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的中國城市」:一帶一路進入歐洲的大門

duisberg

圖像來源,xinhua

圖像加註文字,中國的"一帶一路"基建規劃把杜伊斯堡當作歐洲物流中樞,使那裏成了世界最大的內陸港。

每周約30列來自中國的列車抵達杜伊斯堡(Duisburg)巨大的列車貨物集散地,列車集裝箱滿載來自重慶,武漢和義烏的服裝,玩具和高科技電子產品而來,滿載德國造汽車,蘇格蘭威士忌,法國葡萄酒和米蘭的紡織品而去。

杜伊斯堡是德國傳統的魯爾工業區重鎮,位於萊茵河的魯爾河交匯處,杜伊斯堡港也是歐洲最大的內陸港。上世紀末,杜伊斯堡傳統的鋼鐵工業沒落,大批工人失業。1980年代末克虜伯鋼鐵廠關閉在當地引發大規模工人抗議。

現在中國領導人倡導的跨越歐亞的"一帶一路"宏偉規劃突出了杜伊斯堡這個內陸港的重要性。在這裏,貨運列車直抵萊茵河畔,列車貨物被裝船,或者送進巨大的倉庫(每個庫房有足球場大小),或再由火車或卡車轉運到希臘,西班牙或英國。

《衛報》在德國的記者奧爾特曼(Philip Oltermann)報道說,中國的"一帶一路"基建規劃把杜伊斯堡當作歐洲物流中樞,杜伊斯堡已經成了世界最大的內陸港。到達那裏的列車80%來自中國,那裏成了中國貨物抵達歐洲的第一站。這些列車經過古代絲綢之路的北線,經過中國-哈薩克斯坦邊界的霍爾果斯,俄羅斯首都莫斯科抵達歐洲。

一帶一路的歐洲端

19世紀德國著名旅行家費迪南·馮·李希霍芬男爵在1877年的著作使"絲綢之路"這個詞廣為流傳。"絲綢之路"指從古代起連接中國,中亞和歐洲,橫跨歐亞的商路。一個半世紀後,德國傳統工業城市杜伊斯堡又開始積極擁抱新絲綢之路的概念。

杜伊斯堡社民黨市長林克(Sören Link)說,"我們是德國的中國城市。"多年來他治下的這個城市一直是個魯爾地區工業面臨長期結構性挑戰的典型:1987年全世界都看到了杜伊斯堡工人抗議的照片,照片顯示成千上萬來自克虜伯鋼鐵廠的示威工人封堵了萊茵河上的一座大橋,抗議關閉工廠 。

據《衛報》報道,2018年,杜伊斯堡的失業率為12%,差不多是德國平均失業率的4倍,但至少沒有了過去那種火爆抗議的圖片。4年前中國領導人習近平對德國進行國事訪問期間在杜伊斯堡逗留,在那裏的歡迎儀式上,交響樂團演奏了傳統的採礦歌曲。杜伊斯堡市長說,"很多跡象表明這個城市的重要性與日俱增。我們歡迎中國把這裏當做進入歐洲的門戶,和歐洲走出去的跳板。"

不過《衛報》記者奧爾特曼說,返回到列車卻成了杜伊斯堡的一個薄弱環節。從中國到歐洲的每兩個滿載的集裝箱中,只有一個滿載返回中國,那裏的陸地港對返回的空集裝箱的收費只有滿載集裝箱的1/5。

奧爾特曼說,西方對中國製造的用品的胃口有增無減,歐洲運往東方的一個主要產品是奶粉,原因是2008年中國發生的食品安全醜聞損害了消費者對中國國內品牌的信任。如果中國品牌重新贏得消費者信任,那麼從杜伊斯堡運往東方的空集裝箱只會進一步增多。

"一帶一路"基於古絲綢之路而設計,希望推進中國經濟走向世界。
圖像加註文字,但是在對中國心存畏懼的人看來,習近平的一帶一路背後有不可告人的目的,旨在建立中國主導的新世界秩序。

貨物港的總裁埃里克·斯塔克(Erich Staake)說,"這個比例(滿載集裝箱和空集裝箱)過去是4:1,情況已經有所改善,但仍然不平衡。" 斯塔克從前是一個電視頻道的經理,他當仁不讓地把成就歸功於他們港口的創業精神。自從他1998年走馬上任後,杜伊斯堡港的就業從19000增加到了50000。

