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如何“抢走2000万工人的饭碗”

机器人 在 车间

图像来源, Getty Images

图像加注文字, 工业生产自动化,也就是机器淘汰人力,已经几十年了。但现在这个速度将大大加快。

机器跟人类抢工作,更科学的表述是生产过程自动化,显然不是始自今日。

形象的说法就是车间工人被机器人赶走了。机器和人的这种对立,在英国19世纪工业革命时期,以及20世纪机械自动化兴起时,人们耳熟能详。

调研公司牛津经济(Oxford Economics)分析数据后得出结论,到2030年前,全球大约2000万制造业工作将消失,这些工作岗位的任务将由自动化系统承担。而且,这些下岗工人如果想到服务行业另谋出路,也会发现那里也在迅速被机器占领。

最令人瞩目的是人口和劳动力总量世界第一、劳动力密集型工作和人工智能发展速度也位于世界前沿的中国 。

表

对于决策者而言,技术双刃剑的特性在这一点上尤其鲜明,因为机器的崛起导致世界、区域和国家范围内的贫富差距悬殊加剧,必然对社会造成破坏性冲击。

报告说,有迹象表明这一趋势已经出现。

但硬币的另一面是效率提高带来的经济增长,人类的蛋糕做得更大,也就意味着创造更多就业机会的潜力增大。

关键是被机器淘汰的人有多大机会分享新经济的红利,能否胜任新创职位的工作。

音频加注文字, 樊麾:我怎么看人和人工智能的关系

机器是怎么做到10年消灭2000万甚至更多工作的呢?

根据计算,平均每一个工业机器人可以承担1.6个工人的工作,那些技术含量最低的领域这个比率最高。

因为这类可取代性最高的就业岗位通常集中在经济较落后、劳工技术水平较低、失业率较高的地区,在自动化大潮劈头盖脑砸下来时难有招架之力。

从制造业低端工作岗位上被驱逐的工人,另谋生路时,较可能找到的新工作一般在建筑、交通、维修、办公室行政等领域,而这些领域对自动化冲击的免疫力也很低。

机器比人更胜任这类工作。

表

在国家范围内,低技术工种集中的地区,一个机器人上岗导致的工人失业数量是高技术公众集中地区的一倍。

从绝对数量来说,中国制造业工人被机器取代的情况如果出现,很容易成为又一项世界第一。

但不仅仅是低技术工种。大致上只要是重复性的、机械性的工作,还有需要海量检索和分析数据的工作,机器的威胁都不遥远。

BBC科技事务记者塞拉-琼斯说,从工厂流水线上的蓝领工人、办公室文秘粉领到证券交易员和记者等白领,在机器面前同样脆弱无力。

日本机器人服务生

图像来源, REUTERS/Issei Kato

图像加注文字, 服务业的工作也正受到冲击

政府的职责是在鼓励创新的同时确保避免技术、财富和社会的两极化加剧,以及由此造成的动荡隐患。

牛津经济的报告说,机械重复性越高的工作被机器取代的机会越大,而对创意、创新、人性和社会智商要求更高的那些工种,则至少将来几十年还是安全的。

但政府、工商、科研和教育各界都应该设法提高和更新劳动力的技术水平、知识结构,使之与时俱进,适应自动化程度日益提升的社会生存环境。

个人更应该以此为生存要务。

自2000年以来,机器人“夺取”了170万制造业工作,分别是中国55万,欧洲40万,美国26万。

照这个趋势,报告估计中国在2030年将成为世界上制造业自动化程度最高的经济体,产业机器人总数达1400万。

而按照全球机器人上岗率10年增30%的速度推算,全球经济规模(国民总产值GDP)将新增5万亿美元。

因此,报告总结说,坏消息的另一面是机器在淘汰旧工作的同时也将以同样的速度创造新工作。