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印度貿易激增:政治緊張和德里「自力更生」並未影響雙邊貿易

  • 祖拜爾·阿哈邁德 (Zubair Ahmed)
  • BBC記者 發自德里
中國商品在印度隨處可見

圖像來源,Reuters

圖像加註文字,印中關係緊張導致大批印度人倡議抵制中國商品

儘管印中政治關係緊張,但是來自中國海關總署的貿易數據顯示,雙邊貿易在2021-22財年同比增長44%,達到近1300億美元。最讓德里擔憂的是,印度方面的貿易逆差猛增到770億美元,遠高於上一財年的450億美元。

自從兩年前印中軍隊在拉達克附近發生衝突以來,面對全國高昂的反華情緒,印度政府致力於大幅削減從中國的進口。印度宣佈禁止數十款中國應用程序,推動自力更生。很多普通印度人還砸爛「中國製造」的電子產品,並曾發誓永不購買中國產品。

印度的「自力更生」運動

早些時候,印度試飛第一架國產輕型飛機,這是政府推動自力更生的一個實際例子。第一架印度國產17座飛機將阿魯納恰爾邦(中國稱藏南)的五個偏遠城市與阿薩姆邦連接起來。

在過去兩年中,儘管印度在印中關係惡化大背景下推動被很多印度學者稱為「遊戲規則改變者」的自力更生政策,但最新雙邊貿易數據顯示,這方面的努力似乎進展不順利。相反,印度對中國的貿易依賴猛增。例如,作為世界第一大仿製藥品生產國的印度曾承諾會逐步停止從中國進口活性藥物成分(API),也就是生產仿製藥的原材料,而如今進口量已上升93%。

羥基氯奎因(Hydroxychloroquine)

圖像來源,Reuters

圖像加註文字,羥基氯奎因(Hydroxychloroquine)

中國方面發佈的數據稱,印度在2021年4月至2022年3月期間從中國進口了價值1034.7億美元的商品,此前一年數字接近660億美元印度對中國的出口也從2020-21年的175.1億美元增加到2021-22年的264.6億美元。

最令印度政府擔心的是,對華貿易逆差已從2020-21年的440.2億美元飆升至770億美元。有印方專家直言,減少對中國進口依賴的努力失敗了。

BBC記者為此訪問了印度和中國的專家,請他們談對上述最新數據的看法。

中國專家的看法

中國四川大學國際關係學院副院長、中國南亞研究中心協調員黃雲松教授認為,儘管中國和印度仍然受到邊境緊張局勢的影響,但雙邊貿易仍按預期增長的現象,至少說明了三點問題。

  • 一、中印貿易關係遵循經濟邏輯而不是地緣政治邏輯;只要雙邊經貿合作符合各自國家利益,無論「糖衣謊言」如何欺騙,任何內外勢力都不能輕易阻擋其發展和增長。
  • 二、邊界問題只是中印關係中的一小部分;當邊界局勢通過共同努力得到控制時,雙邊關係大體不會全面惡化。
  • 三、中國和印度在經濟和貿易領域是相輔相成的,這證明了貿易關係的相互依存性和彈性。簡而言之,雙方都應該對最新貿易數據感到鼓舞和高興,並將其視為信心的來源而不是焦慮的來源。

黃教授還表示,近來越來越多的人對烏克蘭戰爭對全球供應鏈安全所構成的嚴重威脅表示關注,並認為這場戰爭特別是對能源、化肥和食品等國際商品而言,對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影響將是持久的、重大的和極具破壞性的。他說,美國、北約和歐盟對烏克蘭戰爭的態度「無助於和平解決」,並可能進一步加深全球供應鏈危機,不符合中印兩國的國家利益。

他認為,鑒於俄羅斯是主要大宗商品供應國之一,與俄羅斯建立更緊密的貿易關係,絶對是中國和印度的正確選擇。儘管西方提出了毫無根據的指責和施加越來越大的壓力,但中國和印度沒有理由為西方在顛覆歐洲安全框架方面的戰略錯誤付出代價。

他還表示,中印都是正在崛起的發展中國家,終極目標是在確保良好的戰略環境,促進經濟和社會發展,提高人民生活質量,實現民族復興。 如果中國和印度相互對抗,上述目標就將是「白日夢」。因此,沒有理由停止雙邊貿易的增長。 對於中國印度等龐大的發展中國家來說,1300億美元的貿易額不是太高,而是太低。

工廠車間

圖像來源,Getty Images

圖像加註文字,印度政府大力推動「自力更生」

印度專家的看法

印度德里FORE管理學院中國事務專家費薩爾·艾哈邁德博士表示,印中雙邊貿易「注定要增加」。他也總結了三個原因:

  • 一,與地區任何其他國家相比,中國在運營規模、技術和全球價值鏈方面具有明顯的優勢。
  • 二,Atmanirbharta(自力更生)政策不是單單針對中國的,而是一項以國內發展為中心的政策,旨在提高印度自己的國產能力;減少自己的「供給側限制」。因此,自力更生不是相互依存的終點,而是在繼續增加印度印度國內產出的同時,經濟相互依賴性也會提升。
  • 三,如果印度打算成為一個主要的出口國,也必須成為一個主要的進口國。對印度來說,中國是最重要的進口來源,因為具有成本效益,並且已經為大多數商品建立了功能性的供應鏈。

他說,減少與中國貿易不平衡的一種方法是關注供應鏈彈性倡議(包括日本,澳大利亞和印度)和中國+1,儘管這兩者都沒有為印度帶來預期的結果。

亞洲國家領導人2018年參加在印尼雅加達舉行的RCEP會談

圖像來源,Reuters

圖像加註文字,亞洲國家領導人2018年參加在印尼雅加達舉行的RCEP會談

雙邊自貿協定和RCEP

艾哈邁德認為,減少與中國貿易不平衡的一個好方法是談判一項印中貿易和投資協定(印中全面經濟伙伴關係協定),其中不僅應包括貨物貿易和投資流動,還應包括加強服務貿易的市場准入。這樣的協議將有助於明確兩國可以給予對方多少關稅優惠,從而為逐步增加這些讓步鋪平道路。

他指出,這是印度加入「區域全面經濟伙伴協定」(RCEP)的一個主要障礙,因為如果加入RCEP,印度工業擔心中國商品會湧入印度市場——RCEP呼籲逐步取消集團內超過90%的商品交易關稅。

RCEP集團現在包括15個國家,此前印度於2019年11月選擇退出談判。

艾哈邁德博士說,如果談判達成印中協議,印度就可以很好地談判自己的經濟利益,從而尋求改善印度在中國出口的市場准入,減少貿易不平衡。此外,應鼓勵來自中國的「合法」外國直接投資流入,以抵消和減少雙邊貿易不平衡的影響。

他還建議印中協定應包括服務貿易,以便印度在中國的服務業獲得更好的市場准入。儘管印度尋求的這項服務協議在RCEP談判中效果不佳,但有可能在與中國的雙邊層面上產生更好的結果。

專家指出,印中貿易和投資協議將是一件大事,涉及多個層面的談判,也將非常耗時,但將有可能為印度中國雙邊貿易不平衡的合理化做出巨大貢獻。並還將為印度在未來加入RCEP提供可能,從而為印度和中國創造雙贏的局面。

印度專家指出,最近印度與澳大利亞自由貿易協定也可能為印中貿易和投資協議開創了「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