晉三在奈良發表公開演講時遭槍擊,當天因傷重不治身亡,享年67歲。

安倍晉三(右)與小泉純一郎(左)(20/9/2006)

圖像來源,AFP

圖像加註文字,

2006年,安倍晉三從小泉純一郎(左)手中接過首相職務,成為日本歷來最年輕首相。

政治世家、風雲人物

綽號「王子」的安倍晉三出生於一個日本的政壇世家,外祖父岸信介與外叔祖佐藤榮作都曾擔任日本首相。父親安倍晉太郎曾競逐首相落敗,但曾出任外相。

他1993年首次當選國會議員,2005年進入時任日本首相小泉純一郎(Junichiro Koizumi)內閣,出任內閣官房長官。

2006年,安倍成為日本戰後最年輕的首相,登上日本政壇最高位。

不過他就任僅短短一年,因內閣爭議不斷,醜聞頻發,包括政府養老金記錄丟失醜聞影響到5千萬人,政府聲譽受損。

2007年7月參議員選舉中,安倍領導的自民黨損失慘重,安倍內閣受到重大打擊,內閣改組也無法挽回日益下滑的支持度。

2006年9月20日,自民黨領袖安倍晉三成為日本歷史上最年輕的首相。

圖像來源,Getty Images

圖像加註文字,

2006年9月20日,52歲的自民黨領袖安倍晉三成為日本歷史上最年輕的首相。

同年9月安倍基於政治現實,政令無法順利執行,而以健康原因為由辭去首相一職。

他2008年重返政壇,2012年再度參選自民黨總裁並獲勝,成為自民黨成立以來首位回任總裁,2014年和2017年連任,成為日本歷史上連續在任時間最長的首相。他說自己通過藥物治療戰勝了痼疾。

安倍晉三的支持率波動不定,但由於他在自民黨內有很大的影響,作為首相基本上沒有受到挑戰,自民黨甚至修改了規則,允許他第兩次連任黨領袖。

安倍晉三(右)與夫人昭惠(左)(21/4/2018)

圖像來源,Getty Images

圖像加註文字,

安倍昭惠(右)作為一位活躍獨立的首相夫人給日本政壇帶來新氣象。

政壇鷹派、中間偏右

安倍晉三以其在國防和外交政策上的鷹派立場而聞名,一向在中日關係問題上持強硬態度,長期以來一直試圖修改日本的戰後和平憲法。

他的民族主義觀點經常引發與中國和韓國的緊張關係,特別是在他2013年參拜東京靖國神社之後。

安倍多次否認日本的戰爭罪行,提出「日本戰犯不是罪犯」的觀點,多次為日本在二戰中犯下的戰爭罪行辯解、開脫。

他主張修憲,賦予日本自衛隊更多參與國際維和行動的自由,但最終未能成事。

2015年,他推動了集體自衛權,使日本能夠動員海外軍隊保衛自己和受到攻擊的盟友。儘管遭到日本鄰國甚至日本公眾的反對,但日本議會還是批准了這一有爭議的計劃。

音頻加註文字,

2016年是日本偷襲珍珠港的75週年,安倍晉三當時訪美,與奧巴馬到訪珍珠港阿利桑那紀念館,是首位日本首相到訪該處。

音頻加註文字,

安倍晉三與特朗普關係良好。他在2017年2月特朗普就任後不久馬上訪美。

BBC日語網主編加藤祐子2020年報道說,「作為日本在位時間最長的首相,安倍晉三留下了穩定的政局與強有力的中央集權基礎,讓刺激經濟措施得以強行推進。他也透過討好特朗普總統(Donald Trump)來改善日美關係,而這通常發生在高球場上。」

然而他的政府可謂醜聞不斷,例如用人唯親和蓄意篡改公文紀錄等。到新冠病毒疫情來襲,他持續被批評應對緩慢、無效、與現實脫節。

安倍與中國

面對迅速崛起的中國,安倍在任期間中日關係歷經幾度起伏。

安倍在2006年首次出任首相時的首次對外出訪行程便選定為中國,之後中日關係出現回暖跡象。而在他2012年再度擔任首相後多次參拜靖國神社,同時鞏固日美同盟,加入時任美國總統奧巴馬(Barack Obama)提出的跨太平洋伙伴協議(TPP),強調對釣魚島(日本稱尖閣諸島)的主權主張,中日關係再度跌入冰點。

北京人民大會堂內習近平與來訪的安倍晉三握手(10/11/2014)

圖像來源,Reuters

圖像加註文字,

2014年,習近平「應約」與安倍晉三會見,兩人在鏡頭前的表情以及身後兩國國旗的缺失一度是令人感興趣的話題。

在中美經貿關係日益緊張與美國總統特朗普推行偏保護主義貿易政策的背景下,中日關係在2018年實現久違的突破。中國總理李克強於當年5月到訪日本,安倍晉三於同年10月訪問中國,安倍表示希望兩國可以進入「化競爭為協調的新時代」。

2019年,中日兩國還確定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將於2020年訪問日本,但新冠疫情爆發後這一議程暫被擱置。

2020年6月,在中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通過了在香港實施《國家安全法》的決議後,英、美、澳、加四國聯合譴責北京破壞香港自治,違反1984年《中英聯合聲明》,但安倍政府並未跟隨,其本人只表示「嚴重關切」香港局勢,並強調維護香港「一國兩制」的重要性。

