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稿:臉書成為台灣九合一選舉新戰場

柯文哲與連勝文臉書
圖像加註文字,台北市市長候選人柯文哲與連勝文兩人都以Facebook作為主要戰場之一。

台灣11月29日舉行的九合一選舉進入倒數階段,這場「華人世界最大規模的直接選舉」共有2萬多名候選人,角逐包括直轄市市長、縣市長、直轄市山地原住民區區長、直轄市山地原住民區區代表、直轄市議員、縣市議員、鄉鎮市長、鄉鎮市民代表、村裏長,共1萬一千多名地方公職人員席次。

根據台灣中央選舉委員會數據顯示,此次合格選民約有1800萬人,佔台灣總人口數的七成,規模大於2012年總統選舉,被視為2016總統大選前哨戰。

網路成搶攻選票的必爭之地

自1996年總統選舉開始使用網絡宣傳,隨著上網人口的普及與行動裝置的發達,網路,Facebook之類的社群媒體已經從輔助的角色,轉變為搶攻選票的重要工具。

根據Facebook (台灣暱稱為臉書)官方統計數據,台灣Facebook的使用率居亞洲之冠,擁有超過1500萬活躍用戶, 因此成為候選人積極開拓的新戰場。

此次選舉,每一位候選人幾乎都有個人或官方的臉書專頁,在最受矚目的首都台北市長選舉,國民黨籍候選人連勝文接受Facebook舉辦的「勝文給問Live」邀請,在Facebook上實時響應網友的挑戰,最高流量時有大約8000人收看。

而脫下台大醫院醫師袍從政的「政治素人」柯文哲,在經費與人力較缺乏的情況下,更積極經營Facebook提高曝光率,「白色力量公民論壇」臉書社團,提供民眾討論公共事務的平台,目前約有8000名成員。

目前台灣兩大主要政黨都有專門負責「網戰」的部門,民進黨網絡部成立於2009年,幹部年齡層分佈廣泛,目的是匯集不同世代觀點。

國民黨新媒體部在2012年成立,現年25歲的代理主任徐巧芯表示,該部門成員年紀都在三十歲以下,目的就是積極改變過去國民黨被認為在網絡利用不及民進黨的刻版印象。

臉書:高互動性,提高政治參與意願

台灣大學新聞研究所教授王泰俐分析,這次選舉,候選人不但在Facebook上和選民直接實時的溝通,甚至成為主要對外發佈消息的管道,由候選人主動在Facebook上發佈貼文、影片,傳統電視報紙媒體再進行報導。

民進黨網路部副主任詹賀舜表示,這種候選人發聲方式,能突破傳統媒體的篇幅限制,向大眾完整傳達訊息,也有更多發揮創意的空間。台灣大學社會系副教授林國明認為,對於缺乏資金買廣告、辦大型造勢活動候選人,Facebook成為一項能接近選民的利器。

對台灣的年輕世代來說,網路不只是一項工具,更是生活的一部分。台灣大學社會系副教授林國明表示,「以往是有興趣的人才會去瀏覽候選人官方網站,現在透過Facebook的人際網絡,用戶有意無意的就會暴露在政治訊息中。」除了接收訊息,用戶在Facebook上能夠「讓自己的聲音被聽見」,不同與過去只能單向接收候選人提供的訊息,社群網站的信息透明度、高互動性,提高了民眾參與政治討論、進行實體政治活動的意願。

網路熱潮是否能在現實世界燃燒?

對於Facebook上的討論熱度是否能夠反映在現實的選票上,林國明副教授持保留態度,但認為這是一個檢視Facebook影響力的好機會。王泰俐教授分析,歷年來年輕人的投票率不高,但今年經過三月佔領立法院的「太陽花」運動,年輕人對政治的關心程度升溫,此事大選不僅網上討論熱烈,更有公民團體在Facebook上發起活動,透過Flying V募資平台,籌集資金讓年輕人免費搭乘專車返鄉投票。

選舉進入社群網站新時代,王泰俐教授表示樂觀,認為選民可以與候選人真正的互動,且不只局限於選舉期,而是能持續監督政治人物,實現公民參與、直接民主。

(責編:尚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