貨物港的總裁埃里克·斯塔克對《衛報》記者說,如漢堡等德國其它港口都像"房東"那樣只管收租金,而杜伊斯堡則主動吸引新業務,對其物流基礎設施進行現代化改造,甚至還成立了自己的鐵路公司。他們還建造了面積兩萬平方米的新倉庫,中國鐵路公司能夠在新倉庫中存放2000個集裝箱。

斯塔克的雄心還不止這些。他說要確立杜伊斯堡在新絲綢之路上的永久性地位,讓連接歐洲和中國的鐵路運輸發展超過其它的貨運方式。

"從中國重慶到德國杜伊斯堡的鐵路貨運費用幾乎是海上航運的兩倍,但是鐵路運輸只需要12天,而海上航運卻要45天。但是航空貨運的費用至少是鐵路運輸的兩倍,而且平均時間需要5天。如果我們能進一步把貨物交付週期縮短到10天以內,那麼就能釋放更多潛力。"

《衛報》記者奧爾特曼說,杜伊斯堡當地的政客對該地16世紀製作地圖的歷史引以為豪,現代中國地圖作者也受到他們的讚揚,因為在上海飛機場展示的一幅地圖上,這些德國人注意到顯示杜伊斯堡的字體比倫敦,巴黎或柏林都大。

德國的熱情與猜疑

但是《衛報》記者說,在德國有人對杜伊斯堡的樂觀表示懷疑。他們警告說,如果讓德國西部有待恢復的工業過分依賴中國,就會讓中國這個專權國家取得了對西歐更大的地緣政治影響力。最近有人髮表文章說,"對杜伊斯堡有利的事情,未必對世界有利"。

《衛報》報道甚至認為,至少在現在,中國的軟實力在歐洲幾乎沒有任何影響。

報道說,在過去8年當中,在杜伊斯堡居住的中國公民數量增加了一倍,從當初的568人增加到了一千多人。杜伊斯堡-埃森大學現在是吸引來最多中國學生的德國大學,那裏現在也有了孔子學院,中國學生大部分在學習工程和經濟學專業。隨著中國人增多,那裏也開始有了相對正宗的亞洲快餐店,他們對老一輩外來移民帶來的土耳其燒烤形成了競爭。

習近平在2014年訪問德國

圖像來源,xinhua

圖像加註文字,中國領導人習近平在2014年訪問杜伊斯堡後,那裏的中國商業機構增加了一倍

中國領導人習近平在2014年訪問杜伊斯堡後,那裏的中國商業機構增加了一倍,不過總數也只有90家。和新絲綢之路上的其它地方不同,杜伊斯堡港的經營權仍然掌握在德國人手中。

在杜伊斯堡港總裁斯塔克看來,自中國的運輸時間仍然太長的原因主要是歐洲鐵路公司的工會阻力,問題同亞洲的合作伙伴無關:列車從波蘭-白俄羅斯邊界上的布雷斯特到杜伊斯堡跨越1300公里的行程所需的平均時間為6天,而從重慶到白俄羅斯隊1萬公里的行程通常需要的時間卻只有5天半。

斯塔克說,"中國人和哈薩克人的列車每天行進數千公里,他們工作非常努力。真的很可笑。當然我們也在努力弄明白為什麼會發生這樣的事情。你知道我們這邊有多少火車司機工會,波蘭的情況也好不了多少。"

在杜伊斯堡的城市博物館,參觀者仍然能夠聽到罷工工人喊口號和歡呼聲,那是1980年代和1990年代初鋼鐵廠關閉引發的工人抗議。在博物館中用魯爾谷地產地煤製成的一堵牆上暗藏一個啟動錄音的按鈕。

在博物館入口大廳裏面對入口的一面牆上用該市外籍勞工所用的各種語言寫著"歡迎",有庫爾德語,希臘語,波蘭語等。但是《衛報》記者特別提到,現在上面還沒有漢語寫的"歡迎"。

最近英國《經濟學人》雜誌報道說,被中國領導人習近平稱為"百年大計"的一帶一路規劃在需要中國基建投資的國家中受到歡迎,但是在對中國心存畏懼的人看來,習近平的一帶一路背後有不可告人的目的,旨在建立中國主導的新世界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