People holding Japan"s national flags and the rising sun flag offer one minute silence for the war dead at Yasukuni Shrine

圖像來源,EPA

圖像加註文字,

參拜靖國神社,招致中國和其他亞洲國家的抨擊

共同社當時報道說,日本沒有追隨歐美譴責中國,希望與中國改善關係,令美國和其他幾個國家感到失望。

也有學者認為安倍晉三在中美關係日益緊張的情況下對局勢的處理比較明智,一方面依仗日美安保條約維持穩定,一方面與中、韓等國保持積極的經濟合作,避免爭議。

除了在日中關係上表現務實,安倍還有親台灣一面。2007年下台後,安倍曾對時任台灣總統馬英九說:「日本與美國一樣,如果中國攻擊台灣,日本不會不管。」

2020年7月,與日本關係密切的台灣前總統李登輝病逝,安倍表示「痛惜之極」。

日本雜誌封面

圖像來源,Getty Images

「安倍經濟學」

安倍晉三第一個首相任期內推行的激進經濟政策被冠以「安倍經濟學」名稱,建立在貨幣寬鬆,財政刺激和結構性改革基礎上,實施之初顯著提升了日本經濟增長,但隨後增速放緩又引發了人們對「安倍經濟學」的質疑。

這套標誌性的經濟戰略是安倍晉三在2012年上台時提出的一系列政策,目標是通過三支箭將日本經濟從持續了20 年的停滯中解救出來:

  • 貨幣政策:日本以負短期利率為形式的超寬鬆貨幣政策是為了讓消費者和企業借錢和花錢更便宜。
  • 財政刺激:向經濟注入資金,這意味著政府在基礎設施等方面投入更多資金,或者向公司提供稅收減免等財政激勵措施。
  • 結構性改革:企業改革,增加更多女性勞動力,勞動力自由化,並允許更多移民進入勞動力市場,以幫助緩解勞動力壓力並增加經濟增長。

BBC 亞洲財經記者瓦斯瓦尼(Karishma Vaswani)報道說,安倍晉三在2012年做出的承諾並沒有實現,五年後日本經濟雖然「表現良好,但並沒有達到安倍晉三當時設定的目標」。

她說,前兩支箭可以被認為是值得稱讚的,但結構性改革——可以說是最重要的一支箭——一直乏善可陳,而如果沒有三支箭的配合,安倍經濟學就不能很好地發揮作用。

2017年,日本失業率降到四年最低但工資沒有增長,國內消費疲軟,經濟增長乏力,形成惡性循環。

2020年春季,日本經濟陷入2015年以來首次衰退,安倍政府重振經濟的努力也面臨著更大挑戰。這一次日本和全世界一樣必須應對新冠疫情。

在疫情期間,因政府的抗疫措施倍受批評,導致安倍晉三的受歡迎程度下降,旨在促進旅遊業帶動經濟復蘇的計劃也遭懷疑。

東京街頭一面大型屏幕在直播安倍晉三宣佈辭職記者會(28/8/2020)

圖像來源,EPA

再度因病辭職

2020年,剛成為日本歷史上連續執政時間最長首相的安倍晉三宣佈因健康原因辭職,時年65歲。他 8月28日在新聞發佈會上說,不能因治療而影響決策導致錯誤,因此決定辭任首相,並為此向民眾道歉。

安倍此次首相任期已近八年。

音頻加註文字,

安倍最近仍頻密出席二戰日本投降75週年紀念活動。

安倍這樣解釋辭職原因:

「13年前潰瘍性結腸炎發作,當時辭去了首相職務,給國民帶來了很大疑惑與不安。之後我又再次擔任首相,在這將近半年的時間裏一直在努力控制自己的疾病,爭取能不影響首相工作。但是今年6月份,在身體健康時發現了再次發作的跡象,當時也是使用了藥物治療。但在上月中旬身體狀況突然出現惡化,消耗了相當大的體力,在8月上旬確診潰瘍性結腸炎再次發作,可能會用到新的藥物。在這種情況下,新藥還需要醫生的預判,預判恐怕不會很快做出。」

「擔任總理以來,這八年作為首相全心全力工作,如果有疾病在身恐怕身體狀況不能再完全的情況下會影響擔任首相的指責,政治判斷上恐怕出現錯誤導致不好的結果,有這種擔心我的判斷是沒有自信承擔國民的重托,不再合適繼續作為首相,因此我決定辭去首相職務。」

「新冠疫情的應對不能出現任何偏差,這一個月來我也非常苦惱。現在來看7月以後的感染出現了擴大的情況,應該進一步採取一些措施。在政權要轉移到新的狀態之下,需要調整新的課題。對於這些課題如果能夠進行一個國政選舉,選出強有力的領導人,也算是一種結束。」

「在此我再次對支撐我這麼多年來的各方面表示感謝。雖然我的任期還有一年,但是現在正在一些政策途中,抗擊新冠疫情也在途中,我對提出辭職表示歉意。」

安倍還說:「對未能解決朝鮮綁架日本人問題感到痛悔之極。還有與俄羅斯的和平條約以及修改《憲法》,志向未酬就放棄職務如斷腸之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